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01

抗美援朝战争打到第三年年底,郑霍山被提前解除了劳教。

郑霍山终于迎来了他人生的春天。在三十里铺劳教农场里他读到了毛泽东的几篇文章,读得茅塞顿开、汗流浃背,他再也不能轻视新政权了。过去之所以轻视、蔑视乃至仇视,是因为无知。那时候他压根儿就不知道新政权是干什么的,在国民党的宣传里,新政权就是陈胜、吴广、李自成、洪秀全,是妄图打天下坐江山作威作福的泥腿子。

毛泽东的文章让他明白了新政权是干什么的了,毛泽东主席说,中国的命运一经操在人民自己的手里,中国就将如太阳升起在东方那样,以自己的辉煌的光焰普照大地,迅速地**涤反动政府留下来的污泥浊水,治好战争的创伤,建设起一个崭新的强盛的名副其实的人民共和国……

郑霍山深深地信仰毛泽东。自从他被舒南城从三十里铺劳教农场保释出来,获得监控劳动的半自由以后,他跟着采药大军,走遍了大别山方圆几百公里。不论是城市还是乡村,不论是山区还是平原,尽管战争留下的痕迹还没有完全抹平,老百姓的生活仍然穷困,但是,人们的脸上有了红晕,眼睛里闪烁着希望的光芒,再也不是过去那种无助的、绝望的、茫然的表情了。大别山区红旗飘扬,采茶的民歌清脆悠扬,佛子岭修建水库的劳动大军,勒着麻绳搓成的裤带,抛着沉重的石夯,喊着整齐的号子,打地基,筑石坝。

饥饿仍在持续。

贫穷仍在蔓延。

但是曙光就在前面,歌声里充满了生机。

舒晓霁所在的《皖西新生报》里面有一句话,旧社会把人变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那张报纸郑霍山反反复复地看,那里面大都是新社会建设的功绩和旧社会的遗老遗少们洗心革面改造进步的故事,那里面有很多“鬼变成人”的活生生的例子。郑霍山在读这些报纸的时候,常常苦笑,常常傻笑。他真的一度认为自己就是个鬼,没有思想,没有血肉,没有感情,甚至没有面孔。而现在,他有了思想,毛泽东先生的著作让他知道了新中国是老百姓的新中国,舒南城的关怀让他感到了新政权的温暖,舒云展春风化雨般的话语让他体会到了人间温情。

郑霍山从前对于中医不以为然,他是个无神论者,总觉得中医里面有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有一些玄玄乎乎的东西。中医治病,望闻问切听起来头头是道,但经不住刨根问底,中药调理阴阳气血,也有一套理论,但同样看不见摸不着。他只能认为,中医药学靠的是经验,是日积月累的病例举证,而从原理上讲,含混不清,杂乱无章。

在大别山采药的时候,有一次他把他的这个看法同舒南城说了,说中医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舒南城想了一会儿说,是的,我们的生活就是这样的,都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你认为西医就知其所以然了吗?郑霍山说,西医相对要明白一点,胃病就是胃病,肝病就是肝病,心脏病就是心脏病,炎症就是炎症。哪里有了问题,要么是一刀割去,要么是药攻病灶,头疼医头,脚痛医脚,直来直去,明明白白。而中医往往头疼医脚,脚痛医头,有点弯弯绕。

舒南城说,你说西医明明白白,我且问你一个再简单不过的问题。你说,我们身上的血,它为什么是红的而不是绿的?

郑霍山顿时语塞,半天也没有回答,最后才支支吾吾地说,这个问题,恐怕也不是西医能够说明的。

舒南城说,看看,你们西医,动不动就输血、验血,还换血,可是你就搞不清楚这个血到底是怎么回事。这么一个小问题,也是基本的问题,你们西医都搞不明白,其实也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你说中医头疼医脚,脚痛医头,这正说明中医在探索病理药原方面的进步。中国有句老话,牵一发而动全身,为什么会牵一发而动全身?因为经络相关,血脉相连。殊不知,人的生命是个宇宙,头疼医脚,脚痛医头,正是追本穷源,即所谓治本。而你们西医所谓的头疼医头,脚痛医脚,却往往只是治标,就好比割韭菜,割了一茬又长一茬。

郑霍山仰脸想了一会儿说,晚辈浅薄了。

舒南城说,你浅薄,长辈也厚重不到哪里去。我姑妄说之,你姑妄听之。关于中医西医,各有一套路径,前者往往曲径通幽,后者可能直奔要害。但老朽以为,这二者并非风马牛不相及,中西合璧,并非单指建筑。

郑霍山说,世叔所言极是,晚辈受益匪浅。

舒南城说,你过去对中医认识不足,是因为接触得少。你学的是外科,但外科并不等于就是西医,西医也并不等于就是外科。其实中医西医,有很多相通的地方。你有西医基础,如果能掌握中医理论,那就如虎添翼了。

郑霍山茫然问,世叔所言,中医也可以做外科手术?

舒南城说,当然,中医做外科手术比西医要早一千多年。其实华佗就是中医外科的鼻祖,在东汉末年就能开肠剖肚,能切除病人腐烂的肠子,而且最早使用麻醉药,就是麻沸散。可惜因为他不愿意成为曹操的御医,被关进牢里。华佗在牢里专门写了一套外科手术的著作,后来因为无法传世,一怒之下,一把火烧了,狱卒上前抢救,只救出一本兽医专著。可以说,是专制集权毁了中医,使得我们中医的外科技术比西方滞后了不知道多少年。

郑霍山说,我过去也听宋校长说,西医最早的手术,没有麻醉药。没想到我们的麻醉药比他们早那么多年。

舒南城笑说,他们怎么没有麻醉药?我跟你说,有。什么呢?西医早期的手术,施行麻醉的办法说来令人难以置信。做手术之前,拿一根大棒子,把病人打晕,让其失去知觉,或者是给他放血,让病人昏迷。往往手术还没有开始,病人就奄奄一息了。

郑霍山说,太野蛮了。

舒南城说,是野蛮,但是这种野蛮的行为也开启了西医的快速发展之路。

郑霍山说,听世叔这么一说,晚辈很受启发。中西比较,中医讲究定性,西医讲究定量。我想跟世叔改学中医。

舒南城说,你要走的道路,最好是中西结合。

以后舒南城去三十里铺看望郑霍山的时候,又给他捎去一本对他此生至关重要的中医典籍,插页是一张人体裸画。舒南城说,我和你的宋校长曾师从江南名医完白树木先生。依完白先生的理论,人体其实就是一个宇宙,山川河流田地草木好比人的骨骼血液肌肤毛发。外部各自独立,内里实则相通。水涸则山枯,山枯则草木不生,草木不生则水土流失,饥荒即为疾病,天地人皆同此理。诚然,这些看法只是一种比照,完白先生继承前人医药成果,发现人体经络之间的物理联系,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即是这种联系的依据。人有病,色、相、气、味以及纹、形、体、态皆有变化,如若内服之外,加以刺激、烤灼、熏燎、推拿等手法,其效无疑更佳。这些东西你若掌握了,无论是学习中医还是西医,也无论外科还是内科实践,都有好处。

郑霍山说,我这段时间揣摩,已经有了一些体会。特别是读毛主席的书,深刻地领会到,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内部,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用这个思想指导医学,我明白了内因决定外因的道理。人的生命也是个宇宙,所谓病邪,多数来自于内部矛盾的演变。如果我们能够抓住这个规律,及时地解决或者防范这个矛盾,患病的机会就会大大减少。

舒南城说,很好,你能融会贯通举一反三,果然悟性很高。你在三十里铺的这两年,闭门读书内省,反而因祸得福,清清静静悟出了不少东西。现在外有保家卫国战争,内有百废待兴建设之役,正是政府用人之际,若你愿意轻装上阵,或可造福一方。

郑霍山沉吟一会儿,叹道,晚辈何尝不想融入新的生活,只不过戴罪之身,身不由己啊!

舒南城说,贤侄不必多虑,共产党重在表现。我听说三十里铺囹圄之人,多有积极表现争取宽大处理者。你倘若真能回心转意,识时务者为俊杰,世叔愿意为你奔波。

郑霍山说,晚辈遵命。

舒南城后来果然以皖西工商联合会的名义向三十里铺劳教农场乃至皖西地区行政公署反映了郑霍山的思想变化,三十里铺劳教农场也将郑霍山的表现向上作了汇报。鉴于郑霍山在政治上逐渐觉悟,有要求进步的表现,行动上积极配合管教干部,并且利用一技之长,在狱中为劳教人员甚至为附近百姓看病行医,颇得民众好感。皖西司法机关重新审理郑霍山案卷,决定减刑一年零两个月,提前释放,并赋予公民身份,恢复政治权利。

郑霍山从三十里铺农场被释放后,先回了一趟老家。还好,家里在土改和“三反五反”中都没有受到太大的冲击,家庭成分被定为上中农。这也得益于当年肖卓然纵横斡旋,串联江淮医科学校诸同学之家庭,捐款捐物支援705医院购买X光透视机,当时郑家捐洋钱两百元。在划分成分时,这两百元的捐款算做支持新政权,有功则奖,免除价值其二倍的田产,不在成分划分估算范围,否则的话,他家至少也是个富农。

家中虽然对新政权的看法不尽相同,但是新政权没有像过去国民党宣传的那样六亲不认杀富济贫,还是依据客观事实,劳动所得仍然受到保护,小康之家仍然小康,这让郑霍山再次刮目相看。

