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把握好的火候与分寸

领导在交代重要任务时,常常利用承诺作为一种激励手段,对下属而言这既是压力又是动力;对领导而言,心理上也感到踏实、稳定,他坚信“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如果领导在交代任务时忘记了承诺,或不好做出承诺,你应该提交涉,指出哪些是你应该得到的,这不是什么趁火打劫,领导也较容易接受。

王翦是秦始皇手下战功累累的大将,他协助秦始皇消灭晋王,赶走燕王,并数破楚军,但秦始皇对他疑心重重,嫌他功高盖主,因而在攻打楚国时有意重用李信将军,后来王翦称病告老还乡。李信在与楚军交战时受挫,秦始皇也只好放下架子赶到王翦面前谢罪并请他出山。王翦率兵60万出征,秦始皇亲自送到灞上,这一方面表示秦王对此次战役的重视,但同时也流露出来他对王翦掌握重权表示不放心的顾虑。于是,王翦在出发前,向始皇请求许多田宅园池。秦始皇问:“将军就要走了,为何忧虑贫穷呢?”王翦说:“作为君王的将军,即使有功也不能封侯,所以趁君王信任、重用和偏向我时,我得及时请求点好处为子孙造福。”始皇见王翦如此坦诚可爱,觉得放心不少,开怀大笑。王翦到了边关,又5次派人回都请求良田。有人觉得这样不妥,便问:“将军这样强请硬求未免太过分了吧。”王翦深谋远虑地说:“不然,秦王粗鄙而不信任人,现在倾全秦国的士兵而委任于我一人,我不多借机求田宅为子孙谋基业来巩固自己,反而会让秦王因此而怀疑我。”

王翦不愧为智勇双全的大将,同时也是一位交涉高手,可谓老谋深算。在接受重大任务前,当面向领导交涉,要求自己应该得到的,既表明你对完成任务充满信心,也能表明你既然如此“迫切”地要求了利益,那么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就会尽心竭力,至少在领导心目中能留下这样一种印象。

尤其是牵挂经济利益和好处的一些事情,领导也深明其中的利害,把这样的任务交给你去办他能不存疑心吗?比如你或许能在其中捞点回扣、作点手脚、收取礼品等等,领导都能胜算到,如果你接受任务时不声不响非常痛快,领导往往会认为“你这小子这么高兴地接受了,一定心存不良。”所以,你最好有话说在当面,有要求提在前面。

凡事都有一个分寸。有些人向领导提要求时不会把握分寸,因而引起领导的反感,在领导的心目中形成一个“这人爱讲价钱”的印象,这是很不聪明的。要想既争取了利益,又把握好适当的度,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不争小利。不为蝇头小利伤心动气,略显宽广胸怀、大将风度,在领导心目中形成“甘于吃亏”、“会吃亏”的好印象,在小利上坚持忍让为先。

按“值”论价,等价交换。最简单的例子,如你拉到10万元赞助费或为单位创利100万元,你要按事先谈好的“提成”比例索取报酬,不能扩大要求,但也不要让领导削减对你的桨励。

夸大困难,允许领导打折扣。“漫天要价,就地还钱”也是对付一些喜欢打折扣的领导的方法。有时你把困难说小了,领导可能给你记功小,给你的好处也少。因此,要学会充分“发掘”困难,善于向领导表露困难,要求利益时可以放得大些,比你实际想到的多一些,给领导一些“余地”,不给人造成你“想要多少就给多少”的想法。夸大困难和要求实在是一种必要的处事策略,关键问题是要把握住适当的时机和重要关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