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下岗女工的光荣

1996年夏季,山西纺织女工刘香丽下岗了,由于丈夫单位也不景气,工资太少,9岁的女儿正在上学,她决定先找一份工作贴补家用。刚开始,她在一家饭店打工做了几天前台服务员,人家嫌她普通话说得不好。虽然身材匀称,面容漂亮,但也不顶用。她只好找到经理,央求着另给一份工作。经理心软了,便安排她到饭店的中餐部干洗碗工,虽然苦点,但每个月也有四五百元的收入,这对于本来勤劳的刘香丽来说根本算不了什么。她每天8点上班,打扫洗刷房间,等到午后,才能洗碗,晚上往往要干到十一二点。干了近两个月,刘香丽发现腰常常痛,有时干不了多久,便痛得只好直起腰来活动几下。回到家,上床脱衣服很困难,丈夫劝她辞职职算了,刘香丽不干,说吃点苦算什么。说来也巧,有天下午,刘香丽洗了一个钟头的碗,腰又痛了起来,在搬送一摞碗时,不小心脚下一滑,摔了一跤,碗全摔碎了。而中餐部的小老板不但不安慰她,反而大训一通,扣除半个月的工资后,把她辞退了。

刘香丽又气又委屈,一连在家里躺了几天,最后,还是几个小姐妹开导她,她终于想通了,谁叫咱在人家屋檐下呢!

有家广告公司招人,她去应聘,经理见她虽然年龄大点,但气质好、人也漂亮、有成熟感,便以每月500元的工资聘用了她。公司经理姓赵,对刘香丽很器重,她也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公司有些业务要去应酬,她便常常陪客户下馆子,去舞场,上歌厅。有些客户不地道,便常借着酒劲企图非礼。她很气愤,要辞职。经理不停地讲好话,让她为了公司的利益,忍着点。不过以后碰到这种场合,她总是尽量少去或借故走开。

但有一次,一个大客户实在太无礼,刘香丽气愤地狠狠打了他一耳光。这次她下定决心,回到家死活也不去公司了。经理请了几次都没成。为了尊严,她再一次失业了。

刘香丽失去工作后,又漫无目的地在大街上转了起来,无意中发现邮局门前的转弯处,有一位老人在摆地摊。她走上前一看是些古铜镜、麻钱、铜元等各类古董。她问老人:“老伯,这些东西能卖吗?”老头看了她几眼,没有言语。她不好意思地走了。晚上她想起家中柜子里有许多麻(铜)钱,就问丈夫,丈夫说,少见多怪,那铜钱是咱妈藏的,这叫古币,现在时兴收藏,搞收藏一样挣钱。

刘香丽像忽然开窍一样,不顾腰痛的毛病,每天做完家务后,都要到邮局门前老人的地摊看上一会儿,不停地问这问那。渐渐熟路了,老人便不再保守,于是很热心地告诉她:“目前,收藏的范围很广泛,有千百种之多。中国盛行的十大藏品有:邮票、火花、字画、烟标、钱币、参观券、纪念章、报纸、磁卡、小人书等。收藏可积累知识,陶冶性情,开阔眼界。但收藏要有目的,讲究效用,不宜凑‘热’。收藏也是一种科学,要有一定的知识,方法要讲究,分类应系统,藏用需结合。搞收藏致富的人也不少。”一席话使刘香丽长了不少见识,原来老人叫尚有法,曾在北京一家古董行工作,对古董十分在行,现退休在家,无事摆摆地摊,安度晚年。

回到家里,刘香丽像着了魔似的,在家里翻箱倒柜,整理出旧粮票、旧布票、毛泽东像章、古钱币,连女儿小时候的尿布她都翻出来,说可以当藏品。逗得丈夫哈哈大笑,说:“家里能有什么,要收藏得走出去广泛搜集。”刘香丽眼前一亮,说道:“何不开间古玩店,试一试。”丈夫见她当真起来,就说:“好吧,你打听一下,开这样的店得什么手续,能不能开。再者,你明天可以回乡下去一次,咱妈手上可能有很多古玩、名人字画之类的。”“真的!”刘香丽高兴得打了丈夫一拳:“你们家怎么会有这东西?”丈夫笑着说:“不懂了吧,实话告诉你,我可是名门之后,我爷爷是清朝末代的举人,家里古董字画多得是,前段时间说要把东西交给我,我想也没用,就没急着去,刚好你用得着,回去一来看看咱妈,二来把东西带来。”

刘香丽回到乡下,收获不小。家中原来藏有许多古董,婆婆给她讲了许多关于收藏的事,并教她怎样鉴别真假字画、古玩等,半个月时间就像上了10年学一样,刘香丽大长了见识。

回到城里,她首先找到了邮局门前摆地摊的尚老伯,并拿了一幅字画,让他鉴别。尚老伯是个行家,一看就知字画的真迹,并告诉她鉴别字画的三要素:先看落款,看一下用笔的起始程序,轻重缓急,当时作者的情绪等;二看印章使用的时期及印章由谁刻的;三看整体内容,作品的神韵、风格以及作品的年代。包括用墨、用色、用笔、构图、用纸等,已经小有经验的刘香丽听后,更坚定了在古董业闯**一番的信心。

在尚有法老人的大力协助下,刘香丽的“生宝斋”开业了。这是永济市第一家集书画收藏、古字画修复、字画装裱、古玩买卖、奇石购销、邮品寄卖于一身的店铺。身着高雅的浅绿色西装的刘香丽光彩照人,微笑着迎接着南来北往的顾客。她聘请了尚有法老先生坐堂过往字画、古玩的鉴定和估价。尚有法老人的书法在北京、天津一带很有名气,归乡后,很少在外亮笔,所以本地人知人甚少,老人亲自为刘香丽写了一幅中堂为生宝斋增色添香。

1998年春,北京的一位副部长来此视察,在车上看见“生宝斋”这个小店,忙叫停车。此人也爱好书画古玩之类,信步来到店里,发现尚老先生写的中堂,连说好,功底深,笔法妙,字质神。一看才知是当年名显京津的尚老先生真迹,忙求几幅字墨。此后,该店名声大扬,当地政府官员、社会名流有事无事都来店内求得尚老先生的真迹。刘香丽得老人真传,装裱水平也显一流。俩人配合默契,一个写,一个裱,可称一绝。

有一次,尚老先生进京会友。刘香丽接了一笔生意,为一家南方来的客户装裱几幅古字画。她一时性急就全套接手,因对方用纸太差,使她装裱中出现差错,为了声誉,刘香丽如数赔了对方的损失。当尚老先生回乡后,才知这是收藏业中的骗术,刘香丽懊悔不已。这以后,刘香丽更加用心钻研古董艺术,鉴赏能力日趋成熟。

又有一次,一个顾客寄卖一只铜镜,她小心地查找图鉴,进行鉴定,在一细微处,发现了破绽,骗子见无机可乘,灰溜熘地走了。

经过时间的洗礼,刘香丽成功了。生意越做越红火,她还招收了5名下岗姐妹,来店里工作,并资助了一名困难女童上学。1998年,她被授予山西省“三八红旗手”的称号,并当选为地市两级人大代表、青联常委、市收藏协会主席。昔日一个下岗的纺织女工,经过艰苦地拼搏,如今已成为名声响遍秦晋豫三省收藏界的商界精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