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尽其用,人尽其才

孙中山先生在致李鸿章的信中曾说过:“深唯欧洲高强之本,不尽在于船坚炮利,垒国兵强,而在于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事者,富强之大要,治国之本也。”并坚信“以中国之人民材力,而能步武泰西,参行新法,其不过二十年,必能驾欧洲而上之。”可见中山先生对人尽其才的强调和重视。

因人器使的目的正是在于人尽其才。所谓工作效率,首要因素在于“人尽其力”,如果“匏瓜满腰,系而不食”,即使“任人唯贤”,也是徒劳。作好人尽其力呢?必得做到如下三条:

第一,用人之长。孙中山先生曾说过,如果人们“所习非所用,所用非所长”,必然“智者无以称其职”,“巧者易以饬是非”,提出要跟欧美入学习,“无论做什么事,都要用专家,比如练习打仗要用军事家,开办工厂便要用工程师,对于政治也知道要用专家。”“文学渊博者为士师,农学熟悉者为农长,工程练达者为监工,商情谙习者为商董。”只有这样,才能人尽其才,而“人既尽其才,则百事俱举;百事俱举矣,则富强不及谋也。”

但是,如果“地不同生”,而任之以一种,责其俱生不可得;人不同能,而任之以一事,不可责遍成。责焉无已,智者有不能给;求焉无厌,天地有不能赡也。所以英明的人任用人,“谄谀不迩乎左右,阿党不治乎本朝;任人之长,不强其短,任人之工,不张其拙。此任人之大略也。”意思是说,地不相同,而种植同一植物,不可能都长得茂盛;能力不同的人,而让其做一样的事,职责无界,即使是智能之士也有不尽其才,不果之事。所以,任人必因人器用,用其所长,而不能强人所难,用其所拙。

第二,择人任势。即根据事业发展过程中的不同情况,择其能应变自如、临机解决问题的人而任之,也可叫“因势择人”。因为,有这样一类人,他们尽管没有六韬三略以治军,满腹经纶以治政,但才思敏捷,能言善辩,应变能力较强,往往能够取胜于困难之中。晏子使楚,巧答楚王,不辱使命,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但是,如果不能因势而择人,那么不仅不能使其尽力胜任,甚至会招致失败。《三国演义》中记述,诸葛亮忽闻司马懿兵近街亭,急忙之中派马谡带兵前往,结果马谡不根据实际情况,面对强敌,错误决策,丢失重地街亭。使全军“陷于死地”,大败而回。可见马谡只知照搬兵书,而不能“临机应变”,因热决策,此错虽在马谡,而诸葛亮也有临事错择其人之责。而实际上,马谡并不是无能之辈,在诸葛亮率军征南之初,马谡曾就开发西南提出过一整套极其正确的建议,尤其是他的“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的战略思想,在后来的南征中起过极其重要的作用。可见,马谡确有其长,只是诸葛亮未能因势择人,是所谓“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也。

当然,物尽其用,货畅其流,人尽其才也与其他各种因素有关,诸如是否任之以专,是否组织得当,是否管理得法等,但择其重要者则是上述两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