淹死的大多是游泳的高手

在这个世界上,处境最糟糕的往往不是那些没有半点本事之人。反倒是那些有点本事的人,更容易失足跌人深渊。这就像“旱鸭子”不易淹死,因为他总是离水远远的。而水性好的人,喜欢炫耀自己的水性,或者因为水性好而疏忽大意,结果“淹死的都是游泳好手”。

因此,在《管子·枢言》中,管子认为:“人之自失也,以其所长者也。故善游者死于梁池,善射者死于中野。”梁池是指桥下水流湍急处。善游泳的自恃游泳技术高超,无惧险境,结果被卷入漩涡中死去。善射的自恃箭术精准,老在野外射鸟兽,结果被猛兽所害。这就是人的“失”为什么来自于长处的道理。

在泰国有不少酷爱蛇、以耍蛇为生的人,34岁的布阿奇(音译)就是其中最为著名的表演者之一,他曾经创造过与蛇同居时间最长的吉尼斯世界纪录,被许多人誉为“蛇王”。然而,正是这位天天与蛇打交道的蛇王,却在2004年3月的一次日常表演中,被眼镜蛇意外地咬伤致死。布阿奇在很普通的表演中,被自己的眼镜蛇咬了一口。二般人被眼镜蛇咬伤后,肯定会采取必要的绑扎以及放血措施后,在第一时间里到医院进行治疗。作为一代蛇王的布阿奇却“艺高胆大”,他被咬伤后,不但没有采取任何措施,甚至还继续着自己的表演,直到晕倒在地抽搐不止。等到人们才手忙脚乱把布阿奇送进了曼谷东北部的一家医院,他已经已经没有呼吸了,心脏也停止跳动了。

布阿奇玩蛇十多年来,遭各种蛇咬伤400余次。第一次被咬伤后他没有去医院,结果伤口在几天后痊愈。以后他又多次遭蛇咬伤,最惨的一次是两天内遭6条蛇咬伤,使他昏迷不醒,送到医院急救并躺了一个月。最惊险的一次是他曾被眼镜蛇咬到头部,医院宣布了他的死亡,但几天后亲友把他的遗体运往庙宇准备火化时,他的身体突然开始活动,然后经过一番治疗,又奇迹般地起死回生,恢复了健康。

布阿奇正是因为拥有如此傲人的资本,才敢于无视眼镜蛇的伤害。但这一次,蛇将他的生命定格在34岁,一个风华正茂的年龄。耍蛇者终于死于蛇,再次为“善游者死于梁池,善射者死于中野”这句睿智的名言作了一个有力的注脚。

能而示之以不能

人人都喜欢当强者,但强中更有强中手。一味地好强,自有强人来挑战你,还不如在适当的时候示弱效果好。在强者面前示弱,可以消除他的敌对心理。谁愿意和一个明显不如自己的人计较呢?当“强”与“弱”出现明显的差距时,自认为的强者若与弱者纠缠,实在是把自己的身份与地位降低。就像一个散打高手,根本就不屑于和一个文弱书生动手——除非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之下。再举一个例子,如果一个不懂事的小孩骂了你,你会和他对骂吗?肯定不会,除非你也是一个小孩,或者你自愿成为一个只有小孩心胸的成年人。

《孙子兵法》中有云:“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这里所谓的“能而示之不能”,是指有能力却故意装作没有能力的样子。

三国时期的陆逊,是东吴继周瑜、鲁肃、吕蒙之后的又一个声望颇高、功绩卓著的将领。他智勇兼备,武能安邦,文能治国,并且品质高尚。孙权把他比做成汤之伊尹和周初之姜尚。就是这么一个有才能之人,在夺取荆州一战中,不停以卑下的言辞写信吹捧关羽。关羽收到陆逊吹捧自己的信后,认定23岁的陆逊是一个百无一用的书生,对东吴军队完全丧失警惕,全力对付曹操。这样,吴军才得以白衣渡江,兵不血刃地轻取荆州。

兵不厌诈,战争终归是以成败论英雄的。人世间的事情也许没有两军交战时那么惨烈,但人与人之间交锋的复杂程度丝毫不亚于战争。因此在某些特殊的场合和情境下,还是需要装装无能的。

曾有一位记者去采访二位政治家,原本打算搜集一些有关他的一些丑闻资料,作一个负面的新闻报道。他们约在一间休息室里见面。在采访中,服务员刚将咖啡端上桌来,这位政治家就端起咖啡喝了一口,然后大声嚷道:“哦!该死,好烫!”咖啡杯随之滚落在地。等服务员收拾好后,政治家又把香烟倒着放入嘴中,从过滤嘴处点火。这时记者赶忙提醒:“先生,你将香烟拿倒了。”政治家听到这话之后,慌忙将香烟拿正,不料却将烟灰缸碰翻在地。

平时趾高气扬的政治家出了一连串洋相,使记者大感意外,不知不觉中,原来的那种挑战情绪消失了,甚至对对方怀有一种亲近感。

其实,整个出洋相的过程,都是政治家一手安排的。政治家都是深谙人性弱点的高手,他们知道如何消除一个人的敌意。当人们发现强大的假想敌也不过如此,同样有许多常人拥有的弱点时,对抗心理会不知不觉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同情心理。人一旦同情某一个人,是不愿去打击他的。

除了在强者面前要学会示弱外,在弱者面前我们也应该学会示弱。在弱者面前示弱,可以令弱者保持心理平衡,减少对方的或多或少的嫉妒心理,拉近彼此的距离。在弱者面前如何示弱呢?

