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的七大误区

一个公司如果不会理财,即使赚了钱,也会白白流失。毕竟开源还需节流。小公司理财不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不进行财务核算

小公司通常很少对财务做整体的规划,在开业前很少会预估营业额,也不拟订年度预算和销售计划,因此在成本和利润的控制上,往往不得要领。

只重视现金的赚赔,忽略实际经营的盈亏,是小本经营者的经营误区。以一家礼品公司为例,老板一直觉得生意很好,每天都有现金盈余,所以每个月都慷慨地发奖金给员工,但年终一结算,却发现亏损不少。探究其中原因,原来是未将当初投入的设备和人力(老板本身的薪资)费用算进成本。好的财务管理不只可以避免亏损,还可能使原来每个月2万元的盈余增加为3万元。

2.赊账过多

小公司做生意,以现金交易为好,不宜赊销。如果赚1000元的货是赊销的,不如赚800元的货是现金交易的好。这里所说的现金交易,包括开户单位和个人利用转账方式进行结算。有许多谚语是说明这一问题的,如:“船家不打过河钱”、“现有小钱50,胜过以后大钱100”、“隔夜的金子,顶不上当日的铜”、“立着放债,跪着讨钱”、“赊出容易,收回艰难”、“本小利薄,赊欠不得”等。

相对而言,做生意卖货,现金交易和赊销,后者较前者利少弊多:一是影响资金周转,二是减少利润,三是不能按时交税,四是讨账占用人力、财力,五是赊出容易,收回困难,六是往往因人事的变动和对方公司的变化,造成呆账、瞎账、坏账,有的可能一分钱也收不回来。

3.不重视资金周转

资金是小公司的血液。人体要靠血液在周身循环流动,为全身的器官提供营养;公司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也必须有一定的资金作保证,才能维持正常的运行。资金周转速度慢,将给小本经营者带来很大的被动。

北京郊区有一家配件厂,一年前与另一个组装车的厂家订了供应配件的合同。按成本计算,所供应的20多种配件,利润率可以达到30%,经济效益是相当可观的。但对方要求所订的配件,要按照组装汽车的数量分批供应,随要随供,要多少供多少。这个条件,看上去并不苛刻,但执行起来,却给配件厂带来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原来对方组装汽车用的是进口发动机,每次进口的批量不等,进得多,需要的配件量大,配件厂加点加班突击生产才能供得上;进得少,需要的配件量小,配件厂平时生产出来的产品就压在厂里,一年之内,这些配件的原料和成品长期占用着资金200多万元。厂内缺乏流动资金,其他生产项目都被迫停了下来。经营者只注意了单项生产的利润,忽略了资金占用这个因素,结果给自己造成了非常被动的局面。

4.开支过大

大家都知道利润等于销售额减费用,利润和费用是呈反比的。如果费用低,利润就高,如果费用高,利润则低。费用与资金控制紧密相关,而现在许多小公司的老板脑子里不知道如何管理资金,忽视对资金的控制,造成费用节节上升,而利润却不断不降。

著名的风险资本家弗雷德·阿德勒说:“我的一个‘定律’是:成功的可能性与私营公司老板办公室的大小成反比。”一味地追求豪华舒适的办公室、办公桌,出入豪华汽车,在高级饭店里摆宴,再加上一些名誉性的花销,开支巨大,将宝贵的资金用在消费而不是用在生产上。资金管理盲目,成本高,销路缩小,利润不可能提高。

一位女老板在她第一次创业失败时说:“我如果再次办公司,驾驶的会是一辆小型货车,而不是奔驰。”简单的话语中包含了一条道理:节约资金是创业的第一步。

5.铺张浪费

商品经营中的浪费是人们不易觉察到的,它就像一个无形的黑洞,随时都可以把整个公司吞噬掉。作为资金十分有限的小本经营者如果不注意这一点,必然会造成经营上的失败。作为小本经营者,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和制定良好的制度来降低成本。

6.认为负债都是坏事

从幼年开始到成年,我们曾经反复昕到,并且也深信不疑:欠债是件坏事,如果办得到,千万不可以欠别人的钱。为了买东西应该先积存了足够的钱,然后才去购买,这听起来是对的,但是却只是部分正确。负债有时是件好事,这尽管同我们自幼就认定的道理有所抵触,但却是千真万确的事实。

从根本上讲,有两种负债:消费负债和投资负债。消费负债指你为出去度假或买一只新手表而借钱;投资负债却是另一回事,这时你借钱不是为满足近期需要,而是为了最终创造财富。

总之,“等有钱时再扩大业务”,这听起来很负责任,但实际上却是不合时宜的想法。为了让公司飞跃发展,你一定要在必要时扩展业务,否则就会造成经济损失,而由于扩展业务是需要资本的,这样就会心甘情愿地举债,不再把借债当做烦恼的事情,而当做一种杠杆——当做使业务从地面起飞的方法。

7.抓不住利润的源头

小公司利润的源头在哪里,毫无疑问生产是利润产生的起始点。这是勿庸置疑的,想想看,没有产,哪有销;没有销,又从哪里赚钱呢?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生产管理是管理的第一步,“产”出效益,效益首先是来自于生产的。

当然并不是每个小公司都涉及生产领域,拥有自己的产品,但每个公司都有“产”出效益的问题——只是这个“产”的具体含义不同。有的小公司开设了自己的工厂,它的“产”很好理解,主要是指它生产的产品(当然也有服务)。另外还有许多小公司并没有自己的工厂,那么它们的“产”主要就是指它们的服务。不管是开工厂卖产品也好,还是开公司卖服务也好,抓管理从抓“生产”人手,“产”好才能效益好这是不变的真理。

如何“产”出效益,节省人手总是最先想到的,其实这也是最容易付诸行动的管理。在进行生产时,时时想到节省:想办法节省原材料、节省能源、节省空间……这些都是降低成本的必要考虑。节省原材料,就要从设计的刹那间开始,从模具开发开始,就要了解购买哪一种原料,怎样的厚薄、尺寸最为有利。

节省能源就是节省水、油、电等等。举一个最容易想到的例子,工厂有很多灯,通常很多工厂是一个开关管一大片。但是在生产线上,有时这个部门要加班,而那个部门不需要加。结果,一个开关一拉起来,亮一大片,造成无谓的浪费。所以应该是,一个开关控制一盏灯。

节省空间就是注意空间的再利用。在台湾,现在很多的厂商,为了省空间,生产线尽量立体化,而香港的工厂,因为都是建在楼房里面的,所以它的生产线、输送带都立体化。台湾的宏碁电脑,为了省租金,把办公室由豪华的台北市地产中心迁到桃源。这样省下的租金就可以作为奖金,起到鼓励员工士气的作用。当然,有些产业必须在豪华地段,有面子,有形象,无论多贵的地段也必须进去。

做好节省工作,争取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收益,这当然是“产”出效益的第一步,但绝不是全部。要想让“产”带来更多更大的效益,还要开动脑筋,从各方面人手想办法,以期用综合管理让同一生产过程产出更大利益。

只要抓好了利润的源头,小公司就能用最经济的办法获得成本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