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夫大金字塔

提起古埃及,人们就会联想起金字塔:高耸的塔顶、巨大的石块、精巧的构造、沉睡几千年的“木乃伊”……

金字塔中最大的最著名的一座,是古埃及第四王朝法老(即国王)胡夫的金字塔。它是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在七大奇迹中,它最早建成,而又延续最久;它已有4 500多岁了,七大奇迹中,唯有它还健在。

金字塔是古埃及的一种王陵建筑。古埃及法老死后,尸体被制成木乃伊(干尸),放置在专门修建的陵墓中。这种陵墓的外形犹如一个四方角锥体,尖顶朝天。据说,古埃及人称之为突起之地。它的四个侧面平视过去都是三角形,因此,古希腊人用他们的一种三角形面包的名称——“庇拉来斯”来称呼它;中国人则因为它的侧形像汉字中的“金”字,而称它为“金字塔”。

金字塔的建造开始于埃及的古王国时代(第三至第六王朝,约公元前2686-前2181年),结束于第二中间期(约公元前1657-前1085年)。在金字塔问世以前,古埃及国王的陵墓和贵族的坟墓是一种被称为“克斯塔巴”的建筑,它由砖石砌成,高数尺或十数尺,内有几个间隔室和地下室,陈置死者肖像、祭品和石棺。至古王国时代,奴隶制经济发展,专制王权确立,国王的陵墓便由简陋的克斯塔巴演进为壮观的金字塔了。各王朝统治者都在统治期间为自己修建陵墓,一座座金字塔出现在埃及的土地上。在尼罗河下游西岸和利比亚沙漠东部的区域中,共有九群七十多座金字塔。其中较大的要数位于开罗附近基泽高地上的那三座金字塔了。它们由东北向西南一线排列着,这是法老胡夫和他的儿子哈夫拉以及哈夫拉的儿子孟考拉的陵墓。而尤以胡夫的金字塔为最大。

胡夫是埃及古王国时代第四代第四王朝的一位国王,在位时间约为公元前2590-前2569年。他的父亲斯尼弗鲁是第四王朝的改建者。胡夫统治的时期是古王国时代的盛世。他曾远征西奈半岛和努比亚,掠回大量矿产。他统治着从尼罗河三角洲到努比亚这样一个统一的大国。他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君主制统治。胡夫在世时,下令为他自己建立一个空前规模的大金字塔。他关闭了全国各地的神庙,强迫所有埃及人为他做工,每10万人组成一批劳工,服役3个月后轮换。这项工程约花费了30年的时间。

这座金字塔的底部是个正方形,边长为230米(现为227米),塔基面积为52 900平方米,这样大的面积据说容纳伦敦的英国国会大厦和圣保罗大教堂还绰绰有余。这座金字塔高146.5米,数千年来,由于风雨侵蚀,塔顶和沙石掩埋塔基,现在高度为137.18米,即使如此,还等于一座现代4-0多层摩天大厦的高度。直至19世纪末,它仍被视为世界上最高的建筑物。据计算,建造这座金字塔大约用了230万块大石头,每块重量约为两吨半。

金字塔非但体积庞大,令人咋舌,其建筑技艺之高超也令人惊叹。石块之间并没有施泥灰之类的黏着物,完全靠石块本身彼此合缝,接缝处竟然连针尖也难以插入。塔基四条边长的误差只有20公分,不到千分之一;四个直角的误差最大不过三分三秒;四边的方位同准确的东西南北方位之间的误差仅在一分十五秒至五分三十秒之间,可谓微乎其微了。这些数据说明,早在4000多年前,古埃及人已经在算术、测量技术以及天体观测方面取得了伟大的成就。

胡夫金字塔的内部构造也是相当复杂和精细的。它的入口处极其秘密,除了胡夫死后爆发的一次人民起义的参加者外,后来长期无人知晓。相传到了公元9世纪,一位阿拉伯王决心探得此塔的内部秘密,遂仔细寻找入口。他根据判断,在北两的塔基上打开了一个洞口,但这里并非人口处;不久,他终于发现了它,原来它在上方距塔基13公尺70公分高的地方,外面由毫无特征的石块巧妙地覆盖着。走进人口,一条向下倾斜的通道把人带到30公尺深的一间地下石厅,此厅形如墓室,但其中并无王柩,空然无物。据了解,根据总工程师荷米翁的最初设计,王柩就安放于此;但是,在工程即将告成时,胡夫王忽然别出心裁,他命令扩建这座金字塔,并在塔的中心另作了个真正的国王墓室。

