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到好处的介绍礼仪

如果我们举止有礼、言谈友善,我们就能够冷静地对待突发事件而又安然无恙。

——叔本华

人与人的交往由认识开始。在相互认识之前,交往很难进行。所以在社交场合中,“介绍”就占据了一个很重要的地位。试想,如果一群陌生人聚在一个地方,没有人来扮演介绍的角色,或者是大家都不知道该怎样来介绍自己,这样的聚会,必然是尴尬异常、乏味无比。

既然“介绍”在社交场合中扮演着这样重要的角色,自然也就不能不熟悉与介绍有关的礼节了。也许有些人会认为:“介绍?那还不简单,只要彼此通报姓名就够了,没什么了不起!”事实上,“介绍”之道包括许多必须注意的礼貌和技巧,如何善用说辞,把自己的特点推介出去,使别人对自己留下深刻的印象;又如何面面俱到,不夸张、恰如其分地给两个陌生的朋友牵一条友谊的线,使人人都如沐春风,这是需要有相当功力的。

两个相见,第一印象很重要,如果在介绍之初就给人很不好的印象,那么接下去的言谈交往就不容易融洽,也很难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所以,“介绍”绝非小事,也不容等闲视之,因为这件“小”事攸关你在他人心目中形象的优劣。

与人第一次相见自我介绍时措词适当,态度有礼,能使人对你产生好感,愿意继续与你交往,并且乐意和你作朋友;如果自我介绍时口齿不清或态度轻慢,那么,人人避之惟恐不及,更不用谈和你深入交往了。

总之,不论是自我介绍、被人介绍还是充当介绍人,都应该表现得恰如其分,不必过度渲染,更不可含糊其辞,最重要的是扮好自身的角色。熟习社交礼节,把握要点,应因时空差异,贴切得当地介绍,才能使宾主尽欢,满堂和气,座间人人和悦愉快。

但是,什么样的介绍才算是成功的介绍呢?介绍时又需注意哪些事项呢?下面将告诉你如何使用介绍语词、如何进行介绍、长幼次序不同的介绍先后、男性与女性间介绍的礼貌等,使你在介绍时能得心应手,毫无顾虑。

“介绍”的学问的确值得我们花心思去学习,通过介绍,新的友谊形成了,新的同事认识了,心灵上的共同点发现了,新的业务接触完成了……希望每个人都能善用“介绍”,从而成功地带给别人一个良好的形象。

“介绍”第一要诀是切忌古板严肃,时代不同了,轻松自然的方式远比矫作夸张的方式要好。当然,这与介绍词的内容大有关系。

清晰得体的介绍可以使害羞或怕与人接触的人消除紧张不安的心理,变得活泼开朗;也能让最易形成僵局的初次见面顺利地展开。

一般来说,被引介相见时,彼此点头微笑或互道一声“某先生,您好!”或在称呼后补上一句:“久仰,久仰。”即可。都是简单而得体的方式,坐着的人应起身以示尊敬,并且和对方握手;如果站立的地方不便握手,只要微笑点头也就可以了;如果随身带有名片,可双手送交对方,并应谦虚地说:“请多多指教。”收下名片的一方也应客气地回答:“不敢当。”然后双手奉上自己的名片。

说话是一种艺术,口齿清晰,咬字清楚,令人一听就懂。意思表达明晰得体,叫人不必费心思索,就能了解其意义;相反的,如果说话得不清不楚,就会叫人摸不着头绪。

因此,作为一个介绍人,说话必须力求清晰明确,不应拖泥带水,含糊其词。例如,向人介绍李先生时,可以这么说:“这位是李先生,木子李。”介绍吕先生时则可补上一句:“双口吕。”如此一来,可使人清楚地听懂究竟是李还是吕,而不致搞错姓氏,称呼错误,对人失礼。如果介绍人在介绍的时候,知道被介绍者和对方朋友的职衔、特长或嗜好,也可以作简单的介绍,例如说:“这位是某某公司的张先生,对某类工程很有一手。”或者介绍道:“这位是黄先生,喜欢攀岩,是南国攀岩俱乐部会员。”这样的介绍,可使双方都对彼此留下较深刻的印象,同时也可以使介绍之后的谈话更好地继续下去,这是十分重要的。

