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峰夜话

一场大病,使我在医院里紧紧呆了四个月。一走出医院,我如一只出笼的小鸟,迅速飞向大自然,拼命呼吸新鲜空气。正值酷暑七月,我却一口气跑了八个县,最后登上了九峰山。

九峰山,座落在双峰县境内,是南岳衡山七十二峰之一峰。风景秀丽,气候宜人。新近建成了一座宾馆,叫九峰山庄。山庄前面,挺立着四棵千年古树,有如四位美丽的村姑,披着绿色的纱巾,迎接远方的客人。其中两株五人方可合抱的银杏,在离地五米之处,竟然长出一枝,将两树紧紧连在一起,犹如一对相拥的情侣,是那么的情意深长……

次日晚间,我的一位老朋友,为参加一个会议,也上山来了。他叫赵世荣。早在十年前,还在他担任这个县的县委书记的时候,我们就相识相交了。如今,他已是娄底行署的专员了。他是一个农家子弟。大学尚未毕业,就参加工作了。先后担任过县团委书记、区委书记、市委副书记、县委书记、地委副书记……可曰一步一个台阶。他能干、肯干、敢干。每到一地,都能干出一点名堂来。他爱学、肯学、善学。他先后出版了《农村人才开发论》、《乡镇领导方法论》、《农村家庭经营论》、《农民进市场奔小康指南》等四本著作。

老朋友见面,免不了来一番海阔天空的交谈。

“听说你最近又有一本书出版,也是谈人才的。看来,你在这方面颇有一些体会……”

灯光下,他笑了笑,陷入了沉思……

一 人才是最大、最丰富的资源,领导干部的第一职责是学会用“活”人

“其实,毛主席早就说了,而且说得很明白,概括得很精辟:做好一个领导就是两条:出主意,用干部。出主意,就是决策问题;用干部,就是用人。这是对一个领导干部最起码的要求,也是做好一个领导干部最高的境界。俗话说得好: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人本事再大,如果没有人帮助你,扶你的脚,你就做不成什么事。一个领导者的水平高低,从某种意义上说,就看他如何用人。”

老赵说到这里,使我突然想起,前些日子,我在我们省委书记王茂林同志的家里,看到一位书法家送给他的一幅字:世界上最难的是识人。于是我把这位书法家写的这幅字说了出来,想听听他的看法。

“极是!”他深表赞同。“用人先要识人。识人是很难的。识人的时候千万不要太主观,只相信自己的眼睛。既要靠自己的眼睛识人,更要靠群众的眼睛识人。一叶障目。自己一双眼睛看,看到的只是一个方面,一个角度。大家的眼睛都来看,看到的就是方方面面,就全面了。常听人们说:关键的时候认识一个人。的确是,紧急关头,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能看出一个人的真假坚软。但是,大多数的时候是风平浪静的。没有那么多关键时候和特定的历史条件,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善于在轰轰烈烈中认识人,更要善于在默默无闻中认识人。在风平浪静中把人看准。那才叫本事。有一种现象,每一个领导干部身边经常会有那么一些人围着你的屁股转。这些人嘴甜、手巧、脚快,很会投你所好。一般地说,经常围着你屁股转的人,是没有本事的。有本事的人,一般是不经常围着你屁股转的。常常,一些有点傲气的人,多少是有一点本事的。一个领导干部,不要怕别人看不起。看你不起,一、说明别人有本事;二、说明自己没有本事。当然,我这里说的是‘一般’,也有‘二般’的时候……哈哈,你说是不是?”

“用人先要识人。但识人的目的是为了用人。如何把人用活,用好,才是一个领导者的本事。所谓用‘活’人,用好人,就是把每个人的长处都用出来,把每个人的才能都发挥出来,把每个人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人无完人,要尽可能地做到人尽其才。生活里,常常有一些有争议的人。有争议的人,常常又是有本事的人。我们要让他的本事充分地发挥出来,要敢于顶着‘压力’甚至‘风险’用人。我在双峰工作的时候,用过这样一个人。双峰有一个石牛乡,工作一直落后,选一个什么样的人才能打开局面,改变面貌呢?我们想到了这个人。此公有魄力,有能力,办事果断,敢担担子。但在‘文化革命’中出了一点事。干部中一直看法不一。再说,这果断和武断,只有一步之差。或者说,从这面看是果断,从那面看则是武断了。我说服大家,把这个干部调到石牛乡担任党委书记。一年过去,全乡的面貌开始变样;三年过去,这个乡的样样工作走到了全县前列。用好一个人,搞活一个乡啦!”

