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感的泉眼

法国的音乐家柏辽兹,为贝朗瑞的一首诗谱曲,前面都谱完了,最后一句思索再三,老是找不到合适的乐调传达诗的意境,不得不搁下来放着。两年后,他到罗马游玩,失足落水,爬起来顺嘴哼出几句小调,正是两年间搜肠刮肚不曾得到的。

宋代诗人梅晓臣,有一次和朋友们游鲁山忽然触景生情,诗兴涌发,就丢下朋友,一个人悄悄钻到林子里吟哦,写出了工整而洒脱的名篇《鲁山山行》,其中“人家在何处,云外一声鸡”,韵味无穷,历代传颂。

古典音乐史上杰出多产的天才音乐家舒伯特,有一次为请朋友喝咖啡,亲自动手磨咖啡豆。他抓一把咖啡豆放进磨眼里,转动起石磨,破旧的石磨便发出有节奏的嚓啦,嚓啦声。磨着磨着,他突然急停,高声嚷道:“有了!有了!为这个曲调我想了好几天,没想到这个磨帮我一分钟就把它找到了!”说着,他立刻给朋友唱起了这支曲调。这就是后来的《d小调四重曲》的主旋律。

唐代著名书法家怀素,一天傍晚,观夏日的天空云卷云舒。顿时悟出与书法的相通之处,于是提笔如行云流水,果然大有长进,笔底竟“若惊蛇走虺,骤雨狂风。”

罗曼·罗兰二十四岁那年,走在罗马郊外的小山上,仰观满天彩霞,俯瞰夕照城池,忽然思潮奔涌,刹那间,竟见到克利斯朵夫这个人物从地平线上“站立着涌现出来,额头先出土,接着是眼光。克利斯朵夫的眼睛。身体的其余部分,慢慢地,从容不迫的,年长日久地,都涌现出来了。那一刻,罗马城上红光闪闪,城郊的田野如同一片汪洋,天上的眼睛吸饮着罗曼·罗兰的灵魂,使他立足不定,失去了时间概念。这是一道奇异的闪光。就在这当儿《约翰·克里斯朵夫》开始被孕育了。后来,用了二十年的功夫,罗曼·罗兰终于把这一切表达了出来。”

艺术创作中有许多现象叫人难以理解,但是,灵感并非神奇玄妙,不过只是“顽强劳动而获得的奖赏”。总之,“灵感是不喜欢拜访懒汉的客人。”只有那些辛勤顽强工作的人,灵感的泉眼才不会枯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