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自己打败自己

小满是一位颇有文学才华的湘西青年。我们认识他时,我们一起在广州某报社做送报员,工作很辛苦,薪水也仅够糊口。那时,对文字同样的痴迷使我们成了好朋友,我们狂热地写稿、投稿,时常有文章刊发在《广州时报》、《南方都市报》等媒体上。三年前,我揣着一大叠刊有我作品的样刊、样报辞去送报员的工作,开始再次求职的生涯。临走时,我邀请小满和我一同离开,一同去找一份编辑工作——我认为这份工作更适合我们。小满没有答应,他说怕自己不行。

我辞去送报员的工作后,在磕磕碰碰中度过了大约半年的时间。其间到一些小报社、小杂志当过编辑,不停地换工作。尽管这半年并没真正找到一份稳定、心仪的编辑工作,但我也由此学会了一些以前我所不懂的编辑知识。在求职与工作的过程中,我得到了成长,更增添了信心。2002年春节过后,我被一家文化公司以较好的待遇聘为编辑,职业生涯由此掀开了新的一页。而此时小满还是在起早贪黑地做着他的送报员。虽然工作不分高低贵贱,但我们有理由选择更适合自己发展的工作。我认为小满的职业生涯并不成功,而造成这一切的原因是他缺乏自信。

要想事业成功、生活幸福,是重要的是要有积极的自我形象,要敢于对自己说:“我行!我坚信自己!我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人!”

1862年9月,美国总统林肯发表了将于次年1月1日生效的《解放黑奴宣言》。在1865年美国南北战争结束后,一位记者去采访林肯,他问:“据我所知,上两届总统都曾想过废除黑奴制,《宣言》也早在他们那时就起草好了,可是他们都没有签署它。他们是不是想把这一伟业留给您去成就英名?”林肯回答:“可能吧。不过,如果他们知道拿起笔需要的仅是一点勇气,我想他们一定非常懊丧。”林肯说完匆匆走了,记者一直没弄明白林肯这番话的含义。

直到1914年林肯去世50年后,记者才在林肯留下的一封信里找到了答案。在这封信里,林肯讲述了自己在幼年时的一件事:“我父亲以较低的价格买下了西雅图的一处农场,地上有很多石头。有一天,母亲建议把石头搬走。父亲说,如果可以搬走的话,原来的农场主早就搬走了,也不会把地卖给我们。那些石头都是一座座小山头,与大山连着。有一年父亲进城买马,母亲带我们在农场劳动。母亲说,让我们把这些碍事的石头搬走,好吗?于是我们开始挖那一块块石头。不长时间就搬走了。因为它们并不是父亲想像的小山头,而是一块块孤零零的石块,只要往下挖一英尺,就可以把它们晃动。”林肯在信的末尾说:有些事人们之所以不去做,只是他们认为不可能。而许多不可能,只存在于人的想像之中。

这个故事很有启迪性。它告诉大家,有的人之所以不去做或做不成某件事,不是因为他没这个能力或是客观条件限制,而是他内心的自我形象首先限制了他,是他自己打败了自己。

一些成功学研究大师分析许多人失败的原因,不是因为天时不利,也不是因为能力不济,而是因为自我心虚,自己成为自己成功的最大障碍。有的人缺乏自信,总觉得自己这也不是、那也不行,对自己的身材、容貌不能自我接受,时常在人面前感到紧张、尴尬,一味地顺从他人,事情不成功总觉得自己笨,自我责备,自我嫌弃;有的人缺乏自信心,怀疑自己的能力;有的人缺乏安全感,疑心太重,对他人的各种行动充满戒备;有的人缺乏胜任感,工作中缺乏担当重任的气魄,甘心当配角;也有的人反其道而行之,为掩饰自己的缺点或短处,夸张地表现自己的长处或优点……这些人面对的真正敌人是他们自己。

每个人在一生之中,或多或少总会有怀疑自己或自觉不如人的时候。研究自我形象素有心得的麦斯维尔·马尔兹医生曾说过,世界上至少有95%的人都有自卑感,为什么呢?电视上英雄美女的形象也许要负相当大的责任,因为电视影响人心的作用实在太大了。

有些人的问题就在于太喜欢拿自己和别人比较。其实,你就是你自己,根本不需要拿自己和任何其他人比较。你不比任何人差,也不比任何人好,造物者在造人的时候,使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不与任何其他人雷同的。我们不必拿自己和其他人比较来决定自己是否成功,应该是拿自己的成就和能力来决定自己是否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