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事情怎么样,总要保持本色

爱默生在《论自信》中这么说:“在每一个人的教育过程中,他一定会在某时期发现,羡慕就是无知,模仿就是自杀。不论好坏,他必须保持本色。”

玛利亚太太从小就特别敏感而又腼腆。她的身体一直很胖,而她的一张脸使她看起来更胖。玛利亚有一个很古板的母亲,总是将玛利亚打扮得老土而又落伍。这更加加重了玛利亚的自卑感。

长大之后,玛利亚嫁给一个比她大好几岁的男人。她丈夫一家人都很好,也充满了自信。玛利亚尽最大的努力要像他们一样,可是她做不到。他们为了使玛利亚开心而做的每一件事情,都只是令她更退缩到她的“壳”里去。玛利亚变得紧张不安,躲开了所有的朋友,情形坏到她甚至怕听到门铃响。

玛利亚认为自己是一个失败者,又怕她的丈夫会发现这一点,所以每次他们出现在公共场合的时候,她假装很开心,结果常常做得太过分。事后,玛利亚会为这个难过好几天。最后难过到使她觉得再活下去也没有什么意义了,玛利亚开始想自杀。

后来,是什么改变了这个不快乐的女人的生活呢?只是一句随口说出的话。随口说的一句话,改变了玛利亚的整个生活,使她完全变成了另外一个人。有一天,她的婆婆正在谈她怎么教育她的几个孩子,婆婆说:“不管事情怎么样,总要要求他们保持本色。”

“保持本色!”就是这句话!在那一刹那间,玛利亚才发现自己之所以那么苦恼,就是因为她一直在试着让自己适合于一个并不适合自己的模式。玛利亚后来回忆道:“在刹那间我整个改变了。我开始保持本色。我试着研究我自己的个性,自己的优点,尽我所能去学色彩和服饰知识,尽量以适合我的方式去穿衣服。主动地去交朋友,我参加了一个社团组织——起先是一个很小的社团——他们让我参加活动,使我吓坏了。可是我每一次发言,就增加了一点勇气。今天我所有的快乐,是我从来没有想到可能得到的。在教育我自己的孩子时,我也总是把我从痛苦的经历中所总结的经验教给他们:‘不管事情怎么样,总要保持本色。…

在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中,宰相波洛涅斯曾这样说道:“最最重要的是忠于你自己。你只要遵守这一条,剩下的就是等待黑夜与白昼的交替,万物自然地流逝;倘若果真有必要忠于他人,也不过是不得不那样去做。”

做人生的本色演员

王宝强是一个地道的农家娃,小学没有毕业就去少林寺学武功。他没有帅气的外表以及精湛的演技,傻傻乎乎、大大咧咧、普普通通。为了实现自己的演员梦,他在北影厂的门口蹲候三年。几年后,这个要文化没文化、要外形没外形、要演技没演技的农村娃一夜成名。这不禁引起了很多人的纳闷与不服:王宝强,你究竟凭什么那么红?

在银幕上,长得英俊潇洒或花容月貌的演员,可以成为偶像派而成功。戏路很宽、多才多艺的演员,可以成为演技派而成功。除此以外,还有一类演员,那就是本色演员,像王宝强一样,靠自己的本色表演来成功。从《盲井》中的少年矿工,到《天下无贼》中的傻根,到《暗算》中的瞎子阿炳,到《士兵突击》中的许三多,再到《集结号》中的姜茂才,王宝强始终走的是一条“傻根”式的本色之路。在很大程度上,王宝强饰演的就是自己,因此他不需要演技也能演得那么自然、贴切。

《暗算》导演柳云龙这样评价王宝强:“从没学过表演的王宝强,身上有那种特别本色的感觉。”《士兵突击》导演康洪雷对王宝强这样说:“成功的最后两级台阶,不是能力、不是学识、不是学历、不是人际关系,恰恰是你生命最原生态的那个东西,是你的本质。”这些评价,都揭示了王宝强的本色与成功之间的密切关系。

“人生如戏”,这是一句老得掉牙的话,代代流传只因话中有真义。在人生的舞台上,什么叫“本色演员”呢?就是确定能扮演的角色符合本我,不用经常戴着面具去迎合事业与生活的需要,甚至可以张扬自己的个性,并最多地用到自我习惯的思维方式、行为模式。