“生活里,还常常有一些‘唐僧’似的老好人。对‘老好人’我们不能一概地否定。我们要用好他的‘好’。他们虽然不能开创局面,却有某种‘粘合’、‘缓冲’的作用。一个班子里,有一个、半个‘老好人’不无益处。”

这些年来,我在工作中也有一些类似的体会。当老赵说到这里,不禁触动了我的心绪,我忙插嘴说:“组织部门往往只要求,一个班子里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我认为,还要注意性格结构。一个班子里如果都是一些火爆性子,就很难协调。直来直去,是一个人的优点,又是一个人的弱点。火爆性子的人中夹一点糯米性子的人,就火不起来。就‘粘’住了。当然,有些性格柔和的人,并不是没有原则性,而是棉里藏针,那样就更完满了。”

我们谈到这里,只见窗外一片呼啸,一株株绿树摇摆起来。起风了。指头粗的雨点随之打到窗台上。也许是大自然的风雨触动了老赵的心吧,他话头一转,说“对那些风派人物可一定要警惕。顺利时,他迎风飘扬,随声附和,十分可爱。一旦风向有变,他则闻风丧胆,见风转舵,那就十分可怕了。这种人,是败坏社会风气的。用人的成功,是领导干部最大的成功。同样,用人的失误,是领导干部最大的失误。聪明的领导者,及时总结教训,是更重要的财富!”

二 有一颗爱心,才有一双慧眼。爱护干部是领导干部最起码的要求

我们的话题,很自然地从如何用人扯到如何“爱”人方面来了。

“常听到一些人说到某某领导很爱才的评价。爱才——爱护人才,当然是好的。不过,爱才也有一个注意政治的问题。就如同批评要注意政治一样。我认为,爱才,首先要发现人才。发现人才就是识才。只有具有一颗爱心,才有一双慧眼。爱护人才,是对一个领导干部最起码的要求。”

“爱护人,首先要理解人。理解,就是沟通,就是尊重。理解就是一种爱心。既要支持春风得意的人,更要关怀身处逆境的人。从某种意义上讲,对犯错误的人有没有爱心,也是衡量一个人品德高下的一种标志。落井下石,那是人品不高的。你认识的那位市委书记,受了处分以后,安排到地区一个部门工作。他的爱人一直没有调来。一些人对这事不大热心。我了解到这个情况以后,催促有关部门解决这个问题。最近他老婆已经调来了。对犯错误的干部多一点善心,是爱;对春风得意的干部多敲敲警钟,更是爱。一些青年干部,提拔得快,工作上取得了某些成绩,容易自满,容易自以为是,容易趾高气扬。这时,你不要怕得罪人。要及时批评,要敢于讲重话。”

“我还想说一个观点:干部是人才,但人才不仅仅是干部,不一定都是‘家’,都是‘长’。有‘一技之长’、‘一专之能’都是人才。一般地说,这些人才蕴藏在广大群众之中,生活和工作条件都要差一些。我们一定要积极地为他们创造条件,使他们能更快更好地成长。要善于留住想走的人。一个人想走,总是有原因的。我们承认金钱是有引力的。但是,一个有志向的专业人才,最看重的是自己的事业。如果我们为他们的事业创造好的条件,个人得多得少是不会太计较的。人都是感情丰富的高级动物,只要我们以心换心地为他们排忧解难,谁又会背乡离井远走他乡呢?要知道,留住一个有用的人才,往往就留住了一片财富,就能引来一个地方、或者一个企业光明灿烂的前景。”

窗外,拇指般粗的雨点,敲打着窗台,乒乓作响。阵阵凉风拂面。我的心头,顿时有一种痛快淋漓的感觉……

三 不能等着人才自生自长,要积极地创造一个人才成长的环境。培养好人才,是领导干部的真本事

“你那本《农村人才开发论》的著作专门讲过这个问题?”