从老家返回皖西城之后,郑霍山直接到舒皖药行上班了。舒皖药行,属于公私合营性质。舒南城的股份占了四成,另有几家包括梅山的汪尹更、寿春的赵朗轩等人合占了四成,皖西行署的股份占了两成,舒南城为董事长,行署派了一个干部魏石开,担任药行的副董事长兼党支部书记。药行里原先就有五六个共产党员,舒南城本人也提出把舒家的股份完全充公,自己作为一名公职人员领取薪金,但是他的这个请求被陈向真专员婉言谢绝了。陈专员说,公私合营是一种形式,是我们改造资本家和利用资本的一种手段,这种手段在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是非常必要的。并不是所有的资本家都有舒先生这样的胸怀。我们接受你们舒家充公了,对其他的民族资本家就构成了压力。到那时候,不是提倡也是提倡,不是命令也是命令了,那样就会给新政权的稳定带来负面影响。如此一说,舒南城才暂时放弃了将其资产充公的念头。

郑霍山到舒皖药行任职,自己提出作为私方人员,但舒南城想来想去,还是劝郑霍山拿政府的津贴,算是政府方的工作人员。虽然政府方的工作人员比私方雇用人员分红收入少了将近十倍,但是舒南城设身处地地为郑霍山着想,他考虑的不是收入,而是有更深的打算。

几经坎坷,郑霍山终于修得正果,在皖西城舒皖药行里担任一个门市部的经理,成了一个“被改造好的人”。

五十年代的皖西城,医和药是一体的。郑霍山的职责一方面卖药,一方面跟舒皖药行的老大夫张先生学习行医。舒南城偶尔也要到各门市部厅堂里坐诊,并且亲自指导炮制配方。每逢舒南城和张先生望闻问切的时候,这伙计格外留心。有一次张先生发现了郑霍山的床头有一本线装书《经络札记》,里面用蝇头小楷密密麻麻地记录着研习心得。另有一本《舒皖药行医例存疑》,张先生留了个心,认真翻阅了后者,居然是对舒皖药行诊治的病例进行的跟踪调查。张先生大惊失色,悄悄地把这个情况向舒南城报告了。舒南城抚须沉吟片刻说,暂勿惊动,且看他有何主张。几个月之后,舒南城正犹豫着要不要把郑霍山叫来盘问清楚,没想到有一天郑霍山自己毕恭毕敬地捧着那本《舒皖药行医例存疑》找到了舒南城,从那本自编的册子一百多例病案中找出三十多例,其中有肝、肾、胆、肺等疑难杂症,向舒南城进言道,世叔,我看世叔和张先生等前辈用医用药半年有余,受益匪浅,每一味都不虚妄,而且下药度量程序十分讲究,辩证一说,充分体现。但是晚辈仍感欠缺,其实许多病症,内治固然治本,但若配以外部发力,往往可以速见神效,且减缓元气损伤。

舒南城听闻此言,心中为之一动。内病外医,也正是他多年悉心揣摩的课题,只是理论上没有依据,临床缺乏实例,生怕无的放矢,一直不敢轻举妄动。过去他了解的内病外治仅限于拔火罐、刮痧之类。凭多年行医经验,他知道郑霍山并非妄语,而且已有迹象表明,这小子在这方面已经掌握了可作依据的学说,甚或有了临床经验。

舒南城说,好,霍山,你不仅开窍了,而且入门了,更难得的是深入了。内病外医,很有学问,我希望你有所建树。

郑霍山说,有世叔耳提面命,我想应该能够摸索出一些经验。

从此之后,舒南城对郑霍山更是刮目相看。坐堂时就让郑霍山侍立左右,望闻问切之余,一老一少切磋外治之法。两个人后来还合作创造了驰名江淮的五极针法。

02

程先觉因保护和抢救慰问团领导而且负伤,立了个二等功,伤愈归队后官复原职,再次被任命为705医疗队的副队长。

汪亦适和舒雨霏跟随安至深暴动成功后,辗转回到了一三五师驻地。经过短暂的审查,政治上清白,行动上有功,都受到了表扬。但是有一个问题让舒雨霏耿耿于怀,他们归队之后,并没有马上回到医疗队,而是留在一三五师后勤机关。集中营回来的同志十六个人,编成了一个随营学习班。战斗间隙,政治部的同志来讲课,还是不厌其烦地了解情况,还有点继续审查的意思。

经过一段日子的调养,舒雨霏的脸上又泛起了红晕,精神气又足了。不知道是在集中营里装疯装出了习惯,还是精神当真受到了刺激,这位大姐的脾气明显见长,动不动就打抱不平。在接受审查期间,她居然把一三五师派来审查的干部骂了一顿,骂人家没良心,“老子在敌人窝里差点儿送命,他们这些后方的人倒好,吃饱了喝足了,神气活现地来整我们这些功臣来了。好像他们就是坚贞不屈,他们就是组织。我们这些吃了千般苦、受了万般罪的人,反倒成了怀疑对象。亲痛仇快啊!”

汪亦适说,大姐你也用不着计较,这不是哪一个人想整我们,这恐怕也是组织程序。

舒雨霏说,什么组织程序?看看他们那副居高临下的样子,让他们到集中营里蹲几天试试,能不能经得起毒打,能不能保持气节,还很难讲呢!他妈的就连程先觉跟我们说话也是公事公办的,什么真金不怕火炼,什么要相信组织,一副官腔了,什么玩意儿!

汪亦适默然。

在接受审查的日子里,肖卓然和舒云舒也到随营学习班来看望汪亦适和舒雨霏。肖卓然倒是不打官腔,反复说,你们受委屈了,都怪我,一将无能,累死三军。我的组织指挥不当,不光让你们差点儿送命,还有委屈。我惭愧。

舒云舒说,大姐,亦适,你们要想开点。我们相信你们的气节。但是,毕竟有那么一段时间,你们是在队伍之外。只要你们把在集中营的表现说清楚、说充分,你们就是功臣。不过,我提醒你们,一就是一,二就是二,既不能夸张,也不能隐瞒,一个细节失真,后果就不堪设想。

舒雨霏说,老三,你这话是什么意思?我们为什么要夸张,为什么要隐瞒?我们就是要给你说说我们坚贞不屈的斗争经历,就要给你们说说我们忍辱负重的过程。在集中营里,我装疯卖傻,放弃人的尊严,丢丑现眼,就是为了保住气节。亦适韬光养晦,委曲求全,为暴动做了大量的关键性的工作。暴动回来的三百二十二人,有目共睹,还审查什么?难道进了集中营就一定是叛徒?太不尊重人了!早知道回来还要受侮辱,他妈的我当初真的不如自杀!

舒雨霏说激动了,滔滔不绝,瞪着眼睛,像个村妇在骂街。舒云舒吃惊地看着大姐,有点不知所措,把求援的目光投向肖卓然。肖卓然说,大姐,别冲动好不好!我们都不是三岁两岁的孩子了,说话要讲道理,要有理智。

舒雨霏一声冷笑说,理智?你们没有受过那份罪,没有受过那份屈辱,你们当然理智,站着说话不腰疼。我要是站在你的位置上,我比你还理智你信不信?

肖卓然的表情有点难堪,向汪亦适看了一眼说,亦适,你看这件事情闹的,我们好心好意来看你们,反而成了出气筒了。

舒雨霏说,我们问心无愧!谁也休想对我们居高临下,休想!

肖卓然和舒云舒对视一眼,谁也没再说什么。

汪亦适走近舒雨霏说,大姐,卓然和云舒没有别的意思,你别动气,事情总会搞清楚的。姐妹之间不要伤了和气。

舒雨霏看着汪亦适平静的样子,瞬间就变了口气,温柔且妩媚。舒雨霏说,亦适,你是个读书人,我是怕伤你自尊心啊!我不跟他们斗,你就更委屈了。

汪亦适淡淡一笑说,大姐,我是个读书人,但我不是个书呆子。我能经得起!

这次会见之后,肖卓然和舒云舒再也没到随营学习班来了。舒云舒对肖卓然说,大姐真是变了,可能是在那边受到刺激了,我怀疑她真的有点神经兮兮的。

肖卓然说,你看出来没有,大姐现在只听汪亦适的话,哪怕她在骂娘,汪亦适一句话就能让她心平气和。她口口声声地我们你们,俨然同汪亦适是一条战线了。

舒云舒说,我也看出来了。卓然你说,大姐和亦适之间会不会……

肖卓然说,完全有可能,患难见真情啊!

舒云舒说,可是大姐比亦适大三岁。再说,我们舒家和汪家是世交,亦适自小就是把大姐当做姐姐的。如果成了那种关系,我觉得,我觉得……舒云舒字斟句酌,不知道该怎么往下说了。

肖卓然说,你觉得什么?你觉得不合适?你怎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呢?

舒云舒说,我也说不清楚,可我总觉得好像哪里不对劲。

肖卓然说,我倒是觉得你的这种感觉不对劲。大姐都二十五六岁的人了,早就该嫁了。亦适和我同年,也是当婚的人了。他们如果能够在一起,应该是一件美满的事情。

舒云舒说,大姐个性刚强,脾气古怪,我觉得她和亦适在一起好像不太匹配。

肖卓然说,大错特错!什么叫匹配,难道你希望大姐也找一个个性刚强、脾气古怪的人,那才叫匹配?那不把家当战场了吗!

03

板门店谈判之后,志愿军部队陆续回国。

一三五师参加了第五次战役,并在远程配合了上甘岭战役,肖卓然率领705医疗队到一线保障。

在维丽基地暴动中,安至深指挥大家缴获了不少枪支弹药。汪亦适什么也没有要,连手枪都没有要一把,但他还是发了大财。战斗结束后,他向安至深请求,给他一个排的兵力,帮他抬医疗器械和药品,X光透视机、呼吸机、抢救机搞了一堆,连氧气瓶都运了回来。这些东西在第五次战役中派上了大用场,有了这些先进的设备,汪亦适就如鱼得水了,手术精确率自不必说,效率也大大提高了。

审查结束后,医疗队的工作不仅得到一三五师的肯定,而且再次得到了兵团首长的表扬。肖卓然在战场上宣布汪亦适火线入党,也被认可了。肖卓然十分亢奋。有一次居然跟舒云舒说,看看,什么叫坏事变成好事,汪亦适就是。虽然被美军抓去关了大半年,可是你看,不仅把美国鬼子的技术学来了,还弄回来这么多洋玩意儿,汪亦适简直就是盗火的普罗米修斯!如果大家都能像汪亦适这样,我巴不得再搞两次突围,再被他们抓去几个人!

