36

最近买了《诸子精粹今译》一书,回家翻阅,偶然读到《汤问篇》中的《愚公移山》,觉得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感慨良多。

当年,太行和王屋这两座大山,坐落在冀州的南部、河阳的北边,北山老人愚公,年近九十岁,他家门正对着山,苦于交通阻塞,来往道路曲折,便召集全家老少来商议。他说:我想和你们一起竭尽全力来削平险阻,让道路直通豫州南部,抵达汉水南边,可以吗?大家一听纷纷表示赞成,于是愚公便率领儿孙们挖山不止……

我觉得,如何看待愚公这种行为,确实有值得商榷的地方。

哲人说:真理迈出半步就成了谬误。

应该说,对于愚公这种行为的性质可以做以下两种界定:

其一:愚公具有不怕吃苦、勇于克服困难的大无畏精神,勇敢至极。

其二:愚公缺乏科学精神,蛮干胡来,愚蠢至极。

假如让我选择,我毫不犹豫地选择第二种。我想,二千年来,愚公的行为对人们产生了极大的误导作用。特别是在大跃进期间放卫星、蛮干,说什么“一天等于二十年”,还嚷着要几年经济超英美等,大张旗鼓地提倡发扬愚公移山精神,认为人定胜天。我们无限夸大了个人精神的作用,把漫无边际、不合实际的想象当成现实,把违背科学精神的冒进,赶超蛮干当作一种英雄行为,颠倒了物质与意识的位置,结果以严重受挫而告终,其代价实在是太沉重了。

相比之下,我深深佩服河曲智叟。在愚公异想天开、头脑发热、想要蛮干的时候,他却十分清醒和冷静。他曾阻止愚公说,你的脑筋怎么这样糊涂啊?凭你们的力量,怎么对付这些土石呢?我想,任何掌握一点常识的人都认识到智叟观点的正确与明智。

不公平的是,智叟这句闪着科学精神光芒的逆耳忠言,却遭到了愚公等人的反击,竟然说智叟的思想太顽固了。继续干他那种缺乏可行性调查、劳民伤财、不可能成功的“移山工程”。

更令人糊涂的是,愚公一个人愚蠢倒也罢了,可是千百年来,人们竟然异口同声地赞美愚公,而贬损智叟,竟然没有一点不同意见,真是邪门了。

可怜的智叟老先生,只是讲了一点真话,讲了一点常识,却成了人们争相挖苦的对象,沉冤二千多年,无人理解,无人说句公道话,这不仅是智叟一个人的悲剧,更是一个民族的悲剧。

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实事求是,而愚公精神与实事求是精神背道而驰,在愚公精神与科学精神相悖的情况下,我们只能选择科学精神,别无选择。

其实,在愚公移山的故事中,还有一个明智的人,那就是愚公的妻子。她曾疑惑地说道:“凭你这点力气,还不够对付那个名叫魁父的小土丘,何况要搬掉太行王屋这两座大山呢?再说挖出的土块山石往哪里放呢?”她的想法十分可贵,她想得具体而现实,可圈可点。她和智叟同属智者。

假如愚公挖山不止,其真正的结果会是怎样呢?大概不难推测。可是《愚公移山》一文的作者为了证明愚公的“英明正确”,让神来替愚公解围。说山神把愚公挖山的事报告给天神,天神被愚公的诚意感动了,便命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分头去背太行和王屋这两座大山,一座移到朔方的东部,一座放在雍外的南部。从此以后,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的南边,再没有山丘阻碍,畅通无阻了。

我觉得,这样圆满的结局,使愚公成了智者,使智叟成了愚者,这正是典型的中国人的精神胜利法,鲁迅笔下的阿Q先生常用精神胜利法得到心理满足。我想,反科学的人成为英雄,尊重科学的人成为小丑,人们对此习以为常,这种反科学、重迷信的习惯是造成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科技落后、经济落后悲剧的重要因素。时下是知识经济时代,我们需要的是智叟的科学精神,反科学是没有出路的。

(原载2001年第9期《西部法苑·文苑走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