“是的。那本小册子,是我做基层领导几十年的一些体会。全书共十章,是专门谈农村人才的。我认为,农村是一个博大的人才库。但农村人才成长的条件最艰苦,因此农村人才最容易被埋没。要积极地创造一个宽松的大环境,让农村各路人才‘冒头’。我在那本小册子里,谈了开发农村人才的意义、分析了农村人才的特征和农村人才基本素质之后,在第四章‘农村人才的成长’中,我专门谈了农村人才成长的环境。马克思曾经指出: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研究和掌握农村人才成长所需要的外部环境,是加速农村人才成长的客观要求。目前,制约农村人才成长的因素很多。诸如:偏见,认为只有考上了大学才能成才;素质较低,我国占人口四分之一的文盲、半文盲主要分布在农村;学非所用。由于职业教育不发达,一些没有考上大学的高中毕业生回乡不知所措,认为多年寒窗付之东流,深感走入社会奋争的艰难;文化学习条件差;重男轻女;缺乏激励机制,等等。分析问题,是为了解决问题。我们要逐步消除制约农村人才成长的那些不利的因素,为农村人才的成长鸣锣开道,铺平道路。”

谈到如何培养人才,赵世荣很是感慨地说:“培养,不是拔高,更不是护短。要给压担子,肩膀皮硬不硬,是重担子磨出来的。功夫硬不硬,是炼出来的。压担子,当然是提拔,是放到重要的岗位上摔打。实践出真知,长才干。但简单地提拔,不是培养。既要扶上马,更要跟一程。这里,还有一个如何对待考验的问题。为了把人看准,考验是必要的。但不能老‘考(烤)’。一个红薯烤(考)焦了,味道就差了。老‘考’,这容易挫伤人才的积极性,也最容易埋没人才。要坚持‘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四 领导干部要善于用人,更要带好人。要做到这一点,首要的是自己要做好人

“表率的力量是无穷的。自己做表率,则力量更大。”赵世荣说,“我们双峰有一个历史人物,叫曾国藩。这个人的功过是非,我这里不去全面评价。他有一点,是很可取的。那就是他一生严格要求自己,用我们民族传统的优良道德,来规范自己的行为,来要求自己的亲属。他有一句名言:做官是一时的,做人才是一世的。一个领导,不管职位多高,首先要想到自己是一个‘人’。做人是一辈子的事。要做一个具有我们民族传统美德的人。”

“做‘官’的,如何做好一个人呢?我认为有这三点:一、做‘官’时,要敬百姓如父母,处处想到自己是人民的儿子。自己的所做所为,都是一个儿子为父母办事。二、做‘官’时,又要时时想到自己是一个‘父母官’。要有一种父母般的爱心,去关心群众的疾苦……”

听老赵说到这里,一件十年前的往事突然涌上我的心头;那一天,我们一行数人驱车从邵阳赶回长沙。由于路上堵车,到达双峰时,已是深夜十二点了。我们想在县委招待所住下,而招待所却无床位了。情急中,我给刚认识的县委书记老赵家挂了一个电话。这么晚了,他居然还没有睡。他请我们到他的家去。我们来到他的居室,只见他正在认真地看着群众的来信。见我们到了,立即起身带我们去找住处。在他的办公室里,挂着这样一幅条幅:民间疾苦,心底波澜。他担任县委书记也罢,担任地委副书记也罢,每年要亲自处理上千件群众来信,接待数百群众来访。双峰县蛇形山镇的女青年钟群贤,几岁时,因小儿麻痹后遗症不幸致残。小钟自强不息,中学毕业后,又自费到县卫校攻读医学。这年上半年,她以优异成绩毕业了。然而,她一个农民的女儿,一个残疾姑娘,又到哪里去谋一个工作呢?无奈中,她给县委书记写了一封信,诉说自己心中的苦恼。没有想到,信才发出半个月,就得到消息,她被安排到县民政局下属的光荣院当保健医生。有人告诉他,赵世荣同志生病住院时,还多次与有关部门联系她的工作问题。不明内情的人猜测说:她准是赵书记的亲戚。其实,她当时连这位书记是一个什么模样还不知道……

老赵是一个农家子弟。他的许多亲戚都在农村,都希望得到这个做“官”的亲戚的关照。他使亲戚们失望了。至今他哥哥的儿子,他的亲侄儿还在农村。出来的一、两个,也都是凭本事考出来的。

“第三,在任时,要时时想到自己卸任,处处以一个普通人要求自己。这样,退下来的时候,你就没有什么失落感,你就会精神充实。”

这次病后下来“呼吸新鲜空气”。没有想到在九峰山上邂逅老赵,听他发了这么一通“宏论”,很觉无比清新。心想:这不正是我所需要的新鲜空气吗?送走老赵,我心里无法平静。沐着雨后九峰山上很鲜很净的山风,埋头灯下,掏出笔来,记下这么一些文字……

1994.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