舒云舒说,这话可不能往外说啊。我大姐倘若知道了,又该说你站着说话不腰疼了。

上甘岭战役即将结束的时候,一三五师就接到预先号令,做了凯旋归国的准备,705医疗队奉命随行。直到这个时候,汪亦适和舒雨霏等人才回到了705医疗队。随着他们回到医疗队的,每个人还有一张组织结论:经调查了解,某同志在离队期间,未改变立场,未丧失气节,未发现异常表现,经受了残酷考验。某某某同志为暴动归队作出了积极的贡献。经一三五师政治部研究决定并报上级政治机关备案,某某某同志仍回原单位工作,职级待遇同前。在汪亦适的档案里,还多了一张卡片,那便是肖卓然在战场上宣布他火线入党的记载。

如此以来,汪亦适和舒雨霏等人就算正式归队了。第二天,705医疗队就上了火车。

这一路上,火车上的人真是百感交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想法,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内也有不同的想法。有激动、庆幸、向往、思念,也有悲伤。

汪亦适独坐一隅,两眼投向窗外,目光有些空洞。他的手里捏着一团酒精棉球,下意识地擦着手背手指,一遍一遍地擦。似乎直到这时候,他才开始有了安全感;直到这时候他才真切地感受到,他活着回来了;直到这时候他才开始有了生活的求知欲望。他想知道的东西太多了,梅山老家的父母、庭院里的栀子花、705医院的就医咨询室……

还有皮箱里的那套白色的西服。

这套西服,自从那年舒云舒把它送给了他,他只穿过一次,照了一张相,就再也没有穿过了。它在皮箱里,跟着他辗转到江淮各地,又来到了朝鲜战场,红河谷突围的时候,他没有丢下它。高栗营撤退时一度丢失,但是被骡马驮了回来,舒云舒把那个皮箱保存起来,最终又回到他的手里。他现在已经拿不准还合不合身了,他好像瘦了。即便仍然合身,他也不知道将来还有没有机会穿了。

将来,将来是个什么样子?将来应该是美好的,就像歌里唱的,将来的天是明朗朗的天,将来的地河清海晏,将来的大别山姹紫嫣红,将来的皖西城阳光明媚,将来的生活应该飘**着欢歌笑语。

可是,可是……汪亦适此刻的心里并没有欢歌笑语,居然还有一丝淡淡的怅惘,像是飘在心头的云絮,时隐时现,若即若离,萦绕飘浮,挥之不去。

肖卓然过来了,看看汪亦适手里攥着的酒精棉球,再看看他投向窗外的目光,挨着他坐下。

亦适,你在想什么?

汪亦适断开思路,扭头看看肖卓然,淡淡一笑说,千头万绪啊!

肖卓然说,有没有想到一件大事?

汪亦适说,未来的一切,对我来说可能都是大事。

肖卓然说,你看,这窗外快速倒退的松树,这扑面而来的热风,这天高云淡的山川河流,都在向我们欢呼。我们伟大的新中国,正张开博大的胸怀,迎接我们这些赤子啊!

汪亦适笑笑。

肖卓然说,工作,工作,我现在满脑子里想的就是这两个字。没想到刚解放,就被派到战场上了。两年多啊,如果不是战争,这两年多的时间我们要做多少事情啊!我们完全可以把705医院建设成像苏联老大哥集体农庄那样的医院,设备齐全先进,病房窗明几净,人员训练有素,环境美如花园。

汪亦适说,不是还有丁院长他们在后方搞建设吗?

肖卓然说,哈哈,他们不行。他们是老革命不错,打仗可以,建设医院不行。我们有了国家,有了政权,有了经济,就不能再搞那种游击医院了。一切都要按照苏联老大哥的先进样式来。

汪亦适有点意外地看了肖卓然一眼,没有说话。

肖卓然说,亦适,我需要人,我需要医术一流的专家作为705医院建院的栋梁之材。你基础好,两年前在皖西“排雷”,已经赫赫有名。此次出国作战,虽然你被抓到了集中营,但对你我来说,因祸得福。我知道,你在集中营里是作为特殊人员对待的,你给美国鬼子当过助手,你使用过当今世界最先进的外科设备,也见识过一流的外科手术。这一趟集中营,你简直就是留了一次学。第五次战役中,你给伤员做手术,我在一边看,心里很有感慨。你把美国佬的技术学来了,设备运来了,你简直就是老天爷给我们派到鬼子窝里的普罗米修斯!

汪亦适说,你是这么看的?

肖卓然说,我就是这么看的。作为一名领导者,我必须从最不利的事情里面看到最有利的因素。老革命们有一句话,叫做从战争中学习战争,这句话同样适用于我们,我们在战争中提高我们的业务水平。

汪亦适没有说话。平心而论,肖卓然说得对,肖卓然看问题的角度是出奇的。在汪亦适的问题上,迄今为止,还没有人像肖卓然这样看这样想。汪亦适突然有点感动,也有点激动。他觉得肖卓然真的是一个领导者的坯胎,而肖卓然这样的人担任领导,无疑能够做成很多有用的事情。

肖卓然说,亦适,我知道你现在心情不是很好。我跟你说,我们做男人的,既要拿得起,还要放得下。那片战场已经被我们远远地甩在身后了,让那些委屈也好,郁闷也罢,统统地,远远地,被我们甩在身后吧。我们轻装上阵,从头开始吧!

肖卓然说得慷慨激昂,脸色红润。汪亦适多少感到有点意外。肖卓然是个热血青年,经常有舍我其谁马革裹尸的慷慨,这是汪亦适知道的。但是,像今天这样具体到705医院的建设问题,甚至直言不讳地说那些老革命不行,大有取而代之的架势,这还是第一次。

直到火车在郑州换车头,休息的时候,乘坐另一节车厢的舒雨霏过来告诉他,肖卓然已经被正式任命为陆军705医院的副院长了,而且定级为副团级。据说丁院长老病复发了,肖卓然回到705医院后,要全面主持工作。汪亦适这才明白,肖卓然要大展宏图了。

04

一三五师部队回到皖西城,已经是出发的第十天了。离开郑州之后,部队换乘汽车,这下就热闹了。汽车都是卡车,有黄黄绿绿的老军车,有油漆斑驳的客用车,也有改装的电车。过了三十里铺,在离城三里的杏花坞,部队下车整队,将从风雨桥头徒步进城。

天上下着蒙蒙秋雨,城西大道上,数万民众冒雨夹道欢迎。

穿着中山装的郑霍山也在欢迎的人群里。他举着一柄油纸大伞,给舒南城挡雨,自己的后背却湿了一大片。

舒家两姐妹在雨中奔波,舒晓霁胸前挎着一架老式德国卡尔相机,跑前跑后,舒云展被她呼来唤去,给她遮镜头,帮她选角度。

舒南城伫立雨中,一言不发。

郑霍山此刻的心情,就像中药里的五味子,什么滋味都有。这人头攒动的欢迎大军,欢声雷动的欢迎场面,在风雨中飘扬猎猎抖动的旌旗,让他有一种恍若隔世的感觉。直到这个时候,他才真正地意识到,改朝换代了,他这个从旧社会走出来的人,现在是站在新社会的大街上了。

风雨桥就在百米开外,就在郑霍山的视线之内。风雨桥啊风雨桥,一步之差,人生道路的起点就是天壤之别!

这段时间,郑霍山作为皖西专区录用的公职人员,在舒皖药行里当了一个门市部的经理。白天他是敬业勤恳的,收药、验药、炮制成药、售药,一丝不苟,从无差错。说实话,他并不想成为一个公职人员,他更愿意成为舒南城的私方雇工。这倒并不是因为私方雇工的薪水比公职人员多出将近十倍,他郑霍山不在乎钱,他是见过大钱的,而在于对于舒南城的感恩戴德和信赖。朦朦胧胧中,他也愿意成为舒家的一员。

自从当年在三十里铺农场见到舒云展之后,他的心里就萌生了一个念头。那时候他并不爱舒云展,但是他想获得舒云展,最初的念头甚至有报复的成分。你舒云舒有什么了不起,你看不起我,甚至憎恶我,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憎恶我。你想摆脱我?没门!倘若我成了你的姐夫,我照样在你的眼皮子底下晃**,让你天天恶心,我就是一只癞蛤蟆,长在你的手背上,让你看着恶心又甩不掉。但是,渐渐地,这种报复的心理被另一种异样的感觉取代了。舒南城的不厌其烦的关怀,对他的心灵是一种冲击。这个慈祥的而且睿智的老先生,给他的关爱是真诚的也是行之有效的。他不能不感激,也不能不敬仰。然后是,那个沉默寡言的舒云展,对他的帮助是不动声色的,又是无微不至的。在他还在三十里铺劳教农场坐牢的时候,她没有嫌弃他,她跟他的谈话是平等的,是尊重他的人格的,不像那个盛气凌人的小老四,也不像那个一本正经的小老三。在舒家四姐妹里面,最有淑女气质的就是老二舒云展。终于有一天,在舒云展秉承父命给他送药的时候,他鼓起勇气问了舒云展一句话,舒二小姐,你经常来看我这个劳教犯,难道就不怕别人说闲话?

舒云展微笑着说,什么劳教犯?出身不由己,道路可选择。父亲说你是怀才不遇,将来是大有作为的。

郑霍山说,你也相信我会有作为?

舒云展说,我为什么不相信?别人都说你是江淮医科学校的高才生,比肖卓然、汪亦适他们还要略高一筹呢!

郑霍山叹了一口气说,此一时,彼一时啊!我如今已是阶下囚,略高一筹又有什么用?

