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常识

“我们常常缺乏对常识的尊重。”这听起来好像是开玩笑,不过,你若仔细琢磨一下就会发现,我们很多失误恰恰是由于反常识造成的,违背常识使我们走向智慧的反面,用功越大,危害越烈,走的越远,陷得越深。何谓常识,《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普通知识。曾记得有这样一则幽默故事:有一次,一个佛学院学生问他的老师:“大师,什么是智慧?”大师答道:“智慧就是:饿了,吃饭,困了,睡觉。”我觉得,这位大师所说的智慧实际上是常识。常识是一种简单的智慧,却是最宝贵的智慧,然而,人类发展至今,不能不说是仰仗于这种简单智慧的力量。然而,当我们忽视这一简单智慧而将貌似智慧的东西当作宝贝的时候,我们就走向愚蠢、走向灾难、走向可怜。这样的例子实在不少。民以食为天,这是最简单的常识了。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我们完全可以抓住天下太平的大好时机,发展经济,可我们却热衷于“以阶级斗争为纲”,搞毫无意义的动乱内耗。练钢铁是需要条件的,可是我们搞的是“处处点火,村村冒烟”。知识是人类走向文明的武器,可我们当时却高喊知识越多越反动,把许多知识分子打翻在地又踏上一脚。如此我们付出了多么惨重的代价呀。

而在当下,还存在不存在反常识的问题呢?恐怕这样的问题已经司空见惯,见怪不怪了。现在别的不说,有多少违反常识的“工程”,有多少违反常识的数字,有多少违背司法常识的判决,有多少违反常识的用人,有多少违反常识的指挥。没有监督的权力会产生腐败,这是常识,可在日常社会生活中,又有多少权力得不到监督,从而使腐败愈演愈烈。经济发展靠市场引导,可是多少人利用行政力量瞎指挥,使经济发展陷于恶性循环。常识很简单,但有时我们确实离它很远。为此,有良知的志士仁人不得不奋起而坚决捍卫它。其实,很多思想家、革命斗士、文化名家倾其一生之力捍卫的真理其实也就是常识。现在,杂文界有一个共识,那就是写杂文是重申常识的行当。事实上,就是鲁迅、巴金、柏杨、李敖、龙应台等杂文大家,其大部分作品是重申一些常识而已,当你读了他们的作品就会发现,他们所说的东西并非创新知识,而是重申常识。实际上,人犯错误往往不是因为缺乏高深理论,而是由于缺乏常识造成的。所以我说,当社会出现某些严重问题时,比如目前的下岗失业、腐败等,追问一下是否缺乏常识,还是大有必要的。

现在,各地都十分重视人才,好像是有了人才就有了一切。我觉得,对任何事业来说,人才都是十分重要的,但人才与制度相比,制度更为重要。因为,好制度可以造就出层出不穷的人才,而坏制度会使人才变成庸才。这是常识。如果把人才比喻为河,这条河的源头是制度,源头旺,则河水旺,源头枯则河水断。有这样一个经典故事发人深思:18世纪英国运送犯人到澳洲,按上船时犯人的人头给私营船主付费。私营船主为了牟取暴利,便不顾犯人的死活,每船运送人数过多,生存环境恶劣,加上船主克扣犯人的食物,使大部分犯人中途就死去,有的船主一出海就把犯人扔进海里。英国政府极欲降低犯人的死亡率,如果加强医疗措施,多发食物改善营养、就会增加运输成本,同时也无法抑制船主的谋利私欲,如果在船上增派管理人员监视船主,除了大大增加政府开销外,也难以保证派去监管人员在暴利的**下不与船主合谋勾结。最后,英国政府制定了一个新的办法,他们规定按到达澳洲活着下船的犯人的人头付费。于是私营船主绞尽脑汁,千方百计让更多的犯人活着。到达目的地后,运往澳洲的犯人的死亡率相当低,在1%左右,而原来最高时达94%。我想,制度的好坏是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根本标志,也是决定社会荣衰的根本因素。伯克在《关于法国革命的感想》中说:“良好的制度是一切美好事物的基础。”纵观世界发展,国与国的差距,民族与民族的差距,地区与地区的差距,实质是制度的差异。我国经历的封建社会很长,封建社会推崇的是用人治天下,而不是用制度管天下。历史的发展是有惯性的,封建社会消亡不足百年,毋庸说,在一些地方,封建社会的人治思想很浓。地方政府过渡干预经济、掌管经济现象屡见不鲜,我们有些人不习惯于用制度、用机制管理经济,而习惯于用特权管理经济,大脑一热就会用巨资建一处市场,不管是否有人来;头脑一热就会借来巨资办一家企业,不管企业能否盈利;头脑一热就会建一处经济区,不管其是否科学,而在最为关键的制度建设上却毫无兴趣,以至事倍功半。更让人难以容忍的是一些人通过人治方式,捞取政绩,为升迁铺平道路,而不顾百姓的实际利益。所以依我看,当下,我们缺的不是有本事的能人,缺的是管用的制度。我不怀疑个人的努力可以促进事业的发展,我不怀疑人会创造奇迹,但我相信,好的制度才是最可靠的。

我们除了忽视制度之外,往往还缺乏公正的理念。西哲云:“公正是社会正常发展的基石和动力。”失去公平的社会是一个畸形的社会、腐朽的社会,这是常识。要实现公平,首先要实现人人平等的理念。事实上,在我国,我们都知道人人平等的道理,但在一些人的头脑中存在极强的等级观念。中国是传统官本位社会,很多人终身奋斗的目标是当官,出人头地,就是想实现同别人不平等的目标,具体说来就是高人一等。一些人沉醉于高人一等的快感之中不能自拔,最终形成特权意识,特权意识造成了腐败的横行,腐败的横行从根本上动摇了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基础。一个缺乏公平的社会,必然是一个危机四伏的社会,而一个理想的社会必然是公正的社会。西方哲学家柏拉图在《理想图》中把人分为三种灵魂:最高级的灵魂是理性,其美德是智慧;中间等级的灵魂是意志,其美德是勇敢;最低等级的灵魂是欲望,其道德是节制。这三个等级的灵魂在国家的管理者的治理下,各守其德、各司其职,使统治与服从相互协调、秩序井然,为所有人尽可能提供最大的快乐,实现社会和国家的公正。柏拉图的理想国实质是公正之国。我觉得,当下我国对公正问题的关注是有欠缺的,我们往往关注的是正确。一位作家十分留心中外重要文献,比如各国宪法、各国重要的国家决策、决定、决议,包括国家领导人讲话中公正和正义的使用频率,他对美国总统就职演说词里的关键词进行了分析。美国自华盛顿至克林顿共有42位总统,58次就职演说,这58次就职演说,一以贯之的关键词之一就是公正和正义。公正二字出现了一百一十八次,正义二字出现了七十一次。此外,公平、正当、公义、平等、公允等词出现频率也很高,约有五十六处,这几个数字加在一起,平均每篇演说词有五次左右提到有关社会公正问题。因而作家得出结论是:“在我们这里,正确一词的使用频率极高,再早一些还常常与英明正确、伟大正确、永远正确连用,而公正和正义这些字眼却很少使用。”对这种说法,笔者深有同感。我想,有必要在社会上大力宣传公正意识,便公正意识逐步渗透于社会游戏规则之中。这也许要花费很大的力气,但这是十分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