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拓展海外市场

杜邦公司之所以大力拓展海外市场,一是由于市场竞争压力所迫,其次,也算是杜邦公司对传统祖训的进一步扬弃。以往,杜邦公司因为有同政府非同寻常的关系,国内市场就使他赚得盆满钵满,所以一直对海外市场不太尽心。但在国内市场被挤压,发展海外市场又让公司尝到了更大甜头之后,在利润的驱动下,杜邦很快就把这样的传统经营模式抛置脑后,加快了向海外拓展的步伐,将势力扩展到一切能取得经济效益的地区。杜邦积极拓展海外市场业务,建立大量的海外工厂。在他们拓展海外市场的最初阶段,杜邦公司都严格遵循了以下三条原则:

第一,杜邦公司不合资。在海外的工厂,资金全部归杜邦一家所有。

第二,一国一家。除德国和卢森堡之外,一个国家只设立一家工厂。

第三,一厂一品。在海外工厂,一家工厂只生产一种产品。

1970年,杜邦公司成立了远东有限公司,迅速将势力扩展到亚洲东部的一些国家和地区,包括中国香港、日本东京、泰国曼谷、中国台北等地。海外公司的发展使得杜邦海外公司销售额不断增长,1972年销售额达16亿美元,1978年,海外公司的销售额达到了杜邦公司总销售额的31%。

在杜邦的海外市场经营策略中,中国内地绝对是个不可多得的市场,杜邦公司对此十分重视,并抛弃了“海外三原则”制定了在华投资的三大战略,并以此为基础调整公司全球业务的发展策略。杜邦中国集团有限公司在成立初期,总裁查布朗就表示:“公司将每年在华投资1亿美元,还要将很多不在中国的业务的总部迁至中国内地,并加快培养优秀的本地人才。”此后,杜邦的确有计划地将不少业务中心迁至了中国,比如2002年,杜邦就将用于包装塑料和用于工业树脂,以及显示技术、采购部的亚太运营中心迁到了中国。

杜邦正陆续在华投资一些新的领域,诸如营养行业、食品行业等。中国的巨大市场空间对于杜邦公司产品强力的容纳度,反过来大大地刺激了杜邦公司对中国的投资,巩固了杜邦对拓展中国市场的信心。此后,杜邦在华投资的力度一直有增无减,投资已经成为杜邦在华的先锋策略。

请注意杜邦在华投资的历史:

1863年,杜邦与当时的满清王朝完成第一笔与中国的业务。

1920年,杜邦在上海的代办处成立。

1985年,成立杜邦北京办事处。

1986年,成立杜邦上海办事处。

1988年,杜邦中国集团有限公司在深圳成立。

1989年,深圳加工厂成立。

1990年,杜邦在华第一家合资企业——上海杜邦农化有限公司成立。

1992年,上海杜邦农化有限公司正式投产。

1993年,杜邦在华第二家合资企业——东莞杜邦电子材料有限公司成立。

1994年,杜邦在华第三家合资企业——上海杜邦光掩模有限公司成立。

1995年,杜邦在华第四家合资企业——杜邦纤维(中国)有限公司破土动工;

杜邦在华第五家合资企业——苏州杜邦聚酯有限公司成立;

杜邦在华第六家合资企业——杜邦青岛尼龙有限公司成立;

杜邦在华第七家合资企业——佛山杜邦鸿基薄膜有限公司成立。

1996年,杜邦在华第八家合资企业——三龙尼龙有限公司成立;深圳“特灵”工程塑料工厂、东莞杜邦电子材料有限公司、佛山杜邦鸿基薄膜有限公司投产。

1997年,上海杜邦光掩模有限公司正式投产;杜邦青岛尼龙有限公司正式投产;深圳“耐力丝”尼龙丝厂正式投产。

1998年,杜邦纤维(中国)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投产;杜邦一大源非织造布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杜邦在华第九家合资企业);苏州杜邦聚酯有限公司正式投产。

1999年,杜邦设在深圳的“特富龙( Teflon)”生产厂正式投产。

2000年,杜邦公司与连云港钟山氨纶有限公司于在北京正式签署协议,双方决定在大陆地区联合组建合资企业,生产通用氨纶产品。

2001年,杜邦云梦蛋白有限公司成立。

到2004年为止,杜邦公司在华投资超过6亿美元。32家独资及合资企业的产品涉及化工、农业、食品与营养、电子、纺织等多个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