舒云展说,你不要这样想。你是一个行医之人,只要你觉悟过来,政府是不会抛弃你的。

郑霍山突然问了一句,舒老二,假如我释放了,能够为老百姓做事了,你会怎么看我?

舒云展说,我?我当然求之不得啦!

郑霍山说,你为什么求之不得?

舒云展的脸刷地一下红了,低下头,想了一会儿才说,我们是朋友啊,我当然希望你好了。

郑霍山抓住机会,穷追不舍说,我关心的是,你会抛弃我吗?

舒云展愣住了,一时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才好。郑霍山笑了说,舒老二,叶公好龙啊!

舒云展半天没有回过神来,过了好长时间才说,你说的我不懂。

郑霍山说,你等着吧,我会让你懂的。

自那以后,舒云展就再也没有单独到三十里铺探望郑霍山了,而父亲并没有察觉,时不时地派她给郑霍山送药送书,有时候还送吃的东西。她弄不明白父亲为什么对郑霍山如此关心,只能理解为受人之托,那个人应该就是杳无音信的宋雨曾。父命难违之下,她只好生拉死扯拽着小妹一起去,结果常常被小妹奚落。舒晓霁有一次毫不留情地说,二姐你是怎么回事,难道你是看上了那个劳教犯?我警告你二姐,你要是把劳教犯引回家,可别怪我跟你划清界限啊!

被小妹这么一说,舒云展自然恼怒。可是奇怪的是,她越是恼怒,越是在心里恨恨地谴责小妹,越是觉得小妹的话好像戳到了她的痛处。这种感觉很奇怪。在舒家四姐妹其他几个人的眼睛里,那个郑霍山简直一无是处,简直不可救药。而恰好是一无是处和不可救药的郑霍山,越来越引起了她的好奇、注意、兴趣,乃至好感。一无是处往往是表面现象,出奇之人必有出奇之心。一个当年在江淮医科学校有口皆碑、叱咤风云的人物,怎么可能一无是处?怎么可能不可救药?这种活思想在脑子里转久了,她居然发现她惦记上了那个郑霍山,居然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舒云展内心的这些微妙的变化,郑霍山自然不会看不出来。他在舒皖药行供职,每天要向舒先生禀报白日的生意状况,多半都是他到舒家。低头不见抬头见。现在舒云展见到郑霍山,多了几分客气,却少了几分随意。客气之中有了几分见外,见外的里面多了几分矜持。而这矜持,实际上就是未雨绸缪。

此刻,郑霍山举着大伞为舒南城遮风挡雨,眼睛却落在舒云展身上。他不知道,肖卓然等人的凯旋会给这个家庭带来什么,也没有想好,在往后的日子里,他该怎样和肖卓然相处。

终于,远远地看见了雄壮威武的队伍,唱着战歌,雄赳赳气昂昂地踏上了风雨桥头。

雨在下着,风在刮着。队伍越来越近,风雨桥头两边的人心里都在烫着。陈向真已经驱车往返风雨桥头几个来回了,他同一三五师的首长和705医疗队的主要领导都已经见过面了,这会儿重新回到欢迎队伍的前列,继续履行着欢迎总指挥的职责。忙里偷闲,陈向真转脸对舒南城说,舒先生,今天整个皖西城都是激动的,但是最激动的恐怕还是您老人家啊!

舒南城点点头,微笑道,按说应该是,不过老朽这心里还算平静。

陈向真说,舒先生是经过大世面的,心中波澜不形于色啊!

舒南城说,陈专员夸奖。不过年纪多了一把,油盐多用了几斗,有了些定力而已。

就在这一切都在热烈而有序地进行着的时候,意外的事情发生了。只见队伍里飞出一个人来,径直奔到舒南城的面前,抱住老先生,号啕大哭。来人是舒家大小姐舒雨霏。起先大家都当是父女相见,悲喜交加,哭一场也是情理之中,岂料舒雨霏哭起来就没个完,眼泪鼻涕抹了父亲一身,而且哭得一阵紧似一阵,哭得呜呜咽咽,上气不接下气,乃至脸色泛青,手脚冰凉。

舒南城察觉不对劲了,扳起女儿的肩膀说,雨霏,雨霏,你是怎么啦?活着回来,应该高兴才是啊!

舒雨霏说不出话来,只顾山摇地动地号啕。舒南城紧张了,茫然四顾,又问,怎么啦孩子,难道,难道云舒她,她,她没有,回来吗?

说这话时,舒先生的嗓门也有些异样,居然几分颤抖、几分嘶哑。

爸爸,我回来了!

恍惚中,舒先生听见身边不远处,一个甜甜的声音响起,举目望去,老三舒云舒背着背包,就在对面笑吟吟地看着他,老三面如桃花,神清气爽。

舒南城久久地看着老三,久久地拍打着老大的肩膀,禁不住老泪纵横,泪水婆娑中,笑着说,孩子们,都回来了,回来了,好啊,孩子,别哭了,咱们回家吧!

这边上演亲人团聚的一幕,那边忙坏了舒老二和舒老四。舒晓霁上蹿下跳,冒着秋风秋雨,一口气拍了两个胶卷,这才由舒老二拽着,找到了父亲和另外两个姐妹。舒老二说,这个场面千载难逢,赶快给我们家拍个照片啊!

舒老四应了一声,蹦蹦跳跳地跑过来,只来得及同大姐和三姐打了个招呼,就开始选角度调焦距。一切准备就绪了,正要按下快门,却又停住了,捧着照相机,抬头向舒南城的身后喊,喂,郑先生你闪开点,没看见我们在拍全家福吗?你挤在镜头里算是怎么回事啊!

举着油纸大伞的郑霍山遭此呵斥,顿时尴尬起来,举着伞不知所措。正要把伞交给舒云舒,被舒云展一把拉住说,你就站在这里!舒云展对舒晓霁说,老四,你就这么照,人家在给爸爸打伞呢!

舒晓霁瞪了舒云展一眼,想要发作,又忍住了,口气很冲地说,那好,你也站进去,站在他前面!

05

当天晚上,舒家灯火通明。

舒家这顿晚宴,自然是特意为两个巾帼女儿和一个女婿洗尘的,但是舒南城吩咐,把汪亦适和程先觉也请了过来。汪亦适参加舒家的家宴,顺理成章,因为两家是世交。程先觉能够有此殊荣,也无可厚非,因为在前线他曾经掩护过舒先生。

舒南城说,孩子,你妈妈流的是高兴的泪水,喜极而泣啊。

菜上齐了,大家纷纷落座。舒先生在上手坐了,招呼肖卓然等人,来吧来吧,都是自家人,就不要客气了。

肖卓然左顾右盼说,大姐,云舒,你们挨着爸爸坐吧,我们几个随便坐。

舒太太在一旁说,卓然,你是他们的头儿,你就挨着你爸爸坐吧。

程先觉也说,肖副院长,你先坐下,我们就好坐了。

肖卓然不肯,说,既然是家宴,就不能按级别了。大姐,你坐首席,亦适也往上边坐。

汪亦适站着没动,也没有说话。舒雨霏大大咧咧,一屁股坐在下手说,我过去在家吃饭就是这个位置,我还坐我的老地方。

这时候舒太太出面了,拉着肖卓然往首席上推,嘴里说,卓然,不管你们谁是上级下级,在家里,你还算是新姑爷呢,你就挨着你爸爸坐吧。

肖卓然见岳母亲自出面,不好违拗,半推半就地坐上了首席。舒太太把舒云舒按在肖卓然的身边,又拉扯着程先觉说,小程,在前线要不是你,老头子恐怕就没命了,你挨着左边坐。

程先觉看看肖卓然,肖卓然没有看他,举着一双筷子假装欣赏那上面的雕饰。程先觉又看看舒南城,舒南城微笑着说,来吧小程,不要客气了。

程先觉受到鼓励,再加上小老太太推推搡搡,也就顺势坐了下去。剩下的汪亦适和舒氏几姐妹,不再客套,各自选了个位置,汪亦适刚要坐下,舒雨霏起身一把拉住他说,亦适,跟大姐坐一起。

舒南城说,亦适,上来坐,离世叔近一点。

舒雨霏说,爸爸,上边都是当官的,就让亦适坐我旁边吧。

舒雨霏话里有话,搞得汪亦适坐也不是,站也不是。舒南城也觉得气氛有点不对,收敛笑容看着老大,想说她两句,又忍住了。白天在风雨桥头老大那一场歇斯底里的恸哭,让舒先生愁肠百结。他从女儿的哭声当中,感受到了那种难以言说的委屈,那不是一般的委屈,那是一种自尊心受到了极大的伤害之后才可能出现的万念俱灰的表现。他不知道大女儿遭遇了什么,但是他能掂量出大女儿的心灵遭受了怎样的伤害。

舒南城说,亦适,你大姐让你坐她旁边,你就听她的吧。反正不是外人。

汪亦适说,好的,世叔。小时候吃饭,我也是坐在大姐的身边。说着,走到舒雨霏身边,在她的右手边上坐下了。

汪亦适一坐下,舒云展和舒晓霁随便落座,大家就算定位了。舒家的保姆刚把酒坛子打开,舒南城突然想起了什么,问老伴,郑霍山在哪里?

舒南城的脸色立马就变了,叹了一口气说,我下午忙着,分明跟你说过,让你亲自出马跟他说,晚上到家里来吃饭,你怎么能让孙掌柜去请?这孩子自尊心极强,现在卓然他们从朝鲜战场立功凯旋,郑霍山性格敏感,本来就有自卑感,你派一个雇工去请,他能来吗?这分明就是把人拒之门外啊!

舒太太见老头子说得严重,不敢替自己辩护,摊着两只手,嗫嗫嚅嚅地说,哎呀,孩子们九死一生地回来了,我是高兴得昏了头。咋办啊,我再去喊喊?

舒南城说,大家都坐上了,再说这小子恐怕在食堂已经吃饭了,再喊他也不会来了。

舒太太很尴尬,看着舒南城苦笑说,那你说怎么办?

