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领导,在乎的是需要,不是是非

袁崇焕一门心思做业务,但是他忽略了做成业务、做好业务的一个基本条件,那就是他需要一个平台。这个平台,就是明朝政府。

袁崇焕的人生理想、职场目标,只有在这个平台上,才能得以实现,否则他有再高的才华,再远大的抱负,都无从谈起。

遗憾的是,作为一代英雄,袁崇焕根本没把这个平台当回事儿。他自认为,自己忠心爱国,以江山社稷为重,不谋私,不为己,做事有原则,做人有底线,处处、事事、时时都是为了大明政府的利益,大明政府就应该支持他。

袁崇焕是好人,一心想做点儿利国利民的好事。任何人做任何事,都得有其他人的支持、配合才行,否则独木难以成林,一人不可能做大。做一件事,不怕没好事,就怕没好人。袁崇焕想收复辽东,平灭后金,可是他身边不但没好事,更没有好人。

他应该考虑一下,一把手身边的人,都是一些什么样的人,想尽办法,和那些人搞好关系。可是,袁崇焕认为那些人,都是无能之辈,文不能治国,武不能杀敌,跟他不是一个级别、一个境界,不屑一顾。

一把手身边的人,可能不是天才,不是人才,但一定是奴才。奴才永远是人才的天敌,他自己不行,也不想让别人行。人才得以证明价值的要求是,先处理好人的关系,方能施展才华。

自从袁崇焕擅自杀掉毛文龙,断了阉党圈子的财路,阉党圈子里的礼部侍郎温体仁、周延儒,吏部尚书王永光,御史高捷、袁宏勋、史(上范下土)等人,利用袁崇焕上任后,不断催饷、宁远兵变、锦州兵变、主张议和、擅杀毛文龙这些事,大做文章,天天给崇祯洗脑。

三人成虎,众口铄金。

皇太极绕道入关,这让阉党圈子里的人抓住了袁崇焕的把柄,大做文章。阉党圈子里的人,眼里只有圈子的利益、个人的利益,国家的利益、民族的利益,根本不予考虑。这些人抓住崇祯偏听偏信的弱点,猛烈攻击。

不懂经营管理业务的崇祯,因为不懂,所以担心。袁崇焕在他面前,夸下海口,说5年可以复辽,可是他上任之后,除了要枪要粮,便是主张议和,根本没有收复失地的意向和行动。防来防去,结果还是把后金军送到北京城下。

杨春从敌营回来,把袁崇焕通敌的事情,说得惟妙惟肖,这让崇祯不能不信,不得不信。在他看来,只有袁崇焕通敌,以前所有事情才能解释得通,否则,实在不符合逻辑。因此,他毫不犹豫地把袁崇焕送进大狱,不给他任何申辩的机会。

东林党圈子里的人,在袁崇焕下狱后,也没有找到有力的证据,证明袁崇焕无罪。他们能做的,就是跪求崇祯,这无异与虎谋皮。崇祯对东林党圈子里的人,都持怀疑态度。

东林党圈子里的人,只有东阁大学士兼礼部尚书成基命,已经70多岁了,见崇祯皇帝犯浑,在错误的时候相信错误的人,干了一件错误的事儿,冒死跪下,哭着说:“敌人就在城下,困难当头,请万岁在处理袁崇焕问题上,三思而后行!”

崇祯心想,为了拿住这个拥兵自重的袁崇焕,我已经百思了,哪是三思啊?没有袁崇焕这瓣蒜,我也照样吃饺子。少了这个只会吹牛皮的袁崇焕,不是有满桂、祖大寿、黑云龙、马世龙嘛!袁崇焕本事越大,对大明的危害就越大嘛。在这个关键时刻,只能信其有,不能信其无!

在19岁的年轻人的眼里,70岁老人的话,全是废话。

以上吊结束自己生命的人,时刻都忘不了赶制勒脖子的绳索。

由于兵部尚书梁廷栋支持崇祯严惩袁崇焕,这让兵部职方司的官员余大成非常不理解。

余大成,江宁人,万历三十五年的进士。这个人,为人正直,为官清廉,是一位正义感、责任心都比较强的人。

很多人都了解袁崇焕的为人,也都知道他对国家、对皇帝无比忠诚。但是,这些人更了解崇祯和崇祯身边的人,知道在这个时候,为袁崇焕说一句话,都是掉脑袋的事情。一把手永远是正确的,即使一把手错了,那也是正确的。作为下属,能做的,或者支持一把手,或者沉默。

余大成,考虑的不是个人的安危,而是国家的安危,皇帝宝座的安危。但是,他职小位卑,不能和崇祯直接对话,就直接找到他的主管领导梁廷栋。

他认为,崇祯和阉党圈子里的人,不懂用兵业务,作为兵部尚书的梁廷栋,不应该不知道袁崇焕的重要性啊?