得体的自我介绍已属不易,周到的为两位以上的朋友引见则更为困难。比方说:有些人本性谦厚,不喜欢张扬,尤其不愿意在新朋友面前大肆吹擂。这时,当介绍人的就不必替他多作宣传;反之,也有人爱好此道,不听好话心里不痛快,所以适当地捧他两句,让彼此有一场愉快的“相见欢”,则是比较高明的社交手腕。另外有一些人,不愿意让人知道他的工作环境或别有隐情,这时就不必多作介绍,让他在新朋友面前过不去。

除了说话清晰明确,以及顺应各人情况之外,不管自我介绍或充当介绍人,讲话时,眼睛都应该正视所要介绍的对象;如果东张西望,那是最不礼貌、也最易惹人反感的行为。

成功的介绍之道除了口到、手到、眼到之外,再加上尽量让气氛轻松愉快的“心到”,就算完成了穿针引线的职责。

就像介绍词的内容不能千篇一律一样,介绍时的礼节也会因对象的不同或地点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有些时候必须介绍,有的时候则不必也不宜介绍;有时要先将男士介绍给女士,有时则得把女士先介绍给男士等。在不同的状况下,介绍的先后次序或礼节也各有不同。

通常社交场合中的介绍有正式和非正式两种,但如果细分起来,又有同性之间的介绍、男性与女性之间的介绍、长辈与晚辈之间的介绍等等,虽然种类很多,但其理则是同样的,只要明白介绍的基本原则,大致上就不会产生问题。

一般说来,正式的介绍必须遵循下列三个原则。

(1)女士优先。在宴会中如果男女宾客都有,介绍时男士应被介绍给女士,也就是应先提女士的名字,后提男士的名字,例如:“王小姐,让我为你介绍张先生。”不过女士第一的情况,也有例外的,比方说,你要介绍一位男士和一位女士认识,而男的年纪比女方大很多时,就应该说:“张先生,让我为你介绍王小姐……”

(2)在同性中,年轻者应被介绍给年长者以示尊重。年纪相当者则谁被介绍给谁都无所谓,但要是其中某人社会地位或名望高出较多时,当然对方就应先介绍给他。

(3)未婚的男士应被介绍给已婚女士,除非他的年纪比她大出很多。

总之,在正式介绍的过程中,名字最先被提出的表示最受尊重,也代表在场人士对此人地位、年龄、声望等的尊敬。

非正式的介绍,也有下列几点应加注意。

(1)介绍一对夫妇给他人时,应说:“这是李先生和李太太。”熟悉一点的,自然也可以这样说:“这是李正林和他的太太薛小芳。”当男士要介绍妻子与人相识时,则应将别人介绍给自己的太太,但是,如果对方是位长者或地位较高的人,这时就应该把太太介绍给对方。

(2)介绍自己的家人时,应把被介绍人与“我”的关系及姓名说清楚,例如:“潘先生,这是我弟弟振华。”

(3)介绍迟到的人给在场的客人时,应按在场客人所处位置自左至右顺时针方向一一介绍。例如:“立明,这位是张南、李右新、石光伟……”然后再对在座宾客说:“这位是王立明。”

介绍的学问与人、事、时、地有关。有些人“道不同不相为谋”,为之介绍只有旁生枝节;有些地方,其实是不登大雅之堂,硬要在这里为对方引见崇拜者,也绝对不恰当;至于座位相隔甚远的电影院、拥挤不堪的公车上,都不是介绍的好地方。

当你掌握了介绍和自我介绍的方法时,在交际场合就将会如鱼得水,无论到什么地方,都不会感到寂寞。在火车上、旅途中、各种公共场所,都可以应对自如地去结交你想认识的人。

◆增加对方好感的自我介绍

自我介绍是对他人肯定“我”的第一步,通过这种方式,人与人之间的认识了解才展开。萨特说:“人活着,成了没有脸的普通人,不知自己是谁。”如果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是谁,无怪乎别人要漠视你了。要想把握机会获得别人的青睐,必须从自我介绍下手。

