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不调的饮食疗法
妇女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无定期,经期延长,月经过多或过少,均属于月经不调的范畴。见于多种妇科疾病。中医认为本病多因血热、气虚、血虚、血寒、肾虚、肝郁、肝肾不足等引起。
中医认为,月经不调与肝郁、脾虚、气滞血瘀有关。肝郁引起的内分泌紊乱、脾虚造成的营养不良等都导致月经不调。因此,对月经不调的食疗,应该以调养为主。
1.补中升阳粥
黄茂30克,人参5~10克,柴胡、升麻各3克,粳米30克,红糖适量。先煎黄芪、人参、柴胡、升麻,去渣取药汁,和粳米共煮为粥。加红糖调味。
【说明】每日1次,可连服7日。补气摄血,升阳举陷。适用于气虚月经过多,过期不止,色淡而清稀如水,面色苍白,气短懒言、心悸不宁,小腹空坠,肢软无力,食欲不振,舌质淡红,苔薄白,脉虚弱。
2.红花当归粥
红花、当归各10克,丹参30克,糯米100克,红糖适量。先煎上述诸药,去渣取汁,后人糯米煮粥,调入红糖即可。
【说明】每日2次,空腹食。养血活血调经。适用于月经不调属血虚血瘀者。
3.当归补血粥
黄芪30克,当归10克,粳米或糯米100克,红糖适量。将黄芪切片,与当归共煎,取汁去渣,再与洗净的粳米同入砂锅,加水适量,共煮为粥。加红糖调味。
【说明】分2次,温热服。益气补血。适用于气血不足月经先期,量多色淡,质地清稀,神疲倦怠,面色不华,气短心悸,小腹有空坠感,舌质淡,苔薄而润,脉沉虚无力。
4.牡丹花粥
鲜牡丹花60克(阴干品10~ 20克),粳米50克,白糖适量。先以米煮粥,待粥煮1~2沸后,加入牡丹花再煮,粥熟后入白糖调匀即可。
【说明】空腹服,每日2次。养血调经。适用于妇女月经不调,经行腹痛。
5.黑米阿胶粥
阿胶30克,黑糯米100克,红糖适量。先将黑糯米煮粥,待粥将熟时,放入捣碎的阿胶,边煮边搅匀,稍煮2~3沸,加入红糖即可。
【说明】每日分2次服,3日为1疗程,间断服用。滋阴补虚,养血止血,安胎,益肺。适用于血虚月经不调,及咳血,衄血,大便出血等。需要注意是,连续服用可有胸满气闷之感觉,故宜间断服用,脾胃虚弱者不宜多食。
6.两地槐花粥
生地、地骨皮、槐花各30克,粳米30~ 60克。将生地、地骨皮、槐花洗净煎水去渣取汁,与粳米共煮为粥。
【说明】每日1次,可连服3~5日。清热固经。用于月经过多,经色深红,或紫红,质地粘稠有块,腰腹胀痛,心烦口渴,尿黄,舌质红,苔黄,脉滑数。
7.益母草汁粥
鲜益母草汁、蜂蜜各10克,鲜生地黄汁、鲜藕汁各40克,生姜汁2克,粳米100克。先以粳米煮粥,待米熟时,加入上述诸药汁及蜂蜜,煮成稀粥即成。
【说明】每日2次,温服,病愈即停。滋阴养血,调经消瘦,解渴除烦。适用于妇女月经不调,功能性子官出血,产后血晕,恶露不净,淤血腹痛以及吐血,尿血,咳血,便血等。
注意事项:煮制时不宜用铁锅,大便溏薄者,脾虚腹泻者忌用。吃粥期间忌葱白、薤白及韭白。
8.牛肾粥
牛肾1对,阳起石、粳米各100克,盐、葱白、味精、胡椒各适量。将牛肾洗净,剖为2片,去掉肾中白膜筋,切细备用。葱白切细末,阳起石洗净砸碎,用纱布包扎入锅。加水煮汁,煮至2碗水时,去渣取汁,与粳米、牛肾同煮,以文火煮至米、肉烂时,放入调味品,搅匀即成。
【说明】每日空腹食,早晚温热服。温补命门,壮阳补肾。适用于月经不调,女子宫冷,瘕,及男子**。需要注意的是,阴虚血燥及热证忌用。
9.参芪白莲粥
人参6克,黄芪30克,大枣15枚,白莲子去心及粳米各60克。先将人参、黄芪用清水300毫升,文火煮取200毫升,去渣取汁,加入大枣(去核)、莲子、粳米共煮为粥。
【说明】每日1次,连服1周。益气摄血。适用于月经超前,量多,色淡,质地清稀,神疲倦怠,食欲不振,气短心悸,舌质淡,脉沉虚无力。
10.艾姜粥
干艾叶15克(鲜品30克),生姜10克,粳米50克,红糖适量。生姜、艾叶煎取浓汁去渣,与粳米、红糖加水煮为稠粥。
【说明】月经过后3日服,月经来前3日停。每日2次,早晚温服。温经止血,散寒止痛。适用于妇女虚寒性痛经,月经不调,小腹冷痛等。注意:凡阴虚血热者不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