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提前6个月的愚人节

没有人比祖大寿更了解袁崇焕忠君爱国、一心抗金的行为。祖大寿对袁崇焕严于律己、敢于牺牲奉献的精神,更是钦佩至深。他想不到,在这个关键时刻,崇祯皇帝会相信一群小人的话,对在外挨冻受饿、冒死为国抗敌的人下此黑手。他和袁崇焕是一根绳上的蚂蚱,袁崇焕做过的事,他都有份儿。

祖大寿目睹了崇祯皇帝荒唐、独裁、残暴、专断、拙劣的一面,也看到更多的人,为了自己所在圈子的利益、自己的前途,不顾国家利益、他人生死的卑鄙、龌龊的行为。面对这些人,他感到不寒而栗。他知道,自己多说一句,就等于把脖子伸到铡刀之下。这些人,拿城外的皇太极没办法,对付自己的人,办法都不用回家去取。

祖大寿用沉默保住了他的性命。出城之后,他忍痛向三军宣读袁崇焕被捕下狱的文件。辽军将士没想到千里勤王,拼死杀敌的结果会是这样。他们感叹、无奈,能做的就是哭,为所有的不公平而哭。

阉党圈子里的人,最擅长的、最好用的就是舌头,造谣生事、中伤别人、无中生有,无所不用其极。

北京城里那些心怀“正义”的愤青,对千里而来保卫北京的辽军,也是恨之入骨。城上的明军,没有胆量打后金军,却有勇气打袁崇焕的辽军,侮辱、漫骂,用石头砸,用箭射,致使不少辽兵受伤。

辽军夜里巡营放哨的士兵,被明兵抓住、杀害,理由是,怀疑他们是引敌入城的奸细。还有一个负责巡逻的士兵被抓,明军要他拿60两银子赎命。

满桂成为统领各地援军的总指挥,自然不会放过祖大寿。因为他和祖大寿在袁崇焕帐下听差时,因为性格不合,意见相左,闹过许多矛盾。现在满桂成为祖大寿的上级,肯定要整治祖大寿。

满桂天生匪性十足,他见军中无粮,又不想学袁崇焕向崇祯伸手,就派士兵扮做辽军,到郊区农民家里去抢,让农民把这些烂账都记到祖大寿头上。

辽军在北京城下,成了落入后娘手里的孩子,要吃没吃,要喝没喝,还经常挨打挨罚受窝囊气。自己好意千里支援,可是人家不但不领情,还一个劲儿地往自己头上扣屎盆子。在这种情况下,辽军将士一致要求,退回锦宁,把北京交给领导眼里的那些“高人”吧。

一心报国的祖大寿,此时对明政府、对崇祯,已经从失望变成绝望。在12月4日清晨,他带领本部15000余人,离开伤心之地,向山海关进发。

北京防总孙承宗,听说祖大寿带领本部人马撤出防区,非常吃惊。他对祖大寿印象不错,也知道祖大寿的能力,认为对付皇太极,缺他不可。于是,孙承宗给祖大寿写了一封信,派人送去。

送信的人追上祖大寿之后,说明来意,并递上孙承宗的亲笔信。

祖大寿看完信,对来人说:“我和袁督师听到后金军绕道偷袭北京的消息后,毫不迟疑,连夜带兵救援。北京城下,我们饿着肚子孤军奋战,两次击败超过我们数倍的敌军。当然,作为军人,杀敌保国,是我们分内的事,不求厚赏,但也需要支持吧?我们拼死保卫北京,北京城里的人,怎么对待我们呢?城上的人,一起骂我们是叛徒,石砸、箭射,我们没有死在后金兵的刀下,却死在自己人的箭下。我们巡逻的人,被你们抓住,说是奸细,还要我们拿银子赎命。我们劳而有罪,何苦呢?北京不欢迎我们,我们回去还不行吗?”

祖大寿手下的人,哭着对孙承宗的人说:“我们的袁督师即将被杀害,城上的人,准备用炮轰我们,谁都只有一条命,谁都有家有口。我们战死在沙场,还能落个烈士的称号。被自己人的大炮轰死,只能落下一个贼名。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没有理由不走!”

祖大寿和他的手下,说的都是实在话。在这种情况下,不走才是傻子。送信的人没办法,只好回去,把祖大寿的意思转达给孙承宗。

孙承宗也是干着急,没办法。

皇太极的后金军没走,唯一能打过后金军的辽军却走了,这出乎很多人的意料,也让很多人震惊。崇祯皇帝一直认为,祖大寿那份工作不错,待遇不低,不可能说不干就不干,他不干这个干什么啊?

兵部尚书梁廷栋见辽军撤去,城外成了一片布满垃圾的空地,心里也没了底,毕竟皇太极还没有走。为了推脱责任,他赶紧跑到崇祯皇帝那里报告情况。

梁廷栋窝里斗还行,外战不成。他对崇祯说:“我手下的余大成,早就预料到祖大寿会造反,估计他早已经想好了对策,我们问问他吧。”

崇祯命人找来余大成,余大成说:“祖大寿虽然走了,但不是造反。如果他造反,应该投奔皇太极,而不应该回锦州。他之所以回去,还是因为担心受袁崇焕牵连。”

崇祯还指望辽军保卫北京呢。他现在也有点儿后怕,其他军队都和后金军交过手,从来就没赢过,现在基本不敢和后金兵过招。只有祖大寿带走的辽军,还赢过后金军几阵。“怎样才能让祖大寿回来呢?”