余大成说:“现在后金军兵临城下,皇帝抓了袁崇焕,等于自毁长城,我们想过这样做的后果吗?

梁廷栋装作无辜、无奈的样子说:“逮捕袁崇焕,是上面的意思,我也没办法。皇上说袁崇焕有罪,别人还能怎么说?”

余大成说:“我们作为一线的工作人员,心里都清楚,袁崇焕不但无罪,反而有功啊。他对后金作战的成绩,也是有目共睹的。现在皇太极兵困北京,除了袁崇焕,朝中的大臣,按人头数,还有谁能和皇太极的后金军对抗?朝廷设置我们兵部,就是抗击外敌入侵、保护国家安全的。袁崇焕也是兵部的人,现在这个有功的人,被搞成罪犯,作为同事,我们不能看笑话。你作为部门领导,应该把兵部的人组织起来,向朝廷说明真实情况。”

梁廷栋心里想,正因为袁崇焕是兵部的人,我更应该看笑话。有袁崇焕这个业务高手在,哪里还有我梁廷栋的位置?

于是他只好说:“现在,所有人都认为袁崇焕投敌叛国,我们又没有确凿的证据证明他没罪,口说无凭啊。种种迹象表明,后金军之所以这么容易陈兵城下,即使不是袁崇焕纵容,也是他严重失职!”

余大成声音提高了:“皇太极带领后金军绕道入关,走的是遵蓟线。袁崇焕在一千多里外的宁远,他有什么办法?如果他是叛逆,他完全可以按兵不动,干吗一听到消息,便连夜赶来支援?就算他是来帮助皇太极的,他为什么不直接攻城,还要在城外与皇太极连连血战?我们见过这样的叛徒吗?”

梁廷栋被问得哑口无言,只好转移话题:“袁崇焕擅自杀毛文龙,逼死王元雅,这总是不法行为吧?”

余大成说:“袁崇焕擅自杀毛文龙,的确不符合程序,但毛文龙确实犯下很多过错。再说,杀毛文龙之后,袁崇焕已经向朝廷认错,当时朝廷并没有追究,现在怎么才想起来追究?王元雅,明明是为国捐躯,他的死,怎么能记到袁崇焕的头上?仅凭这两点,杀掉袁崇焕?”

梁廷栋无语。

余大成继续说:“后金兵有多强大,皇太极有多狡猾,辽军在对抗后金军上,起多大的作用,你不是不知道。现在,我们仅听一面之词,就这样处理辽军主帅,辽军还有什么心情和后金军决战?现在最好的办法,只有放出袁崇焕,才能稳定辽军军心,再命令他戴罪立功,率辽军把后金军赶出境外,以证明自己无罪。这样做的好处有二:一是给皇太极严厉打击,二是能保存战斗力非常强的辽军。”

梁廷栋和余大成两个人,吵得脸红脖子粗。但是,不管余大成怎么说,梁廷栋就是不为所动。他不会带兵,但会做官。做官,在乎的是需要,而不是是非。

余大成说的这些,梁廷栋不是不懂,他也知道袁崇焕在此时的重要性。但是,梁廷栋认为,后金军劳师远征,粮草不济,一时半会儿不可能攻下北京城。全国各地的军队,已经起程支援北京。皇太极退兵,是早晚的事情。

袁崇焕的带兵能力,远在自己之上。在兵部,他永远是自己升官发财的强有力的对手,现在是搞倒他的最好时机。若放他出来,恐怕以后再也没有机会了。

梁廷栋心里这样想,嘴上不能这样说。他只能狡辩道:“辽军是大明政府的辽军,不是袁崇焕的私人卫队。少了袁崇焕,不是还有祖大寿吗?有祖大寿在,辽军就不会乱!”

余大成反驳道:“袁崇焕被抓受审,在祖大寿的接受范围之内。现在没有几个人替袁崇焕说话,再过几天,廷议判袁崇焕死罪,你觉得祖大寿还能接受吗?朝廷安在袁崇焕头上的那些罪名,祖大寿都参与过。现在袁崇焕被法办,祖大寿能不担心吗?反正也是个死,他能老实地等着挨刀吗?不反才不正常!”

无论余大成怎么劝,梁廷栋就是坚持崇祯是对的,不想为袁崇焕说一句话。对余大成这样不支持他的工作,怀恨在心了。梁廷栋下定决心,只要找到合适的机会,必须把余大成这样的人,赶出他的部门。

梁廷栋没有想到,祖大寿还真的应了余大成那句话,反出北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