肖卓然给岳母解围说,郑霍山在哪里?让孙掌柜给我带路,我去找他。

舒南城左顾右盼说,也好,你们都是同学,驷马难追啊。今天欢聚一堂不容易,卓然你亲自出马去请一请也好。

肖卓然说,好的,世叔。你们大家稍等片刻,我去去就来。

肖卓然说着,起身离座。拎起外套正要出门,忽然听到一声冷笑。

舒晓霁说,哪有那么多的礼数?三姐夫,你以为你是705医院的副院长就有好大的面子吗?郑霍山是什么人?郑霍山是你们江淮医科学校的高才生,是皖西医学界的天才,是目空一切的臭狗屎。我劝你还是算了,不要自找没趣。我们今天是家宴,凭什么非要这个搅屎棍子来掺和?

舒南城一听这话不是话,一拍桌子说,老四,你怎么能这么说话?

舒晓霁说,我说得一点儿也没错。他郑霍山现在就是舒皖药行的一名职工,充其量不过是一个雇员,凭什么要妈妈亲自去请?孙掌柜去请已经给了他面子了,他还摆谱,分明是给脸不要脸。

舒南城越听越不像话了,脸色都变青了,指着舒晓霁正要发作,舒云展开腔了。舒云展说,老四,话不能这么说。你是新政权的记者,无冕之王,是受过良好教育的,要学会尊重人。

舒晓霁瞪着眼睛看着舒云展说,我怎么不尊重人了?我们尊重人,也得看看他是否值得尊重。

舒云展说,郑霍山怎么就不值得尊重了?虽然他有毛病,但是在新社会他改造得很好。来到舒皖药行,也是爸爸的得力助手。今天的家宴,他们当初的同学,四个来了三个,把他请来,也是功德圆满的事情,你又何必说那么多过头的话?

舒晓霁说,我是替妈妈抱不平。就因为这个搅屎棍子妄自尊大,还让爸爸说了妈妈一通,犯得着吗?

舒太太一看两姐妹唇枪舌剑地干上了,有点慌神,阻止道,你们别吵了,你爸爸提携郑霍山的心情我们都理解,你爸爸说我两句没什么,确实是妈妈没有安排妥帖。说完这话,又期期艾艾地看着舒南城说,要不,我带卓然去找一找,也许他还没有吃饭。就是吃过饭,请来坐坐,他们同学一场叙叙旧,也是情理之中。

舒南城说完,肖卓然和舒太太刚要出门,迎头闯进一个黑影,站在门槛内,向舒南城深深地鞠了一躬说,舒会长,舒世叔,不用请了,我自己来了。

众人定睛看去,是郑霍山。此刻的郑霍山,泪流满面。

06

医疗队从朝鲜战场带回来许多医疗设备,最先进的都是汪亦适等人从美军维丽基地搞回来的。这就使得医疗队的同志回来之后,颇有一些衣锦还乡的感觉。

丁范生因为战伤发作,一边工作一边理疗。对于肖卓然归建,满心欢喜,交代肖卓然,要把医院的领导重担挑上去。分工的时候,还特意强调,肖卓然有文化懂业务,又在朝鲜战场上受过锻炼,表现很好,是栋梁之材,要放手使用。

以后肖卓然才听程先觉说,在他们离开705医院这两年里,丁范生同政委于建国闹得不可开交。丁范生坚持白手起家,美其名曰为国家分忧,医院的业务基本上还是战争年代那一套。丁范生脑子一热,就要往外派一个医疗队。脑子一热,就把上面分配的医疗设备指标让给了地方医院。于建国争夺医院的领导权,坚持党总支书记有最后的拍板权。丁范生不吃那一套,私下里说,有些同志不懂业务,还要到处插手。什么最后拍板权,乱弹琴!我是一院之长,在705医院,我说了算!话传到于建国耳朵里,于建国自然很恼火,放出话来,什么不懂业务,谁懂业务?他那两下子,挥挥大刀片子还凑合,搞医院整个一窍不通,来当医院院长纯粹是乱点鸳鸯谱。

两个一把手把关系闹到这个份上,医院的风气自然就好不起来。一会儿是丁范生占了上风,丁范生身边的人便多了起来;一会儿上面发话了,要加强党的领导,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于建国占了上风,于建国身边的人又多了起来。秦莞术是个纯粹的业务干部,只负责医务工作,两边和稀泥。其实他对医院建设是最有发言权的,可他偏偏手里没有权,要听这两个从枪林弹雨里打天下打出来的一把手吆五喝六。有一次因为一个干部提升的问题,丁范生同意把他从司药提升为连级军医,于建国坚决不同意,在会上争得面红耳赤。丁范生历数这个干部如何如何优秀,当初在淮海战役的时候就是模范卫生员。于建国则坚持说,这个人在药房不能坚持原则,把很多好药送了人情,这样的同志不仅不能提拔,还要调离药房,建议调到军人服务社当管理员。丁范生气急败坏,把桌子拍得咚咚响,指着于建国的鼻子说,我们在淮海战场上出生入死的时候,你在哪里?你对同志还有没有感情?

丁范生暴怒,张口就来了一句,妈那个巴子,你说谁搞小集团,老子毙了你!

于建国拍案而起,厉声喝道,丁范生,你不要撒野!这是党的会议,不是市井街头!

一次党总支会议被开成了两军对垒骂街吵架,这是705医院建院以来前所未有的,也从此拉开了705医院两派斗争的序幕。事情后来闹到皖西地区专员兼警备区政委陈向真那里,陈向真把两个人都叫去,黑着脸把他们训了一顿。陈向真说,这都是战争留下的后遗症,没有仗打了,你们这些赳赳武夫的皮就痒了,就不安分了,就争权夺利了。你们是把自己的同志当敌人,还想打肉搏战是不是?找不到北啊!

于建国姿态稍微高些,先做了个自我检讨,说我这个政委没有水平,没能够把一班人团结住,我负主要责任。但是丁范生这个同志确实不好相处,动不动就摆老资格。我恐怕很难和他弄好团结。我要求组织上把我们分开。

丁范生气呼呼地说,要滚蛋你滚蛋,反正我是不会离开705医院的。这个医院是我一手创建的,我生是705医院的人,死是705医院的鬼。老政委您看着办吧。

陈向真最后采取了个权宜之计,先是把于建国送到省委党校学习,待志愿军医疗队归建,索性让丁范生离职养伤,让肖卓然全面主持工作。丁范生一看势头不对,后退一步,主动让权,一是落实陈向真的意图,二是向肖卓然做出姿态,笼络肖卓然的感情。此刻丁范生似乎有些明白了,和平时期的建设不比打仗,他一个人说了算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而在今后漫长的岁月里,对于他丁范生来说,争取到年轻人肖卓然的支持,将是至关重要的。

哪里料到,肖卓然上任伊始,就旗帜鲜明地站到了他的对立面上去了。

当初丁范生坚持要提升为主任军医的那个司药名叫张宗辉,是陆小凤的丈夫。这两个人的婚姻有点传奇,据说陆小凤在报名参战之前,其兄罹患重病,送到705医院治疗,就是这个张宗辉,以陆家同乡的身份,鞍前马后地照顾,同时还搞了很多别人无法搞到的奇效药品。陆小凤心存感激,有一次夜里,两人同时离开陆兄的病房,闪进了张宗辉的宿舍,当夜就把生米做成熟饭了,直到后来陆小凤报名参加了志愿军,与肖卓然和舒云舒结婚前后脚的时间,陆小凤和张宗辉也结婚了。

肖卓然在705医院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建章立制。

705医院虽然组建几年了,也有了一些规章制度,像政治学习制度、思想汇报制度、组织生活制度等,但多数都是属于意识形态管理方面的。具体到业务工作,有一个医务会议制度。遇到重大任务,或者紧急任务,都是医务会议讨论决定。肖卓然调阅了他们离开医院到朝鲜战场之后的医务会议记录,发现这两年的医务会议开得很不规范。有时候讨论的是大事,有时候讨论的是小事,连给什么病人用什么药、哪个科室增加器皿之类鸡毛蒜皮的小事也上医务会议讨论。而讨论的结果,往往都是一把手拍板,不是丁范生说了算,就是于建国说了算。个人的意见成为会议的决议,因此在讨论的过程中,与会人员往往都是提前摸清了一把手的态度,以一把手的意见为意见。这样的会议,其实就是一种形式,走的是过场,开不开结果都是一样的。而无论是丁范生还是于建国,对于医务都是外行。在处理医务问题上,往往凭借自己的直观感觉,或者说凭着自己的好恶。譬如说在购买医药的问题上,因为皖西医药界出了个“土改积极分子”马富金,马富金是个民间郎中,在土改中不仅把自己家里三十亩农田地契交给了土改工作队,而且积极揭发检举别人家藏匿的财产,所以成了“土改积极分子”。丁范生从《皖西新生报》上看见了马富金的事迹,脑子一热,在医务会议上提出来,“用人要用这样的人,买药要买他家的药”。不仅把马富金家里囤积的几十种中草药悉数收购,还将马富金本人聘请为705医院的编外采购员。

肖卓然越琢磨越觉得这件事情做得很荒唐。后来组织调查,705医院花了人民币新币一百多万元从马富金家里采购的中草药,有一大半根本就不算中药,充其量不过是民间巫婆神汉跳大神使用的所谓的“神草圣木”。这些东西别说药效,往往还可能起反作用。

肖卓然当即作出批示:一、立即停止使用从马富金家购买的中草药;二、立即解除聘请马富金为705医院编外采购员的合同;三、立即建立药品采购制度,除了从军队医疗卫生系统和皖西公私合营医药公司正规系统进货以外,一般不从民间采购,确实需要的特效药和特种药,必须经过专门的鉴定组和定价组,履行鉴定和定价程序。这些药品的使用,必须由鉴定人员和定价人员签字,为的是,如果在医药质量和价格上出了问题,责任明确,谁违规谁吃不了兜着走。

重新担任业务股长的程先觉,拿着这份批示,小心翼翼地问,是不是……是不是可以先问问丁院长?