功成名就的王宝强,在戏里戏外都保持着一贯的憨厚、纯朴与谦卑。2008年7月下旬,王宝强作为嘉宾“老师”,参加了某报《名人堂》的讲堂,讲述自己的励志故事。按以往惯例,嘉宾坐在台上开讲,多少有一点优越感。但王宝强没有,他开口就是“叔叔、阿姨、老师好”,接着就是一脸“傻根”式的笑。王宝强的憨厚只是实话实说,但或许是因为我们身边充斥有太多虚假的语言、华丽的说辞,反而让王氏实话显得很珍贵。在他参与拍摄《李米的猜想》期间,剧组让演员们都不要把剧情透露出去,王宝强牢记在心。在《名人堂》有位观众想让他透露一点影片的内容,是不是在其中演一个反派?会不会颠覆以前的形象?王宝强笑嘻嘻地回了五个字:“他们不让说。”没有常见的外交辞令及那么让人折服的口才,却又是如此让人听后心里熨帖。

在迷离纷乱的社会,保持本色,活出自我变得越来越困难。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应该在不违背原则的情况下遵从自我意愿,充满自信地在他人面前展现一个真实的自我,不必为讨好他人而刻意改变自己,尽力成就一个真实的自我。坦诚待人,以自信的步伐行进在人生路上。

一个真正与时代共舞的人,不会因场合或对象的变化,放弃内在特质而盲目迎合他人。我们应该作为自己出现,不为任何而变。身边有些人,他们总觉不如别人,时常随环境或对象变化改换自己,结果弄得面目全非,苦不堪言。

保持本色,不等于标新立异。甚至明知错了,或具有不良习惯固执不变。保持本色,是保持自己区别于他人独特健康的个性。这种人是真正具有自信心的人,他们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都会保持一个真实的自我,并恰到好处地表现自己独有的一切。如手势、语言、声调等。

美国素凡石油公司人事部主任保罗曾与六万多个求职者面谈过,并出版一本名为《求职的六种方法》。他说:“求职者最容易犯的错误是不能保持本色,不以自己的本来面目示人。他们不能完全坦诚待人,而是给出一些自以为别人想要的面目。显然,这种做法毫无裨益,没有人愿意聘请一个伪君子。”

美国著名的企业家、教育家和演讲口才艺术家卡耐基,曾经准备写一本关于公开演说的书,他希望自己的书是所有同类型中最好的一本。于是,写作过程中,他买了许多这方面的书籍,花了一年的时间把有关概念写进去。到了最后,他才发现自己做了一件傻事。这一堆枯燥乏味冗长繁杂的东西毫无可读性。他把自己那些书丢开,重新开始。他不再试图做其他人的综合体,而是埋头分析自己的方法与技巧,摒弃他人的高谈阔论,完全以自己的经验观察和身份来写作,最终取得辉煌的成就。

我们应该为自己是这个世上全新的个体而骄傲。应充分利用自然赋予的一切。无论好坏,必须自己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人生舞台;无论好坏,都得在属于你生命的交响乐中演奏自己的“小乐曲”。

演人生的戏与演影视剧一样,分为偶像派、演技派和本色演员。人生的戏要比影视剧长得多,偶像派很快就会因岁月的流逝而凋零。演技派虽然在舞台上游刃有余,但因为经常要戴着假面具做一些自己不乐意做的事,时间一长他自己也会感觉到很累。本色演员则根据自己本色,选择适合自己的社会角色。他们的日子过得自然而又踏实,也总能干得比较成功。

一个按照自己本色生活的人,即使没有取得一番惊人的成就,我们认为他也是成功的。因为,真正的成功不是在别人的眼里,而是在自己的心中。自己觉得日子过得符合自己的意愿,生活清爽而不别扭,那就是最大的成功。

要做最真实的自己

戴安娜·冯·菲尔斯滕贝格是美国时尚产品设计师,1972年以设计简练的针织紧身衣打入时装界,开创了以其名字命名的时尚品牌:DVF;她的DVF工作室不仅设计时装、配饰,还出香水、化妆品和美容书籍;1986年获得纽约市长颁发的自由勋章。20世纪90年代末她出版了个人回忆录,并入选美国时装设计师理事会和美国网络公司董事会。

她在自己的回忆录中有这样一段话:

我出生在比利时布鲁塞尔,虽然我的童年完美无缺,但我却并不满意,我希望能成为一个成年人,控制自己的生活。所以,当我13岁时母亲建议送我去瑞士寄宿学校,我欣喜若狂。我终于能拥有自己的生活了,可以独立生活。而且,如果幸运的话,也许我还能遇到什么激动人心的事。

那是个阳光明媚的日子,我们到达位于瑞士洛桑的潘兴·库歇学校。接下来的3年我将在这里度过。放下行李说再见之前,我母亲带我到莱芒湖(即日内瓦湖)边的欧奇小镇去饮荼。她谈到生活和爱情,并开始谈论更严肃的事,例如我不久将成为女人而不再是女孩了。她试图谈论性的问题。