余大成说:“现在祖大寿只听袁崇焕的话,只要袁崇焕让他回来,他就能回来。现在可以派人和袁崇焕商量,叫他写封信给祖大寿,劝他回来保卫京师。”

虽然崇祯一口咬定袁崇焕罪不可赦,但为了保命,也只有厚着脸皮派余大成到监狱里找袁崇焕。

袁崇焕是一位好员工,虽然身受不白之冤,但他一直牵挂着战事。他相信他是冤枉的,崇祯早晚会明白他的良苦用心,放他出去,抵抗皇太极。其实,他不知道,他最大的敌人,不是站在对面拎刀子的皇太极,而是阉党圈子里伸着长舌头的那些人。皇太极非常欣赏他,只要他愿意过去,高官厚禄都准备好了。阉党圈子里的人,是真想要他的命。他不死,东林党的圈子就不会垮。

余大成见到袁崇焕,说明来意。

袁崇焕说:“以前,祖大寿之所以听我的,那是因为我是督师,我们是上下级关系。我现在一不是兵部尚书,二不是蓟辽督师,而是无官无职的罪人,祖大寿是一方总兵,凭什么听我的?我让他回来他就回来?”

余大成认为袁崇焕这是说气话,谁不知道他和祖大寿的关系非常铁,只要他说一句话,祖大寿肯定能回来。

当然,余大成也认为袁崇焕是冤枉的,但是,他对此爱莫能助。他这次来,是想借袁崇焕之手,召回祖大寿赶走后金兵,完成领导交办的任务。

余大成了解袁崇焕的性格,也知道他的弱点。个人生死对他是小事,国家安危是大事。于是,他说:“袁公,您孤胆忠心,请命出兵,以一己之力对抗后金,不顾个人生死,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天下人,谁不知道您的忠义,哪个不知道您的品质?只要是有利于国家的事,生死都是不值一提的事。死有两种死法,一是死于阵前,一是死于法场,哪一个更值得呢?现在,虽然您被关,但朝廷还没有明确认为您罪不可赦啊,一切都在调查之中。您要想继续报效国家,就得早点证明自己无罪,回到阵前,带兵杀敌。如果您不主动制止祖大寿的冲动行为,无异于授人以柄。我建议您积极配合政府,争取立功,早点出去,才是明智之举!”

余大成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抓住袁崇焕的弱点,声情并茂地一通劝说,还真把袁崇焕说动了。袁崇焕言辞诚恳地给祖大寿写了一封信,劝他别给自己添乱,马上回来抗敌。

12月14日,兵部拿到袁崇焕写给祖大寿的亲笔信。派谁把信送给祖大寿呢?一般人不敢去,弄不好要掉脑袋。防总孙承宗想来想去,觉得派马世龙送信比较合适。马世龙和祖大寿私人关系不错。即使祖大寿不回来,他也不会难为马世龙。

马世龙接到送信的任务后,带着几个人,骑快马直奔山海关。等马世龙到山海关后,祖大寿已经带着人马赶往锦州。

马世龙在山海关外追上祖大寿,说明来意,并呈上袁崇焕的亲笔信。

祖大寿下马接信。当他见到熟悉的笔迹,措辞诚恳的文字,不禁泪如雨下。想当初,他犯下死罪,老领导孙承宗爱惜他是一个人才,派袁崇焕四处斡旋,使他免于丧命。他这条命,都是两个领导给的,现在他们有难,他应该尽全力帮助,而不是一走了之。

不过祖大寿也担心,他和袁崇焕的关系好,世人皆知。现在他们拿袁崇焕开刀,他也不会有好果子吃。所以,他在回与不回之间很犹豫。

这时,祖大寿80岁的老母亲发话了。

“儿子,我们现在之所以走到这一步,都是因为袁督师被抓引起的。现在,袁督师虽然被抓,但还没有判刑啊。你要想报答袁督师的救命之恩、知遇之情,最应该做的,就是回去解北京之围,立下战功,然后,在皇帝面前,说明袁督师的情况,替他求情。”

祖大寿是孝子,对母亲的话一向是言听计从。于是,祖大寿掉转马头,回北京杀敌立功,解救袁崇焕。

孙承宗也清楚祖大寿这次行为,按律当诛九族。为了保证祖大寿的安全,他秘密派人联系祖大寿,叫他写一份说明材料,陈述他撤兵的理由。孙承宗再把这份材料交给崇祯,看看崇祯的意思。

祖大寿写了一份详细的材料,说明他不得不撤兵的理由。

崇祯皇帝见几路支援北京的部队,全部被后金军打败,身边没有指望的人,也慌了神,连迁都的心情都有了。

崇祯心里也清楚,袁崇焕根本没有谋反之心,更没有谋反的行动。但是,作为皇帝,他已经把袁崇焕定罪下狱,整得他人不是人,鬼不是鬼。如果现在因为后金兵的压力,放袁崇焕出来,万一袁崇焕真的因为对他失望,反了怎么办?

还有,在大明这个圈子里,他是皇帝,皇帝是一贯正确的,不可能犯错误。如果承认自己也会犯错误,领导的权威何在?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和面子,证明自己一贯正确,这个袁崇焕,非杀不可。

杀袁崇焕,虽然不是国防的需要,却是管理圈子的必要。

祖大寿没有罪,但认罪态度比较好,把领导的错误全变成他的责任,崇祯喜欢这样的员工。于是,他假装仁义,下诏赦免祖大寿,希望祖大寿好好表现,再立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