肖卓然眼睛一瞪说,问什么问?现在是我在主持工作。先斩后奏,事情就做成了。我们去问他,他要是不同意,就搞成夹生饭了。

肖卓然满脸的讥讽说,程先觉,你可真会察言观色啊!你还是小看了我这个常务副院长。我跟你说,像丁范生那样的老八路,在医院这样讲究科学、讲究知识的地方,他是行不通的。涉及医疗问题,我就是要说了算。你要是觉得我的意见没有办法执行,那好,你可以把它交给你们业务股的赵医生,从现在开始,他代理你的职务,直到你能毫无保留地执行我的命令为止。

程先觉推推眼镜,不屈不挠地说,我个人进退去留无所谓,但是我劝你还是做事慎重一点。丁范生是老革命,他定下来的事情如果被推翻了,他肯定不舒服。他就在本院住着,低头不见抬头见,为什么就不可以先汇报一下呢?他知道都不知道,你就把他全盘否定。他事后知道,连台阶也没有一个,他就是同意也不同意了。

按说,程先觉的话并非没有道理,而是入情入理。但是肖卓然就是听不进去。肖卓然压根儿没有把程先觉的话当一回事,同程先觉谈话的当天上午,就在院务会上宣布了他的批示。秦莞术等人都是搞医的,比较单纯,认为肖卓然的意见是对的,二话没说就同意了。

会议还没有结束,程先觉就知道一场好戏要开始了。程先觉在会上没有发表自己的意见,他把自己的目光躲在厚厚的眼镜片后面,他在琢磨肖卓然。他百思不得其解,肖卓然并不是一个鲁莽的人,这是一看就能明白的问题,你新官上任就烧三把火,而且你毕竟还是个副职,丁范生还是705医院的一把手,你逞什么能?这不是明摆着跟丁范生唱对台戏吗?难道仅仅因为你从战场上下来,档案里多了几张立功卡片,就足以同丁范生分庭抗礼?那也太幼稚了。丁范生是什么人?丁范生打的仗比你做的梦都多,比起丁范生身上的伤疤,你那几张立功卡片就是擦屁股纸。

程先觉揣摩出肖卓然的真正用意是一个月以后了。一个月以后当肖卓然的一系列建章立制的意见被705医院党总支正式通过的时候,程先觉才恍然大悟。肖卓然就是要顶风而上;就是要在丁范生还来不及反击的时候把他的管理思想公布于众,形成既成事实,防止他的建院方略胎死腹中;肖卓然就是要以这种强硬的姿态在705医院的政治舞台上正式亮相。

08

丁范生离职住院,就住在本院的一外科。一外科开辟了几个高级病房,并且有专门的小灶,其生活开销从供给制的医院大食堂中支出。丁范生等人住进来之后,小灶的厨房成天烟熏火燎,每天都要做十几个人的饭菜,因为和丁范生同住在高级病房里的另外三个老革命的家眷也进城了,每家至少有一个护理亲属。另外,每天都有人来看望。丁范生等老革命好客,供给制的习惯是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有饭大家一起吃。

肖卓然背着手说,何必?君子坦****,小人常戚戚。我做事向来敢作敢当,从不掖掖藏藏。他既然知道了,我就开诚布公地把我的想法和盘托出。

程先觉说,人怕当面,事怕当时。万一他一时不能接受,发作起来了,彼此都不好下台。

肖卓然挥挥手说,多虑!你把丁院长看成什么人了?丁院长是老革命,老革命是有觉悟的,也是有胸怀的。不要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说完,拨开程先觉,撩起长腿,走到丁范生的病房前,连门也没敲,不由分说就推开了。

丁范生正在听张宗辉叽叽咕咕,见肖卓然突然出现,吃了一惊,愕然地看着肖卓然,半天才回过神来,冷笑一声说,肖副院长,你日理万机,还有工夫来看我这么个老弱病残?

肖卓然站定,两只手叠在肚子上,话是对丁范生说的,眼睛却居高临下地看着张宗辉。肖卓然说,我是来向丁院长汇报的。我估计在我还没有通过组织程序正式汇报之前,已经有人把上午的院务会决议向丁院长打小报告了。

丁范生说,胡说,你肖卓然是什么意思?我是个住院的人,难道同志们来探视一个病人,也是打小报告?

肖卓然说,要不,我在外面等一会儿,等张宗辉同志探视完毕,我再进来?

张宗辉面红耳赤,马上站起来说,不,不不,肖副院长,丁院长,你们谈工作吧,我先走了。

丁范生说,你急什么急?肖副院长也是来探望我的,我毕竟还是705医院的院长,肖副院长是我一手提拔起来的干部,难道连这点感情都没有,你说是不是啊,肖副院长?

肖卓然当然听出了丁范生的冷嘲热讽。肖卓然说,我是公私兼顾,既是来探视的,也是来谈工作的。张司药你的话说完没有?说完了,你可以回避了。

张宗辉尴尬地笑笑说,我的话说完了……其实也没有多少话说,丁院长是我的老首长,我就是来看看。

丁范生看了肖卓然一眼,捏起一颗瓜子,嗑开,津津有味地咂咂嘴说,是啊,我当营长的时候,他就是营部的卫生员,我身上有三处伤口都是他第一个处理的。我当团长,他在团里卫生队当医生。淮海战役的时候,有一次他硬是把我从死人堆里扒拉出来。要不是他发现我还有一口气,同志们早就把我活埋了,那我就成烈士了。你说这样的感情是什么感情?这不是同志情阶级爱是什么?有些人就是心术不正,硬是要把我们的关系说成是小集团,是可忍,孰不可忍!

张宗辉出门之后,丁范生说,肖副院长,今天你是不速之客啊,门都不敲一下就闯进来,这不是你们知识分子的礼节啊!

肖卓然说,那我退回去敲门,等丁院长允许之后再进来。

说着,就要出门。

丁范生说,扯淡,我这个大老粗,没有那么多臭讲究。坐下,说,来找我要说什么事?

肖卓然坐下,又招呼程先觉坐下,然后淡淡一笑说,我有理由相信,我要说的话,其实丁院长已经知道了。

丁范生靠在病**,面无表情地看着肖卓然,看了一会儿才说,笑话!我又不是你肚子里的蛔虫,你想说什么,我怎么知道?我什么也不知道。

肖卓然说,那好,我再正式向你汇报一遍。

然后把事情的经过一五一十地说了,尤其是上午通过的三点决议,陈述得十分详细。他本以为丁范生会暴跳如雷,没想到丁范生如此平静。丁范生说,你的意思是,以后本院就没有采购的权力了?

肖卓然说,有,但不能靠个人大笔一挥就决定了,必须通过鉴定和定价。

丁范生说,那谁来最后决定?

肖卓然说,制度一旦建立,我们领导干部就可以腾出手来,放手靠制度约束。

丁范生沉默了一下,然后说,肖副院长,你是不是认为在买药这个问题上,我丁范生有贪污行为?

肖卓然说,丁院长,要我说实话还是说假话?

丁范生脸一黑说,你是什么意思,难道你真的认为我有什么违法乱纪的行为?

肖卓然说,我说真话,我绝对不认为丁院长在收购马富金药材和使用马富金方面有私人利益。但是,这仅仅是指今天以前。我相信丁院长今天能够保持一个共产党员的觉悟,不等于我相信丁院长明天仍然能够保持;我相信丁院长在这件事情上大公无私,不等于相信丁院长在那件事情上大公无私。

丁范生说,哦,你还是不相信我这个老革命,那你相信谁?

肖卓然说,我连我自己都不相信。我只相信制度。我们不能让个人的权力太大,谁也不要去争那个最后的拍板权。我们共产党人也是人,是人不是神,我们不可能永远那么明白、永远那么纯洁。用制度管人,而不是用人管制度,这也是对我们大家包括对你这样九死一生的老革命的保护。

丁范生突然发作,一拍床沿说,岂有此理!你肖卓然太过分了,你想造反吗?你想夺权吗?门都没有。你野心太大了,我早就看出来了,什么是制度管人?花言巧语,兵不血刃,抢班夺权!不行,我要出院,我不能再住下去了,我要回到我的办公室,今天晚上就召开总支会议!

程先觉和肖卓然面面相觑。

09

在一个春暖花开的日子里,汪亦适和舒雨霏结婚了。

汪亦适娶舒雨霏,是汪舒两家都没有想到的。事情最初还是汪亦适挑明的。

归建后的第一个春节前,汪亦适回到了梅山老家。

爷爷卧床已经半年了,老人家得的是肺气肿。好在汪家世代行医,有办法调养。若是普通百姓家这样的耄耋老人,恐怕早就升天了。在汪亦适归建后的半年里,汪尹更几乎衣不解带,伺候着老父亲,才使老人有机会大睁着眼睛跟孙子见面。

汪亦适坐在老人的床前,爷爷拉着孙子的手,什么也不说,只说,回来就好,回来就好,回来早早把孙子媳妇给我娶回来,趁我还有一口气,给我一个四世同堂。

汪尹更说,父亲放心,我和孩子他娘已经拜托鸿儒兄了,请他在皖西城里物色一个。只要是安分人家的孩子,哪怕穷一点丑一点都行。

老太爷说,穷点好,丑点好。男人三件宝,丑妻薄田破棉袄。二十几岁的人了,耽搁不得,正月十六就办,正月十六是黄道吉日,诸事吉祥。

汪尹更说,父亲大人不要着急,我们这里刚刚求人家做媒,连女方是谁都还没有搞清楚,正月十六怎么办呢?

