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情愫

黑色情愫

人对衣着的要求,因人而异,因地而异。现代都市里,每条街好像无数的河流一样,都在流动,而使街面流动的,除了跑得飞快的汽车,还有川流不息的人群。人是五颜六色的,是缤纷艳丽的。这些色彩,让城市多情,让街道活泼,也让灯光黯淡,城市就因为有了这些色彩才妩媚!

百色地区多是壮人,壮人爱穿黑衣。

在乡村里,乡民身上的色彩是朴素的。他们不时尚,不花哨,他们只认定祖传的那种装束。但他们同样风流,同样快活,同样有年节!

四月清和雨乍收,

歌场妇女亦风流。

乌巾螺髻妆原淡,

不采名花插上头。

这首诗,写的是壮族妇女的装束。每逢过年过节,人人都是喜欢做一些打扮的,那是想让自己体面一些,光鲜一些。此刻,壮家妇女以“乌巾螺髻”之状在歌圩登场,可见这身打扮十分精心和讲究。只是,看过去却格外的平淡。

是的,相对而言,壮家人的服饰比较简洁朴素。在广西12个世居民族中,许多民族的服饰相当讲究,显得华丽而繁复,比如瑶族,瑶家妇女的穿戴很是隆重:头巾重复绕很多圈,颈脖上挂着一串串的银项链,浑身闪亮;衣服则穿得一层复一层。但壮家就不同了,各地的壮人,都极少穿金戴银,如果身上有闪光的东西,那通常是妇女手腕上的那只银手镯了。壮家妇女爱穿圆领对襟或偏襟上衣,上衣的颜色,多是黑色,偶有蓝色,但襟边、下摆和袖口都镶有一道约一寸宽的红底五彩花壮锦边缘纹样;裤子则为长裤,裤脚稍宽,黑色;平常爱在腰间系上一条四周绣一道花边的围裙,头上包着彩色印花巾或提花毛巾。壮家男子穿得最简单,有的上衣为黑色唐装,至多在腰间系上一根腰带;裤子的裤管宽宽的,走起来能带出风。

壮家人通常是这样的打扮。尽管时下流行很多穿衣风格,但壮家人“青布短衣齐腰制,云髻不用戴山花”,依然是祖传的那种装束。他们偏爱黑色,素装款款,在田野里出没,像一团一团飘落地面的黑色的云朵。裤脚被露水打湿,衣袖被野花挂拂,人被岁月催老。但年复一年,始终做乡野里的一道风景。

百色那坡县的大石山区里的壮民最爱穿黑衣,服饰也比较特别。男子穿的是盖大襟上衣,与宽裤脚、大裤头的裤子相搭配,头上缠一条黑布头帕,腰间系一条红布或红绸以驱赶鬼邪,有威武的气概。女子则穿右盖大襟和葫芦状矮脚圆领的紧身短式上衣;下身以宽裤脚、大裤头的裤子,腰系黑布大围裙;头戴黑布大头帕,折成三角头饰。其衣边、衣角、袖口、裙边皆镶以红布或黄布条,头帕的四角皆用绿丝线绣上三角形纹饰。头发插上龙头形的银饰,颈项上戴银链、银项圈,手戴银手镯,耳戴银耳环。他们平时在家穿,到地里劳动也穿。久而久之,外面的人就把他们叫作“黑衣壮”。

黑衣壮是壮族的一个支系,自称为“敏”,亦称“布壮”,主要聚居在广西那坡县东北部大石山区,人口5万多人,占那坡县壮族人口的32%,是壮族中比较特殊的一个族群。

那坡黑衣壮是由于历史上战争和民族迁徙等原因才躲入深山老林的。宋代,当时岭南爆发了由壮族首领侬智高领导的农民起义,在邕州一带建立了大南国。起义失败后,为了躲避统治者的追杀,邕州一带的壮民纷纷随侬军向大理一带撤退。途中,一部分壮家人停留在小镇安(今那坡县)的大石山区,垦荒安家。在随后漫长的日子里,那里的壮人时不时被土著进犯。在抗击中,有不少人受伤。在深山里,他们用野生蓝草治伤,结果发现蓝草疗效十分显著。于是,他们就采集蓝草,沤制蓝液染布裁衣,将枪支染黑,然后穿上黑衣黑裤,执黑枪,每每与敌对阵,皆令入侵者心惊胆战。从此,这部分壮人就尊黑爱黑,以黑为美。

如今,那坡黑衣壮的百姓仍然保留着蓝靛染衣的染织技术。他们自制土布,用蓝靛染制黑布。每逢过年过节,全寨人一袭黑衣,集中在宽地里,载歌载舞,黑压压一片,阵势十分威武。外地人来访,看见这样的情景,都惊讶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