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就是学会分享

每次遇见美食,我都会想与她分享,有人和我一起吃,才能体会到双倍的快乐。因此,我想一直分享下去!

在我的故乡,有一种比较容易栽种的植物,俗称“牙不秸”。我并没有详细研究过,也不知道它的学名是什么。单是小时候听人这么叫,我也就跟着叫了。

这“牙不秸”也不是我家乡出产的。因为,我家乡是阜阳的颍上县,“牙不秸”却长在阜阳的颍州区。那个地方离我家有十几里路,隔着一条河——大概从河南蜿蜒而来,那边是沙土,我们家乡是黄土,两种土质就决定了这“牙不秸”在河那边很旺盛,在河这边几乎没有。

我的对于“牙不秸”的记忆也是很少的。小时候,舅妈会到我们镇的集市卖东西,会顺便带来三四捆“牙不秸”。这是一种很特别的事,要知道不是每个家庭都跟河对岸有亲戚来往,而没有亲戚的就很少有机会吃到“牙不秸”,这至少可以算我少年时的一个小小特权吧。

“牙不秸”长什么样?去我舅妈家的时候也是见过的。那是暑假,它们像玉米一样那么高那么壮,很有高粱的风骨,但显然又没有高粱的高和细。至于“牙不秸”的栽种,据说也是埋到地里的,一节一节,发芽,这是我听说的,并没亲见过,不过,我至少见过藏在窖里的冬天的“牙不秸”,度过严寒,可以在冬天继续卖,可以留到来年春天,剁成节,埋于地下,展开一个新的生命。

“牙不秸”在冬天吃最有味道。那时候天气干而冷,有大雪天吃萝卜和生红薯的那种舒爽和惬意。但妈妈总不让我多吃,说是太凉了怕咳嗽,我至今不知道这是否有科学依据,但在锅里煮了热了再吃,也是常有的。

如今回想起来,可能最惬意的还是大冬天和小伙伴们吃“牙不秸”享;或者在春天,和小伙伴们去原野挖草时,我会挎着篮子,带着“牙不秸”分给他们。有时,妈妈会在他们来找我的时候拿“牙不秸”给他们,我们边吃边朝田野走,那个时候的我多么快乐单纯啊!

一直不知道那时的我为什么那么快乐,直到玩过这样一个小游戏:路上行人走过,小男孩就希望能同分享一下,于是看到有人走过就会将食物丢过去,小男孩将最喜爱最好吃美食一起分享给所有的人们,让大家都能快乐的吃到好吃的东西。我才忽然明白,原来那时候的快乐是分享的快乐。

长大之后的我,反倒孤僻了,不怎么交朋友,因为我不喜欢分享,就这样孤独了许多年,直到拥有了喜欢的人,每次遇见美食,我都会想与她分享,有人和我一起吃,才能体会到双倍的快乐。

我就这样想一直分享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