例如:地位高的人在地位低的人的面前不妨展示自己的奋斗过程,表明自己其实也是个平凡的人;成功者在别人面前多说自己失败的记录、现实的烦恼,给人以“成功不易”、“成功者并非万事大吉”的感觉;对眼下经济状况不如自己的人,可以适当诉说自己的苦衷,让对方感到“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某些专业上有一技之长的人,最好宣布自己对其他领域一窍不通,**自己日常生活中如何闹过笑话、受过窘等;至于那些完全因客观条件或偶然机遇侥幸获得名利的人,完全可以直言不讳地承认自己是“瞎猫碰上死耗子”。

装傻的人有好命

人们常说:傻人有傻命。为什么呢?因为人们一般懒得和傻人计较——和傻人计较的话自己岂不也成了傻人?也不屑和傻人争夺什么——赢了傻人也不是一件什么光彩的事情。相反,为了显示自己比傻人要高明,人们往往乐意关照傻人。因此,傻人也就有了好命。

和傻人相对应的是聪明人。大多数人都想给自己建立一个聪明人的形象,唯恐别人不知道自己聪明,便处处表现自己的聪明。这种唯恐天下人不知道自己聪明的人,只能算是一个精明人。就像那些处处拿钱炫耀的人,再有钱也只能叫暴发户而不能成为贵族。

精明人因为精明,对身边有利害关系的人总是有一种潜在的威胁。人们时时提防他,处处打压他。明代政治家吕坤以他丰富的阅历和对历史人生的深刻洞察,在《呻吟语》中说了一段十分精辟的话:“精明也好十分,只需藏在浑厚里作用。古今得祸,精明人十居其九,未有浑厚而得祸。今之人唯恐精明不至,乃所以为愚也。”《红楼梦》中的王熙凤,不可谓不精明,结果是机关算尽反误了卿卿命!

真正的聪明人在适当的时候会装装傻。明朝时,况钟从郎中一职转任苏州知府。新官上任,况钟并没有急着烧所谓的三把火。他假装对政务一窍不通,凡事问这问那,瞻前顾后。府里的小吏手里拿着公文,围在况钟身边请他批示,况钟佯装不知所措,低声询问小吏如何批示为好,并一切听从下属们的意见行事。这样一来,一些官吏乐得手舞足蹈,都说碰上了一个傻上司。过了三天,况钟召集知府全部官员开会。会上,况钟一改往日愚笨懦弱之态,大声责骂几个官吏:某某事可行,你却阻止我;某某事不可行,你又怂恿我。骂过之后,况钟命左右将几个奸佞官吏捆绑起来一顿狠揍,之后将他们逐出府门。

还有一个著名的装傻高手,叫李忱。他的装傻不但保全了自己的性命,还因傻而坐上了龙椅。李忱是唐朝第十一位皇帝(不计武则天)唐宪宗的第十三子,因为自幼笨拙木讷,在皇子当中非常不起眼。长大后,李忱更是沉默寡言,形似弱智。因为他与九五之尊的形象相差太远,所以在一次又一次权利倾轧的刀光剑影中安然无恙。

命运在李忱36岁那一年来了一个华丽的转身。会昌六年(846年),唐朝的十五位皇帝唐武宗因为食方士炼的所谓仙丹而暴毙。国不可一日无主,谁来当继任皇帝呢?当时,朝廷里宦官的势力很强,这些宦官们为了能够继续独揽朝政、享受荣华富贵,首先想到的就是找一个容易控制的人上台。他们斟酌来斟酌去,发现有点弱智的李忱是最好的人选。于是,身为三朝皇叔的李忱被迎回皇宫,黄袍加身。

居心不良的宦官们的算盘打得很好。但他们显然低估了李忱的能耐。李忱登基后,将专权的宦官们一一清理,并精励治国,使暮气沉沉的晚唐呈现出“中兴”的局面,以至于被后人称之为“小太宗”。

精明人成功起来的确会难一些。你的对手会因为你的精明而时时琢磨着你、防备着你,甚至于反过来用更加的精明的方法来算计你。就是和你在同一个阵营中的人,也往往因为觉得你有不错的资质,对你的期望过高。显然,过高的期望一旦落空,失望也同样是“过高”的。

——如此看来,人还是傻一点好。不够傻的话,就装装傻吧。

装傻,看似愚笨,实则聪明。人立身处事,不矜功自夸,可以很好地保护自己,即所谓“藏巧守拙,用晦如明”。不过,人人都想表现聪明,装傻似乎是很难的。这需要有傻的胸怀风度。《菜根谭》说:“鹰立如睡,虎行似病。”也就是说老鹰站在那里像睡着了,老虎走路时像有病的模样,这就是他们准备猎物吃食前的手段,所以一个真正具有才德的人要做到不炫耀,不显才华,这样才能很好地保护自己。

装傻还需要出色昀表演才能:拿出来表演的,是为了愚人耳目,真功夫却不可告人。或者装疯,或者装哑,或者装傻,或者装不知道。宗旨只有一个,那就是掩藏真实目的;要求也只有一个,即逼真,使旁观者深信不疑。

既是演戏,除了演技之外,最重要的是自信。自信自己会成功,自信自己确能愚人耳目,自信自己演技胜人一筹。这样,演起戏来才会面不改色心不跳,沉着冷静,应付自如,仿佛完全进入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