在各种聚会中,主持人常会要求大家自我介绍,好的主持人说:“这是难得的机会,大家不必客气,多多推销自己。”稍逊的主持人便说:“这虽然是形式,还是请大家自我介绍一下。”此话一出,等于要大家一切从简,多说无益。最糟的是,干脆省了这一道“形式”,大家没头没脸、没名没姓地共处一堂,有的看来莫测高深、行迹诡异,有的却是被门缝里看人——给瞧扁了。彼此心中既然没个谱儿,当然不至于交谈过深。

共聚一堂属有缘,但今日一别,明日便成陌路,这都是因为少打了个照面——缺乏“自我介绍”作为彼此沟通的媒介。

自我介绍既然如此重要,如何将自己的名字,嵌入对方的印象中,让人永记不忘?首先要组织起流利的言语,再通俗的名字,都可以化腐朽为神奇。利用名言、诗词,比单字的解释要传神。譬如姓何,说“人可何”太简略俗气,不如说“天涯何处无芳草”的“何”,既谐趣又生动有情。又如姓李,名健康,个头又生得牛高马大,不妨在自我介绍时把这两个共同点结合起来,下次见面,还会有人一见你,就大叫一声:“啊哈!‘你’健康……”。此外,如故乡的介绍、年龄的透露等,都应利用特色多加发挥,出生在重庆的,可说“我的故乡是潮湿多雾的雾都”;年龄30岁,可说“已届而立之年”,如果只粗略交代,平淡无奇,实在很难建立深刻的印象。

俗话说:“人不亲土亲”,在陌生的人事环境当中,如能寻找一线相连的关系,就容易热络起来。所以在介绍自己时,提提毕业学校或生长地,有时会有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果自己拥有绰号,只要是不伤大雅,在自我介绍时也可顺便一提,博人一灿。亦庄亦谐的介绍,与珠言玉语的介绍,其实是等量齐观,各具巧妙的。

在“兴趣”方面,最好能把个人的嗜好与专长介绍出来,而且这是很可以“借题发挥”的项目,如果能就欣赏的人、事、物加以阐释,对于自身价位的提高颇有帮助。

“玉在匮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自我介绍无非在提醒别人注意自己,只要你别出心裁,衬托得宜,相信你这块待价而沽的美玉,就如锥处囊中,终必脱颖而出。

不过,“自我介绍”绝不是“自我吹嘘”。做自我介绍时,一定不要把我们的社会地位和成就直接地讲出来。不应在自我介绍时说:“我是某某公司的总经理。”而应说:“我在某某公司工作。”同样的,也不宜这么说:“我对盆栽很有研究。”只能说:“我对盆栽很有兴趣。”或者说:“我从小就喜欢玩盆栽。”

“自我介绍”也不是“自我表白”。“自我介绍”的主要作用,在于打开话匣子,所以,你的自我介绍,不要长篇大论,应该适可而止,如果已经引起谈话的兴趣,那么,不妨多谈别人,少谈自己。可把“自我表白”即对自己的详尽介绍留在以后,留在双方已经建立了良好的友谊,对方有兴趣、有需要对自己做更进一步了解的时候。

自然,在谈话过程当中,偶尔做一些有限度的“自我表白”,有时候,也可以得到相当良好的效果,因为这可以向对方表示你的坦白与诚恳,使对方更愿意和你接近。常常有这样的情形,在谈话开始的时候,对方的态度很保留,不大愿意发展谈话,但当你相当直率地表明你对某人或某事的态度,或者讲出你个人某一段经历之后,谈话就转趋活跃,对方也肯说出他自己的意见与看法了。俗话说:“人心换人心”,你的坦白可以交换到对方的坦白,使双方可以“一见如故”。自然,在事先你应该对于对方有相当的观察与准确的估计,否则就会犯了“交浅言深”的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