国王墓室在哪儿呢?人们从地下石厅退出,顺原道折回,至三分之二路程处发现一条岔道,它倾斜向上。经这条甬道上行,不远又见一条水平道,它引向一间尖顶石室,其形犹如阿拉伯王后墓,于是便称之为“王后墓室”。其中也没有发现棺柩。人们又折回倾斜甬道继续上行,眼前便出现一条高大宽阔的长廊,长廊尽头是一间石室,它内连着另一间更大的石室,它们都是平顶,形如阿拉伯国王墓,故称之为“国王墓室”。而胡夫王的灵柩恰恰就停置在大室内。国王墓室的上面又砌了五层石室,最上层一间的顶盖呈三角形。这里可能是塔的重心点,三角形的顶盖可以分散重心点所承受的压力。通过仔细观察发现,国王墓室中有两条细长的孔道分别穿通塔的南北两个斜面,这可能不是为了通风换气,而是便于“亡灵”的自由活动。

古埃及人相信“灵魂不灭”说,认为死后还会“复活”,转入“阴间世界”。 “复活”需要三个条件:其一,尸体必须完好,以便游离的“亡灵”复归;其二,必须创造一个有助于“亡灵”复归的环境;其三,须为死者修建一个坚同永久的住所——坟墓。由于这些信念,古埃及人在某人死后,将其尸体制成木乃伊即干尸,装入棺材;在棺材外部雕刻或画上死者的像;修建坟墓,墓中置人棺材及其食品用物。普通的埃及人尚且如此,大奴隶主和上层贵族更不在话下。他们为了“永生”,在“阴间”继续过奢侈生活,不遗余力地为自己创造“复活”的条件,特别是修建坟墓。法老们想为自己修建一座地下王国,继续享有生前独有的权力和财富。金字塔的形状象征着地下王国的等级制度,法老和僧侣贵族是尖顶,自由民的中产阶层(如商人、作坊主和富裕农民)是塔身,而广大奴隶、贫穷农民和手工业者则是塔基。同时,规模庞大、令人望而生畏的金字塔又象征着法老在世时统治的威严,有助于强化他的专制王权。正是本着这些目的,胡夫修建了他的大金字塔。

建造如此庞大的金字塔实在是一项相当艰苦的工程。被征集来的民工们冒着酷暑和严寒,在皮鞭和棍棒的督促下痛苦地服着劳役。他们在尼罗河东面的阿拉伯山上开凿石料,加丁^成一定规格的石块,然后用人拉或牛拉的木橇将它们沿着专修的道路拖到尼罗河边,由船装载渡河,再用旧法拉到工地,在建造金字塔的地下部分时,人们先深挖沙土,直至露出地层深处的岩石,然后铺入石块。金字塔地面以上部分的建造更难。据早先的传说,施工者们先垒好第一层,然后在四周堆起一个与之等高的土坡,再顺着土坡将石块推拉上去垒起第二层。照此类推,塔身不断升高,土坡也随之增高,一直堆到塔顶。等金字塔落成后,包围着它的土坡像山一样高了。人们随后将土坡挖去,显出金字塔来。现代学者还有其他的推测,不少人认为,垒砌石块主要是靠木橇。因为土坡堆到百公尺以上是不太可能的,所以当金字塔建到一定高度后,运送石料就采用木橇推进的方法,即在已造成的最高一层的石阶上装备木橇,利用杠杆原理,用木橇将石料逐层上推。

胡夫大金字塔的建造给当时的埃及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数十万民工长年累月从事繁重的劳役,多少人被鞭挞折磨,多少人倒毙在采石场和工地上。这座金字塔所耗费的资金,可能已构成一座由银子堆成的山了,胡夫将这笔费用,转嫁到人民头上。

繁重的徭役和赋税,迫使人民多次举行起义,反抗法老的残暴统治。胡夫死后,人民也不让他安宁,他们冲进这座金字塔,将他的干尸拖出来捣得粉碎。当后人进入胡夫大金字塔的内部时,在国王墓室里只发现一尊花岗岩石棺,胡夫的干尸没有了,连棺盖也不见了。胡夫幻想的那种“复活”和“永久统治”成了历史的笑柄。

胡夫金字塔和古埃及其他金字塔一样,象征着埃及的古老文明,揭露了奴隶主专制统治的罪恶。它至今屹立在尼罗河畔。它是一部形象生动的石头教科书。埃及和赫梯的争霸

奴隶主阶级当权的古代埃及,从古王国(约公元前2800-前2250年)时代起就多次发动过对叙利亚和巴勒斯坦的侵略战争,从那里掠走大批居民,使他们充当奴隶,抢劫居民的财物,并且向臣属地区索取贡赋。进入新王国时期(约公元前1580-前1070年),埃及国家的对外扩张达到了空前的规模。特别是图特摩斯三世(公元前1525-前1473年)进行的一系列战争,重新确立了埃及对叙利亚和巴勒斯坦的统治。当时,西亚一些国家纷纷与埃及交好,特别是米坦尼,由于受到新兴的赫梯王国的威胁,不得不与先前的对手埃及修好,并成为埃及在西亚的盟友。慑于埃及的声威,赫梯有时也向它纳贡结好。但是,进入公元前14世纪,埃及和赫梯的关系发生了急剧的变化。