老太爷喘着气说,那我不管,我正月十六要见到我的孙子媳妇。

爷爷真的老了,爷爷已经八十三了,过年就是八十四。皖西老话说,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汪尹更那些天心里毛毛的,跟儿子说,亦适,你爷爷的话你也听见了,这件事情怎么办啊?你听你爷爷喘的,我真怕他熬不过这个冬天。

汪亦适不说话。

汪尹更说,亦适,听说你在前线当了英雄,是最可爱的人。古时候有美女爱英雄一说,报纸上讲,城里的女青年争先恐后地要嫁给志愿军英雄,你就没有一个两个相中的?我和你娘都是开明的人,主张你们自由恋爱。

汪亦适笑笑说,我不是什么英雄。

汪尹更说,那至少也是功臣啊。听你世叔说,陈向真专员在英模大会上点了你的名,说你和雨霏都是皖西人民的好儿女。好儿女应该有人相中啊!

汪亦适说,父亲,你是不是想给爷爷冲喜啊,咱们家是不信神的。

汪尹更说,咱们家不信神是不错,但是咱们家是最信精气神的。如果你有自己相中的,那就赶快定下来,给你爷爷一个惊喜。如果没有,我这就给你世叔拍电报,尽快定一个。

汪亦适说,父亲,难道你真的想在正月十六把儿子的婚姻大事办了?那也太仓促了吧?

汪尹更说,是有点仓促,委屈你了,孩子。不过,你心里如果有现成的,则另当别论。

汪亦适没有做声,两行热泪突然滚滚而下。

汪尹更吓坏了,上来摸着儿子的脑门说,儿啊,你怎么啦,你是不答应吗?你是不情愿吗?一切都还没有定下来,咱们再商量吧。

汪亦适说,父亲,不用再商量了。爷爷年事已高,来日无多,老人家辛辛苦苦一辈子,最后就是想见孙子媳妇,我不能欺骗他老人家。再说,也用不着欺骗。

汪尹更大喜,揉了揉眼睛说,儿啊,为父没有听错吧,你答应了?

汪亦适说,儿子答应了。

汪尹更半天才回过神来,又问,这么说,你心里有人了?

汪亦适说,儿子心中有人了。

汪尹更说,那好,你说吧,为父为娘都相信我的儿子,是谁我们都认了。不管她是谁,我们都明媒正娶排排场场。你说出她是谁家的闺女,姓甚名谁,家住何地,我这里就给你舒世叔拍电报,还是请他当大媒。

汪亦适说,就是舒世叔家的。

汪尹更顿时僵住,僵了半天才长叹一声说,儿啊,为父知道你的心事,三丫头和你确实很般配,可那已经是人家的人了,缘分啊,咱不能强求。儿啊,你莫不是得了相思病?你醒过来吧,咱们不急了,咱们从从容容慢慢儿地寻,咱再找一个脾性相貌都像三丫头那样的好不好?儿啊,你不能再糊涂了。

汪亦适说,父亲,你别担心,我没有糊涂,我没有患相思病。我说的不是三丫头,我心中的人是大姐。

汪尹更再一次疑惑自己的耳朵出了毛病,眼睛眨巴了好长时间,弓着腰问儿子,亦适,你说什么,你再说一遍,你相中的人是谁?

汪亦适说,是舒家大姐,舒雨霏。

汪亦适和舒雨霏的婚礼是在梅山船儿冲举办的。按照当地风俗,这年的正月十六,在船儿冲汪家祠堂办了十六桌酒席。前来庆贺的,除了汪舒两家亲朋好友,还有皖西专区的专员陈向真,705医院来了十多个人,丁范生和于建国都参加了婚礼。

童颜鹤发的汪老太爷那天离开了病床,居然不咳嗽了,穿戴整整齐齐,长寿眉下的一双老眼炯炯有神。听说陈向真专员来了,专员相当于过去的知府大人,颤颤巍巍地要跪下去磕头,陈向真和梅山县县长余文周赶紧上前搀起。陈向真说,老人家,我们共产党的干部都是人民的公仆,不兴磕头作揖。

老太爷耳朵倒是不聋,但是话没有听明白,大声问,大人说甚,公仆是甚?

老太爷还是没有听明白,又问,是给老百姓办案的?那还是衙门啊!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那就是好官啊!说着又要磕头。

空气一下紧张起来了——老人家糊涂了,说着说着就不着调了。站在老太爷身边的汪尹更和舒南城对视一眼,想要上去把话题扯开。陈向真却不介意,向他们摆摆手,和颜悦色地对老太爷说,老人家,这么跟您说吧,我们这些共产党的干部,既不是官员,也不是衙门,我们就是来给您老人家当晚辈的。我们是人民的儿子,人民就是我们的父母。

老太爷说,自古知府县衙是父母官,哪有父母官给平头百姓当儿子的?你这官啊,不是假的,就是当不长。

老太爷这一句话,就像平地里响了个炸雷,把一百多号喝喜酒的人都炸蒙了。众人大气不敢出一声,都在暗中捏了一把汗。汪尹更说,父亲,外面风冷,快让贵客进屋吧!

陈向真环顾四周,爽朗地笑道,好啊,我们这些公仆,一到船儿冲,老人家就给我们上了一课。

汪尹更说,请陈专员海涵,家父年事已高,老糊涂了。童叟无忌啊!

陈向真笑笑说,汪先生不必多虑。谁说老人家老糊涂了?老人家清醒得很。余文周同志,你我口口声声说我们是人民公仆,可是我们这些公仆衣冠楚楚,前呼后拥,高高在上,哪有不干活的公仆?老人家看在眼里呢。

余文周说,我们这些公仆今天是来喝喜酒的,是来做客的,当然不用干活。

陈向真笑道,你是说,平常你就干活了?

余文周说,当然,农忙季节,我们县里的干部全部下派到农村,帮助农民干活。

陈向真说,好好,好,天地之间有杆秤,秤星就是老百姓,满天的星星都在看着我们啊!我希望我们的干部都能像个真正的公仆,不是一天两天,也不是一年两年,夙兴夜寐永不欺心。要让老人家相信我们,相信一辈子。

掌声四起。

参加汪亦适和舒雨霏的婚礼,当然少不了“四条蚂蚱”中的另外三条。以后程先觉说过这样的话,陈向真这个人确实是真共产党,确实是帅才,任何场合都是宠辱不惊游刃有余——这是后话了。陈向真于90年代末在江淮省城逝世,除了官方的吊唁团,皖西市老百姓两千多人自发陆续到省城为这位皖西市的老革命、后来的省长送行,哭声一片。陈向真夫妇一身清廉,没有任何不明财产,引起一家国外媒体的强烈兴趣。经反复调查,此情属实,非官方粉饰。陈向真现象一时被传为美谈——这也是后话了。

10

有一次开会,程先觉发现了一个非常微妙的情况。

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医院的小会议室里也出现了座次。原先召开中层以上会议,几个主要领导虽然也坐在中间,但是都很随意。这次坐在左边,下次也可能坐在右边;今天张三坐在李四旁边,明天也可能坐在王五旁边。但是自于建国从省委党校回来之后,好像大家的位置就相对固定了。

会议室里有一张长方形条桌,以往,通常是丁范生和于建国并肩坐在中间,他们的两边分别是副院长、副政委、医政处长和政治处主任,副院长和医政处长依次坐在丁范生一侧,副政委和政治处主任依次坐在于建国一侧,两边相对平衡。自从肖卓然升任副院长而且是常务副院长,这个平衡就不可能维持了。因为肖卓然是第三把手,肖卓然坐在谁的旁边,谁就可能坐在中间的位置。

前几次开会,肖卓然一直是坐在于建国的旁边,这样一来,于建国的左边是丁范生、秦副院长和医政处长,右边是肖卓然和副政委、政治处主任,于建国正好处于核心位置。丁范生对这个情况似乎有所察觉。这天下午开会的时候,肖卓然进门稍微迟了一点,负责会议记录的办公室主任指着丁范生旁边的空位置喊,肖副院长,您的位置。肖卓然停住步子,看了看说,为什么要把我的椅子搬到这里?这里光线不好,我还回到我原来的位置。说着,亲自动手,又把椅子搬到了于建国的身边。于建国坐着没动,微笑着说,好,就坐这里。

丁范生也坐着没动,但是丁范生的脸黑了,仰起脑袋,看着天花板,半天没有说话。

这天的例会,研究的内容很多,有调整骨干力量的,有确定新的业务、财经、人事制度的。会议由于建国主持,医政处长和政治处主任分别介绍各项议程的起因和预案,丁范生一律充耳不闻,也不表态。于建国说,现在表决,不同意的发表意见和建议。

然后大家就七嘴八舌,多数都是无关痛痒的意见,也就是说,都表示同意。于建国最后把眼睛投向丁范生问,老丁,你的意见呢?

丁范生说,什么,你说什么?我没有听明白。再说一遍。

于建国只好让政治处主任和医政处长再复述一次。复述完了,丁范生不仅没有表态,而且把眼睛闭上了,好像还微微地打起了呼噜。那天中午他喝了不少酒,满会议室都是酒气。

于建国见不像话,用胳膊肘拐了拐丁范生说,老丁,老丁,丁院长,大家都等着你表态呢,你不能打瞌睡啊。

丁范生睁大了眼睛说,谁打瞌睡了,我打瞌睡了吗?我清醒得很。

于建国苦笑说,你不打瞌睡,你把眼睛闭上干什么?

丁范生打了一个酒嗝说,笑话,我眼睛闭上就是打瞌睡吗?我眼睛闭上了不等于思想也闭上了,我清醒得很。我在思考,你们提出这些方案,我要不要同意。什么叫重大开支?花二十块钱就叫重大开支?花二十块钱就要进行预算,就要开会研究,那要是遇上紧急情况怎么办?遇上重大任务怎么办?那不是要天天开会吗?所以啊,我想来想去,你们的这个制度我不能同意。

丁范生又打了一个酒嗝说,你既然说,会前酝酿我就同意了,那你还开会干什么?

