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卖老脸

一晃,已到知天命之年了。人过半百,老了。

人老了,脸也就老了。

脸老了,也有某些好处。脸一老,皮就厚了。皮厚了,就不怕丑,不怕碰壁。

前些日子,我们单位上搞发行的同志,要借用我的这张老脸,下去清除一下某些障碍,推销推销我们主办的《湖南文学》和《小溪流》两份杂志。为了搞活单位的工作,为了杂志的生存,我去了。

我们作家协会,就是要出作家,出作品。出作家也罢,出作品也罢,都要把刊物办好。刊物是出作家、出作品的阵地。目下,随着科学的发展,艺术的品种越来越多。作为艺术之母——文学,却被人们冷落了。严肃文学刊物的发行,尤其艰难。创刊四十多年的我省最老资格的刊物——《湖南文学》从发行14万多份,一落千丈,订户只剩下几千了。这里有一个刊物自身改进的问题,也有一个呼吁社会正视高雅文学的问题。

我怀着一种十分复杂的心情,下去叫卖去了。第一站到的是双峰。教育局长匡梅初是相识二十多年的老友。早在七十年代,我在一家企业做新闻干事,他是一个农民通讯员,就认识了。老友见面,话就更直率了。事情也办得很顺利。接着到了娄底,教育局的同志虽然不是老交情,但他们对我很热情。也许是看重我的那点名气吧!书记老陈和办公室主任老彭,十分支持我的工作,除保持订1万余份《小溪流》外,还订60份《湖南文学》。次日一早,我们到了我的家乡涟源。说是那个写《山道弯弯》的人回来了,大家都来看。我给他们签名送一本自己的书,他们喜饱了。这个市发行3万份《小溪流》,全市五年级学生人手一册。这次,又决定给全市中心小学以上的学校图书室订一份《湖南文学》,全市共订600份。在新化,碰到了陈立权,当年我在《湖南日报》做记者时,他是县里的新闻干事,如今竟是县里的教育局长了。事情办得也十分顺利。到了冷水江市,就如同回到家里了。我曾在这里兼任过两年多的市委副书记。教育局长挺熟,除《小溪流》保持原数外,我主动开口要他们订80份《湖南文学》,李局长立即找来了办公室的干部小苏,他是一个来势很不错的青年作家,我们作协的会员。数字当然就落实了。接着,我又奔邵阳……

邵阳可以说是我的第二故乡,熟人朋友多。市、县领导待我也极好。但到此地来叫卖刊物,还是第一次。为了获得成果,我让老友、《邵阳日报》的副总编萧祥海陪同我上门当说客。我们驱车直奔新邵。这里是祥海兄的故乡,也是我的岳家。县委两位刘书记热情地接待我们。教育局长老张,新近升为县长助理了。人好,且极精明。眼下已是12月29日了,该订的报刊早已定了。老张很是为难。我拼命宣传,《小溪流》是极好的语文辅助教材,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很有帮助。而语文,又是学好其他知识的基础……最后,老张答应挤出一个区来,让这一个区的某一个年级来订这份刊物,争取订下一、二千份。《邵阳日报》的萧老总一声长叹:“我们这两张老脸卖迟了啊!”众人大笑……

和邵东县教育局长老曾握别时,已是下午三点半。老曾告诉我,他是我的一个热心的读者。还在大学读书时,就读到我的不少作品。这样,我们当然有共同语言了。他热情地在宾馆为我们开了房子,硬是要我们住一宿。我们坚持要走。因为,明天,就是新的一年了。

新的一年,但愿有一点新的收获!

(原载《湖南广播电视报》1995年1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