首先,由于埃赫那吞及其后继者们围绕宗教改革问题进行的一系列斗争,使埃及国力一度大为削弱,不仅无力向外扩张,甚至也难于保持原来占有和控制的地区。

赫梯乘虚而人,侵占了埃及在叙利亚的许多领地。赫梯人对巴勒斯坦和叙利亚的蚕食,曾经引起有关方面的不安。埃及驻西亚的一些官吏,曾写信给埃赫那吞,希望他关心一下埃及在亚洲的领地,并派兵救援。亚洲的一些仍然忠于埃及的王公贵族,也多次写信,请求埃及国王派兵保护自己的领地,使它们免受赫梯及其支持者的进攻。可是,这些建议和信件都毫无结果。在这种情况下,埃及在叙利亚和巴勒斯坦的领地陷于一片混乱。一些王公归附了赫梯,并且参加赫梯的进攻。埃及的官吏往往弄不清谁还忠于埃及。甚至发生过埃及军队进攻埃及的支持者的情况。

埃赫那吞的继承者图坦卡蒙统治时期,埃及曾经出兵企图恢复在亚洲的业已丧失的部分领地,但没有多大效果。

另一方面,赫梯的新王国时期(约公元前15世纪~前12世纪初)的著名国王苏庇鲁利乌马斯却趁埃及衰弱之机大力扩张。他在大败米坦尼之后.将叙利亚北部的许多小国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

图坦卡蒙死后,他的寡后,埃赫那吞的三公主安开孙巴阿吞,出于对全面放弃其父改革政策的反感,私自写信给赫梯国王苏庇鲁利乌马斯,要他派一位王子到埃及来同她结婚,并让这位赫梯王子充当埃及法老。苏庇鲁利乌马斯几经犹豫之后,同意了安开孙巴阿吞的请求。但是,派出的赫梯王子尚在赴埃及的途中,便被反对这门亲事的埃及贵族杀死了。这引起了赫梯同埃及的一场战争。结果埃及大败,大批士兵被俘。只是埃及俘虏带给赫梯人的传染病的大肆流行,迫使赫梯停止了战争。

随着埃及第十九王朝的建立,埃及与赫梯在巴勒斯坦和叙利亚的战争重新开始。对于埃及来说,恢复对赫梯的战争,是国内一部分企图靠战争掠夺发财的贵族的要求。而当时赫梯的国王穆尔西里什二世却面临着巩固其前辈夺得的地盘的艰巨任务。他面对着许多敌人:正在复兴中的埃及;被征服地区人民的反抗;东方日益强盛起来的亚述;还有东北方的卡司凯部落对它的越来越大的压力。埃及人在斗争中虽然取得一些胜利,但是未能完全控制过去图特摩斯三世占领过的所有地方。

从保存下来的有关资料看,埃及国王谢提一世,可能进行过四次亚细亚远征。

他的第一次亚细亚远征,主要目标是巴勒斯坦北部的伯善和伯拉等地。第二次的目标是夺取卡叠什(今特尔一涅比一门德)和阿穆路地区。第三次是同今黎巴嫩地区的居民作战。这三次战争都不是直接同赫梯人交锋,而是征服处于中间地带支持赫梯的一些小国。这几次战争都很顺利,占领了卡叠什等要塞。

谢提一世的第四次亚细亚远征,才是直接与赫梯人作战。争夺的主要地区是卡叠什北部。这次战争,谢提一世取得了胜利,不仅带回了赫梯战俘,而且占领了卡特纳和图尼普等地。卡尔那克神庙中的铭文说道,谢提一世“打败了赫塔人(即赫梯人——笔者)……使怯懦的叛乱者停止了活动。每个国家都得到了和平,因为他们对陛下已存恐惧之心,他的声威已震撼了他们的心灵。”“当他从赫塔国家回国时,**了(叛乱的)国家,并杀死了亚洲人, (带走了)他们的白银、黄金、天兰石、孔雀石,以及(各种)美好的东西……”

拉美西斯二世(公元前1317-前1251年)继承父亲谢提一世,继续对赫梯用兵。为了便于对赫梯作战,他把首都迁到尼罗河三角洲的东北部,建立了新城“佩尔一拉美西斯”(意为“拉美西斯的房屋”,此地后来称为塔尼斯)。

这时在赫梯执政的是穆瓦塔鲁(大约公元前1315年继位国王),为了与埃及人长期争夺叙利亚和巴勒斯坦,他也迁了都,即从哈吐什迁到了离叙利亚较近的达塔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