于建国说,会前酝酿是为了取得一致,上会讨论是为了形成决议。这是常识问题。

丁范生说,什么常识问题?这叫搞小动作。以后开会议事,一就是一,二就是二,上会讨论就是上会讨论,不能提前密谋。

于建国说,我们主要领导不取得一致意见,上会还不是打乱仗?

丁范生说,打乱仗就打乱仗,打乱仗总比不打仗要好,打乱仗可以让大家充分发言,充分争论,充分发扬民主。倘若我们主要领导会前就定了调子,大家还愿意说真话吗?就是不同意也同意了,那么,这个总支扩大会也就成了聋子的耳朵了。我不能当聋子的耳朵,你们也不能当聋子的耳朵,你们大家说是不是?

丁范生说完,居然笑了,幸灾乐祸地看了看于建国,笑眯眯地向四周看了一圈。目光所到之处,中层干部们回报的表情很怪。有的一脸严肃,有的点头微笑,笑着笑着,看一眼于建国,又戛然止住,顿时成为僵尸。

这次总支扩大会,什么事项也没有形成决议。用丁范生的话说,会风不正,一事无成。丁范生说,什么叫会前酝酿,会前酝酿就是搞小动作。什么叫民主,民主就是把前因后果计划打算全都告诉参加会议的人,让全体有资格表决的人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这分明是胡搅蛮缠无理取闹。于建国憋了一肚子气,可是有些话又说不出口。分明是出于医院长远建设的合情合理的规章制度,仅仅因为一个程序问题,就被丁范生这狗日的给搅成了夹生饭。而且从理论上讲,丁范生的话还不太好公开驳斥。这狗日的简直就是反党,简直就是曲解党的民主集中制,简直就是出卖党内秘密。

会后,肖卓然问程先觉对这次会议的看法。程先觉说,卓然,我建议你不要风头太健,丁范生这个人表面上看是大老粗,其实内心一点也不粗,搞政治玩花招,老辣啊,于建国对付他都不一定是对手。

肖卓然不以为然地说,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玩这种雕虫小技,早晚要摔大跟头。

程先觉说,我劝你还是要跟丁院长搞好关系,他不仅是老革命,对你也是很栽培的。现在医院已经有人议论了,说你忘恩负义小……话到此处,程先觉又打住了。

肖卓然说,还说什么了,小人得志?哈哈,随他们怎么说。我肖卓然是什么人?是革命者。革命者视死如归,我还能被流言飞语所击退?一个革命者的步伐,是任何力量也挡不住的。

肖卓然说,不要牵强附会,我和他不是一个意思。他那是主观盲动,我这是革命自信。

程先觉说,那你也犯不着跟丁范生剑拔弩张啊!你跟于建国不一样,他们都是老革命,上面都有大红伞。而你呢,光有热情和理想,搞政治是危险的。

肖卓然陡然变色,厉声喝道,程先觉,闭上你的狗嘴,关上你那两颗大黄牙,不要在我面前搬弄是非。你把我们共产党的领导干部看成什么啦?政客、阴谋家、伪君子?你简直是包藏祸心,说你反党一点都不过分!

程先觉顿时哑口无言,傻傻地看着肖卓然,一句话也没有,心里却在恨恨地骂,他妈的,你肖卓然活脱脱一个大白痴,要不是因为长期在一个锅里吃饭,龟孙愿意跟你这么掏心窝子说话。自以为是,运气好你牛逼,遇到运气差的时候,我保证你喝凉水都硌牙,你就等着吧。

11

对于丁范生,肖卓然的感情越来越复杂。一方面,他不断地提醒自己,丁范生是一个有过赫赫战功的老革命,同时对自己也有知遇之恩。想当初刚来705医院——那时候还叫荣军医院的时候,他对丁范生粗中有细的工作作风,严于律己身先士卒的献身精神,由最初的不能接受到理解,到由衷地敬重。可是,他还是不能和他水乳交融。他渐渐地明白了,他同丁范生不是一路人。丁范生是个感性的革命者,他是个理性的革命者。在革命这条道路上,方向虽然一致,走法却不尽相同。要么是他校正丁范生的步伐,要么是丁范生拖着他前进,而无论是改变丁范生或是被丁范生改变,都是不可想象的。

从朝鲜战场回来之后,他对丁范生的看法又降了一个层次。这个口口声声为国家分忧、为革命节约每一个铜板的老革命,在住院期间,享受高级病房不说,还开了小灶,经常邀集老战友在小灶里吃吃喝喝。这不是腐化堕落是什么?不是贪图享受是什么?战争年代你吃过苦立过功不错,但是这不等于你就可以无原则地消耗国家财产。

那一次,因为订立制度问题,肖卓然同丁范生发生了严重的冲突,他甚至想到了辞职。在丁范生叫嚷着要出院之后,他冷静下来了,他决定同丁范生战斗到底,他绝不能被丁范生吓倒,绝不能因为个人感情放弃原则。

丁范生果然提前出院了。当天晚上并没有召开总支扩大会,因为于政委在省委党校学习,肖卓然不同意开会,秦副院长出差,政治处主任在市里参加一个会议,总支扩大会根本开不起来。

那一夜,肖卓然不知道丁范生是怎样度过的,但他自己却是辗转反侧,几次翻身下床找烟抽,一如当年在朝鲜战场为了克制生理需求半夜找酒喝,以至于舒云舒穿着睡衣摸他的脑袋,舒云舒说,现在好了,现在我们有了工具,有了药,我们再也不用忍受那样的折磨了,你还熬煎什么呢?

舒云舒吃了一惊,蹲下来问他,你怎么啦?你过去是那样的旺盛、那样的充满**,你……是不是哪里不舒服?

他说是啊,心里不舒服,不知道是我出了毛病还是丁范生出了毛病!这真是一个泥腿子,外行领导内行真的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怎么会这样啊,怎么会这样啊,我们的事业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出人意料的事情?

舒云舒不仅吃惊了,更加紧张了。舒云舒说,你小声点,你可不能有这样的思想,不要说说了,想都不能想,想想都是错误的,想想都是有危害的。

他说,不行,我得想,你知道我是一个认真的人。凡是不明白的事,不让我想是不可能的。

舒云舒说,那你就想吧,可你千万不能把你的想法说出去。

他说,为什么,难道我要戴着假面具吗?

舒云舒说,不是戴着假面具,是因为你的真面具还没有做好。

第二天早上,丁范生就派程先觉把他叫到院长的办公室。院长办公室在二楼,他的办公室在三楼,就几步的路,但是丁范生就是不来找他。他路过丁院长办公室的时候丁范生也不理他,他刚刚上楼,程先觉就被派过来了。他看着程先觉的脸,那上面什么都没有,一副公事公办的平静模样。他觉得好笑,你老丁摆谱啊,搞这一套干什么,兴师动众,耀武扬威,你还是虚弱啊,你要是真理在手,你就用不着搞这些花架子了。看我,光明磊落,从容不迫。你能做得到吗?

在丁范生的办公室里,丁范生坐在黄漆办公桌后面,连座都没有让,开水也没让勤务员倒一杯。肖卓然只好硬着头皮自己坐下,等待丁范生发作。果然,丁范生一开口,屋里的空气就有了火药味。这正是隆冬季节,外面雪花飘飘,室内煤炉子上烧着开水,整个房间弥漫着二氧化碳。丁范生说,肖副院长,翅膀硬了啊,敢于斗争了啊!

肖卓然不卑不亢,没有吭气。

丁范生说,你知道我昨天夜里在做什么吗?

肖卓然说,我又不是诸葛亮,不会神机妙算,不知道丁院长在做什么。

丁范生说,你应该知道的,知己知彼嘛。我告诉你,我昨天夜里在骂你,把你的祖宗八代都骂了。小人得志,张狂轻薄,出风头,阴谋家,野心狼,踩别人的肩膀,登自己的阶梯。啊,肖卓然,你觉得我说的这些是事实吗?

肖卓然苦笑说,也许吧,我的嘴脸,有时候我自己都看不明白。

丁范生说,说真的,那一阵子我对你充满了厌恶。可是骂着骂着,我觉得不对劲,我和肖卓然怎么啦?是阶级敌人吗?不是。有杀父之仇吗?没有。有夺妻之恨吗?没有。那么肖卓然要干什么?原来是要抢班夺权,是要发号施令。所有问题的症结都在这里。

丁范生踱着步子说,哦,你是那么清正廉明,我还真没有想到。可是,你想让医院走上规范化的道路,难道我丁范生就是绊脚石,就是不齿于人类的狗屎堆?你想规范我就不想规范?我想规范,但是我不知道从哪里下手。你既然提出来从制度下手,只要你说得对,我难道会执迷不悟?你为什么就不能先跟我通气,得到我的理解,争取我的支持,那不就顺理成章了吗?

肖卓然老老实实地说,程先觉曾经提出,要先向你汇报,但是我怕你们这样的老革命脾气大,一旦在你这里说不通,就搞成了夹生饭,事情反而更复杂了。所以……

丁范生说,所以你就利用了你主持工作这么个小小的机会,先把生米做成熟饭。既给我一个下马威,同时也以一个铁腕强硬者的身份登上705医院的政治舞台。你是不是这样想的?

肖卓然如坐针毡,汗流浃背,支支吾吾地说,丁院长,我不认为……

丁范生突然停止踱步,回过头来,一双鹰隼一样锐利的眼睛盯着肖卓然说,肖副院长,你认为什么?你不要太自以为是了。请你记住,在705医院,我是一把手,你想做事,只要是正确的,我就会支持。得不到我同意,你做任何事情都是休想!

肖卓然小心翼翼地说,那我们刚刚通过的几项决议,您是不是同意?

丁范生说,在我缺席的情况下,你们做出的任何决议一律无效。如果你想下这个台阶,重新打一个报告,我可以同意开会,重新研究。

肖卓然的脸皮顿时僵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