我觉得和母亲谈论这类事情很尴尬,但我立即说:“别担忧,我什么都懂。”我母亲笑着说了一段我永远也忘不了,而且后来我也多次重复的话:“请你记住,我们大家都做同样的事情……我们工作,我们吃饭,我们哭泣……不同的是你怎样去做。”

我感谢她,为了她说的这番话,为了她对我的信任,为了她告诉我,重要的是我必须对自己负起责任;如果我这样做了,我的生活就会高于我所做的事,生活取决于我做事的方式。

最近我和瓦尔坦·格雷戈里安相约吃了一顿饭。他是我所崇拜的人物之一,多年前移民来到美国,后来成了一位重要的学者。他曾是纽约公共图书馆馆长和布朗大学校长,现在是卡内基基金会的主席。我们在一起很愉快,席间我问到他的青年时期。

他告诉我,6岁时他母亲就去世了,住在伊朗山区的大不里士的祖母将他带大。由于战争和疾病,他祖母失去了其他所有的孩子,年迈的她独自将瓦尔坦抚养成人。她告诉瓦尔坦:“孩子,有两件事一定要牢记。第一是命运,那是你无法控制的。第二是你的性格,那可是在你掌握之中的。你可以失去你的美丽,你可以失去你的健康,你可以失去你的财富,但是你决不能失去你的性格,它是掌握在你自己的手中的。”

不管无意或有心,每个人都有掩饰自己的时候。尤其当我们在公共场合中或从事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时,我们那“表演”的痕迹就愈加明显。一切看似都十分“完满”、“合乎规范”,但个性完全被淹没了。

从我们来到这个世界的那一刻起,我们便得到了家人及社会的关怀与关注,我们便拥有了生存权、受教育权、发展权等基本人权。从我们开始受教育起,没有人要求对我们这些恩赐进行回报,或者是对家人、对社会尽什么义务。但是,我们不可能只知尽情享用,当我们有了独立生存的能力时,必须对家人、对社会尽一定的责任。这就客观地要求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寻找在这个社会中的立足点,选择奋斗方向,明确奋斗目标。而在实现这一目标的奋斗过程中,总会遇到许多的可预知或不可预知的事情,解决这些问题,在寻找切实可行的方法的同时,保持自己独特的个性,以本色天性面对,坦然面对身边的人和事是非常重要的。

其实,所谓个性就是自己独特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历史上凡是有思想的人都是个性十分鲜明,没有个性便没有创造力、没有主见、没有独立的人格,也就不会有深邃的思想。每个人的个性都会有所不同,但保持自己独特的个性,正确地认识、分析自己,扬长避短,将最好的状态展现出来,这将有助于事业的发展。

个性是与生俱来的,虽然在后天可以得到优化和改造,但其内在的性质是不会改变的。

莎士比亚曾说:“你是独一无二的。”这对一个生命本身来说是最高的赞美了。

当贝蒂·福特成为美国第一夫人时,她即以坦诚率直闻名。当那些紧追不舍又唯恐天下不乱的新闻记者问到她对各种问题的观点时,她总是直率而坦诚地给予回答。她也从不隐瞒有关她早期精神崩溃及服用药物、酒精等不光彩的过去。福特夫人这种坦诚的个性赢得了美国人民的爱戴。

教皇保罗八世之所以到处受欢迎,部分原因是由于他不会掩饰自己。他身材很肥胖,而且出生于贫苦的农家,但他从不掩饰外貌与出身的缺陷。在他当上教皇后,有一次去探视罗马的一所大监狱,在他祝福那些犯人时,他坦诚地说他这一次到监狱是为了探望他的侄子。很多人认为他是耶稣的化身,原因是他除了知道怎样分享别人的苦乐外,另一个原因就是他从不戴着面具生活。

保持个性就是接受我们现在的样子,包括一切过失、缺点、短处、毛病以及我们的资产与力量,做到自己承受、自己拯救自己。认清那些否定面是属于我们,而不是等于我们,这样的自我接受、自我拯救将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很多人总是认为这些否定面等于错误,因而缺乏正确的自我接受的态度。

我们是否曾有过和某人一见面,便不由得心情愉悦,并有和他进一步交谈的动机呢?有些人对他人的交际广泛,感到很不可思议。其实博得人缘的秘密,除了实力这个因素外,还在于一个人是否有吸引他人的魅力。

个人魅力并非一朝一夕便能营造而成,它是由许多因素共同构成的,但最重要是用体谅别人的心去对待他人,如此必能得到众人的欢迎。要达到这个目标,其先决条件就是摘掉面具,保持个性。

人活在世,应能以本色天性面世,展现最真实自然的自己,不去刻意掩饰什么,保持自己的个性特征,做最真实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