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有心计的人晋升最快

皇太极一再更改各种政体制度,圈子里的大部分满族人,依然不明白皇太极的意图。他们依然把思维停留在“八王共治”的政体模式里,一切还按照“八王共治”时代的惯性思路思考问题。

但是从明朝投降过来的汉官,到后金圈子里谋生的汉人,却深谙官场的潜规则,熟悉窝里斗的套路。这些人已经看出皇太极要抛弃八王共理共治体制,采取迂回策略集中君权,搞一把手专政。

宁完我、高鸿中、范文程等人,跟后金圈子里的满人想法不一样,他们特别希望皇太极搞独裁统治。在后金圈子里,一旦皇太极成为绝对领导,他们就是最大的受益者。他们的前途,要比八王共治时代好得多。

皇太极的确想成为集军、政、财大权于一身的一把手。他对自己的名誉大汗身份早已深恶痛绝。

皇太极怎么也忘不了,在他第一次率八旗军征讨北京时,代善、莽古尔泰中途要退兵,为此他们像训孙子一样,逼迫他这位大汗服从的情景。皇太极只要想到此事,就会火冒三丈。因此,他下决心要做掉所有阻止他大权独揽、朝纲专断的人,不论是谁。

现在,皇太极已经是后金圈子里最具实力的人,但是,他仍然受“八王共治”政体管理模式的制约。为此,他非常苦恼。

一把手需要什么,圈子里自然会有人提供什么。

宁完我对皇太极给予他的赏识、重用和提拔,心存感激,他一直在寻找机会报答皇太极的知遇之恩。

宁完我确实有才华,对于治理国家有高于常人的见解。而且他这个人心直口快,只要是对后金圈子发展有益,对皇太极管理圈子有帮助,都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宁完我这个人,虽然有才华,但也有传统文人的弱点。这个弱点就是,一旦领导对他赏识重用,他就忘乎所以,不拿自己当外人。

宁完我联合高鸿中、范文程等人,公开上疏提出,随着后金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方面的发展,旧有的管理模式和机构,已经成为后金迈向大国、强国地位的羁绊。后金政府要想和明政府抗衡,改革政体制度,降低无谓的内耗已是当务之急,重中之重。因此,模仿明政府的管理模式,结合后金实际情况,成立具有后金特色的六部管理机构,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必须的。

皇太极对于宁完我等人建议设置六部的目的,心里自然非常清楚。一旦后金政府设立六部衙门,无疑为逐渐颠覆大贝勒联合执政、八旗固山额真共同参政议政的传统制度,为他实现一把手负责制、大权独揽奠定基础。

阿敏被囚,济尔哈朗接班后,皇太极在后金圈子里,可以说达到了一呼百应。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他想干什么,几乎没有人能够阻止。

因此皇太极召开了贝勒级别以上的干部扩大会议。在会上,他拿出宁完我等人提出的政体改革、设置六部机构的草案,让诸贝勒讨论,最后该草案顺利通过并实施。

六部,分吏、兵、刑、户、工、礼部。

每部由大汗提名的贝勒统摄,根据各部的不同情况,下设若干承政、参政和启心郎。每部统摄的贝勒,直接归大汗领导;所属承政、参政和启心郎,由该部统摄贝勒领导。

吏部,由多尔衮贝勒统摄,图格尔为承政,满朱习礼为蒙古承政,李延庚为汉承政,其下设8名参政,索尼为启心郎。

兵部,由岳托贝勒统摄,纳穆泰、叶克书为承政,苏纳为蒙古承政,金砺为汉承政,其下设参政8员,祁成格为启心郎。

刑部,由济尔哈朗贝勒统摄,车格尔、索海为承政,多尔济为蒙古承政,高鸿中、孟乔芳为汉承政,其下设参政8员,额尔格图为启心郎。

户部,由德格类贝勒统摄,英俄尔岱、觉罗萨壁翰为承政,巴思翰为蒙古承政,吴守进为汉承政,其下设参政8员,布丹为启心郎。

工部,由阿巴泰贝勒统摄,孟阿图、康喀赖为承政,囊努克为蒙古承政,祝世胤为汉承政,其下设满洲参政2员,蒙古参政2员,汉参政2员,苗硕浑为满洲启心郎,罗绣锦、马鸣佩为汉启心郎。

礼部,由萨哈粼贝勒统摄,巴都礼、吉孙为承政,布彦代为蒙古承政,金玉和为汉承政,其下设参政8员,穆充格为启心郎。

各部的办事笔帖式,也就是文员、秘书,按各部的工作性质及需要,酌情补授,名额不受限制。

皇太极设立的六部,与明政府的六部比较而言,就是一个草台班子,很多方面还不够完善。尽管六部负责人依然是以前参政议政的贝勒,但他们现在的权力,不再像以前那样,由努尔哈赤时代所规定的制度赋予,而是由现任大汗皇太极赏赐。

六部部门领导,由皇太极任命。所任命的贝勒,就必须对皇太极负责,并随时接受皇太极的监督。这样一来,后金政府的权力,已经变相地集中在皇太极的手里。

设置六部的主要倡导者宁完我,为皇太极实现大权独揽,立下首功一件,因此宁完我也就成了皇太极身边的红人。

从六部的一把手来看,除工部的阿巴泰,属于没心没肺、无党无派人士外,其他5人,都是皇太极的心腹或亲信,特别是3大重要权力部门,吏、兵、户3部,几乎和皇太极自己掌控一样。

在六部统摄中,吏部一把手多尔衮,是后金圈子里这几年晋升速度最快的人。

1626年8月,多尔衮在皇太极即位时,还仅仅是拥有15个牛录的闲散贝勒。

1628年3月,多尔衮接替哥哥阿济格之职,成为正白旗的主旗贝勒。

1631年7月,多尔衮成为后金政府六部之首吏部的一把手。

为什么说多尔衮晋升速度最快呢?因为多尔衮和四大贝勒有逼母殉葬的深仇大恨,四大贝勒都是多尔衮的仇人。而且,在皇太极即位时,多尔衮还是个孩子,寸功未立,和皇太极的“五大金刚”根本不能相提并论。

从多方面看,多尔衮在后金圈子里根本没有前途可言。他与其他少壮派贝勒相比,只有劣势,没有优势。

但是,多尔衮和皇太极,却是后金圈子里个人目标最明确的人。皇太极一心想成为真正的皇帝,多尔衮一心想成为后金圈子里的二把手。多尔衮在看清皇太极的需要、自己的需要之后,便把他的目标放在皇太极的目标之中,在帮助皇太极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他也就实现了自己的目标。

多尔衮为了实现他的个人目标,制定了名为“尊汗抑王”的发展计划。

多尔衮的“尊汗抑王”计划,分为“尊汗”和“抑王”两大部分。“尊汗”,就是时时、处处维护皇太极的利益、立场,为满足皇太极的需要,可以作任何牺牲。“抑王”,就是抑制代善、阿敏、莽古尔泰。巧妙利用3人之间的矛盾、弱点和失误,在保护好自己的情况下,给予坚决、彻底的打击。

皇太极为了实现他的目标,自然四处招募打手。他经过种种考察、验证后发现,多尔衮是能帮他实现个人目标的理想人选,便毫不吝啬地提拔多尔衮。

人是活出来的,事是做出来的,和基础无关。

前途是明确计划和坚决执行的结果,与出身、本事、能力有关,也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