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子的威风

狮子的威风

舞狮子哪儿都有,但能舞出名堂来的恐怕不多。

在百色,田阳可称得上是“舞狮之乡”。至于舞狮源于何时,没有确切的文字记载。据说,在明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5年),壮族巾帼英雄瓦氏夫人率领广西的“俍兵”到浙江沿海抗击倭寇,取得节节胜利,受到了朝廷的嘉奖,被封为“二品夫人”,在瓦氏夫人荣归故里时,田阳的百姓就以舞狮表演来为她祝贺助兴。可见那时候的田阳舞狮已经很时兴了。

田阳的舞狮,一般是在节庆的时候,尤其是在春节。给每家每户拜年,表示喜庆,图个吉利,给节日增添些欢乐的气氛。

这些舞狮队伍,都是由群众自己组织的。每到节日,舞狮队员就集中起来,各自拿起行头,敲锣打鼓地走村串寨,到处表演。出征前,前有龙、狮、凤、虎、豹五旗开路,正中是狮队队旗,接着是黄、红、蓝、黑、白五头代表“五行”的狮子,最后是锣、鼓、刀、枪、棍、戟等兵器护卫,整个阵势十分威武。

狮队的表演都分有文派和武派。如果有戴着猴子和大头佛面具的队员给狮队引路的,那就是文派。猴子是《西游记》里的孙悟空,手拿金箍棒,挠头搔痒,左顾右盼,蹦着跳着,在前面带路;跟在后面的大头佛,满脸带笑,腆着大肚子,摇着蒲扇,跟在狮身周围,摇头晃尾的,一副笨拙的样子,最能引人逗笑。武派舞狮,是没有猴子和大头佛逗引和护卫的,前边只有一个手托“狮珠”的逗引者。这个队员,必须身手敏捷,有武术功底,才能做出高难动作。关于“狮珠”,在田阳是有传说的。据说,在远古,太上老君造了一座金山,将一颗宝珠放在山顶上,然后向万物宣布,哪个能登上山顶拿走宝珠,哪个就可以当王。比赛开始,狮子一马当先,但有个武艺高强的勇士,却把狮子降服了,然后领着狮子登上了金山,取下了这颗珠宝,于是狮子成了兽中之王,但它要时刻顺从地跟着手托宝珠的勇士。勇士手中的宝珠,就是现在舞狮用的“狮珠”。

大年初一到各家舞狮,除了给人家恭喜之外,还有一个目的,就是讨个红包或抢青。红包只是放有钱,而抢青除了钱币,还有猪肉或青菜、葱蒜之类的东西。其他节庆舞狮,只能是红包。但无论什么时候,讨红包或抢青都是不容易的。有些人家没钱,见舞狮的来了,就关上门或早早躲开了;有钱人家则开着门,早早地在骑楼上或树上挂着红包或抢青,高度有高有低。有的故意挂得高高的,舞狮者就必须踩着人梯,边舞边爬。本事大的,很快就拿到了;能力差的,怎样也拿不到,但主人也不为难,看了一阵子热闹以后,就把红包或抢青放低,让舞狮的拿了。

田阳的舞狮队十分了得。原先曾经衰落过一阵子,但从70年代中期开始,有一个姓黄的舞狮世家发起组织舞狮队以后,田阳的舞狮之风又兴盛起来了。农忙时,他们就停止活动,专心务农;每到节日,需要演出,就自动聚集起来。舞狮是需要活动经费的,也要时不时添置些道具,他们就自办加工场和开办饮食店来筹措活动经费。

这些舞狮队不只是凑热闹而已。他们很努力地训练,练就出很多高难度动作,并整理挖掘出了很多高难惊险的节目,如“狮游梅花桩”、“刀尖狮技”、“童子踩桩”、“狮子登凤凰台”等。男女队员都可以登上由23张条凳搭成的11米高的“金山”顶,表演扣人心弦的造型动作;能在梅花桩上翻腾跳跃,如履平地;爬上10米多高的水泥电杆抢青更不在话下。

田阳舞狮渐渐舞出了名堂。1982年,在第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夺得三项桂冠;1986年,在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男子双狮上金山”“女子单狮上金山”夺得金牌;1992年,代表中国参加在德国波恩举行的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参加的国际传统体育节,其中“刀尖狮技”堪称天下第一绝技。该节目是在7米高的一根木杆顶端安放一把刀尖向上的尖刀,木杆从根部到杆顶,如阶梯状左右分放有24把刀,刀口向上,舞狮者赤脚踩上刀口,边舞边上;到了顶端,狮子的引逗者以腹部顶住刀尖,四肢平衡展开,在刀尖上旋转。其惊险的程度,让当时的一位德国观众吓得当场瘫软。

田阳舞狮舞出了威风。如今,每年都有外地人来请他们去表演,甚至派人来学习。田阳人打破“功夫不外传”的观念,毫无保留地传授,田阳舞狮的名声越来越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