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循善诱,水到渠成

在俄国十月革命刚刚胜利的时候,农民们打着火把集聚到世界著名的冬宫广场,要将象征沙皇暴政的冬官付之一炬,以解他们心中对沙皇的仇恨。一些有知识的革命工作人员出来劝说,但无济于事。

列宁得知此消息,立即赶到现场。面对着那些义愤填膺的农民,很恳切地说:“农民兄弟们,冬宫是可以烧的。但在点燃它之前,我有几句话要说,你们看可不可以呢?”

农民们一听这话,列宁同志并不反对他们烧,立即允诺道:“完全可以。”

列宁同志问:“请问这座房子原来住的是谁?”

“是沙皇统治者。”农民们大声地回答。

列宁同志又问:“那它又是谁修建起来的?”

农民们坚定地说:“是我们人民群众。”

“那么,既然是我们人民修建的,现在就让我们的人民代表住,你们说,可不可以呀?”

农民们点点头。

列宁同志再问:“那还要烧吗?”

“不烧了!”

农民们齐声答道,冬宫就这样保住了。

迁怒于物往往是情感质朴、思维简单化的一种表现,关键在于疏导。面对愤激的群众,列宁的五句循循善诱的问话,水到渠成地理清了群众思路,提高了其思想认识,保住了冬宫这座举世闻名的宏伟精美建筑。他所采取的步骤是,首先理解和赞同群众的观点,这样可以争取到引导群众的时间和机会;其次,正本清源,使农民们懂得,虽然冬宫原来是沙皇统治者居住的,但修建者却是人民群众,如今从沙皇手中夺过来回归人民群众,就应该让人民代表住,这个道理是可以服人的,因此农民们点了点头。列宁的最后一问,是强化迂回诱导的结果,让群众明确表态,“冬宫不烧了”,从而完全达到了说服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