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罗马帝国的分裂

公元395年1月一个寒冷的冬日里,意大利北部米兰城大雪纷飞、银装素裹。城外的驿道上,只见快马飞驰、急如流星,那些挥鞭策马的骑者是赶着去报丧的信使。原来,罗马皇帝狄奥多西刚刚在米兰“驾崩”。

不久,帝国最高当局根据皇帝生前的遗嘱,作出了如下决定:将帝国版图划分为东、西两部分,由他的两个儿子来分别统治。18岁的长子阿卡狄乌斯执掌东罗马帝国的权柄,以君士坦丁堡为都;年仅11岁的次子霍诺利乌斯则接任西罗马帝国的皇位,以拉文那(名义上仍在罗马)为都。从此之后,东、西罗马帝国分裂的局面在历史上便正式固定下来了。

实际上,罗马帝国分裂的倾向却早露端倪,并非始于4世纪末。人们要问,这个纵横地中海、地跨欧亚非、曾经盛极一时的庞大帝国,为什么最终走向分裂呢?这首先同帝国晚期奴隶制危机深重、内外交困的形势有关。

公元3世纪,罗马社会在经济、政治等方面爆发了全面危机,奴隶制的生产关系已陷入困境,日益变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在当时的罗马,一方面,饱受摧残、贫困绝望的奴隶,只能以怠工、逃亡和破坏生产来表达自己的愤懑与抗争,另一方面,奴隶主达官贵人骄奢**逸的腐败之风,加速了整个社会的沉沦,自由人把生产劳动视为耻辱。一个社会堕落到无人愿意从事生产的地步,难免要发生严重的危机。3世纪罗马危机在经济上起初表现为农业衰退,继而引起工商业萎缩和城市的萧条,这种状况在帝国西部地区危害尤其显著。罗马帝国为了应付其日益膨胀的军事与行政开支,不惜广征赋税,滥发货币,结果,导致物价飞涨、货币贬值,人民生活普遍贫困化。在政治上,罗马出现了军人跋扈、内战频繁的严重局面,中央政权经常陷于瘫痪。在军队的操纵下,废立皇帝形同儿戏。公元238年元老贵族推举的4个皇帝,结果全被军队所杀,仅此后15年里,就换了10个皇帝,不少行省和军团都擅自拥立统治者,与中央政府分庭抗礼,像埃及、叙利亚、高卢还出现过较大的分裂政权。在当时社会矛盾极其尖锐的情况下,罗马帝国各地先后爆发大规模的人民起义,譬如,高卢的“巴高达(高卢语意为‘战士’)运动”和北非奴隶、隶农的起义。帝国内部的剧烈动**,给外敌入侵以可乘之机,处在迁徙过程中的日耳曼蛮族以及正在崛起的萨珊波斯,在罗马的北部和东部边境形成了愈益严重的威胁。

公元3世纪末至4世纪初期,罗马皇帝戴克里先和君士坦丁为了挽救危机,都曾实行过各种改革,对延长帝国的寿命多少起了一定的作用。

戴克里先统治期间(284-305年),竭力强化皇权,要求把皇帝尊奉为神,并模仿东方专制君主,采用豪华奢侈的宫廷礼仪,规定凡朝见皇帝的人都要行跪拜礼,皇帝继位不需再经元老院的同意。他把自己的正式称号由过去的“元首”改称为“君主” (拉丁语叫“多米努斯”),这标志着罗马专制君主统治的公开确立。在地方上,戴克里先推行分权制。这是因为经过危机打击和长期混战之后,帝国早已残破不堪,虽然表面上维持着统一,却存在许多的隐患,在广阔的地域内既要镇压内乱,又要防范外族,戴克里先深感单凭个人的力量是难以胜任的。因此,他把帝国分成4个部分,设立两个“奥古斯都”和两个副职“恺撒”来分别治理,历史上一般把它称作“四帝共治制”。他本人白任东方的“奥古斯都”,常驻小亚细亚的尼科米底亚城,以便就近监管叙利亚和多瑙河边防。“四帝共治制”尽管一度有利于巩固边防,但从长远来看,却影响了帝国的统一。

君士坦丁一世(306-337年在位)上台后,继续加强军事、政治控制,建立了更加完备的专制君主统治。君士坦丁一世为了防止皇帝大权旁落,废除了戴克里先的“四帝共治制”,而改用分封自己子侄来治理各地的办法,但这样做最终仍无法避免骨肉相残、内战重起、帝国再度陷入分裂的厄运。公元3世纪危机以来,帝国西部(特别是意大利及其附近地区)急剧衰落,东部因受危机影响较小而保持着相对的繁荣,于是出现了帝国重心东移的趋势,罗马渐渐失去了昔日政治中心的作用。公元330年,君士坦丁一世宣布把都城从罗马迁到紧靠博斯普鲁斯海峡的拜占庭(希腊故城),改名为君士坦丁堡,号称“新罗马”。这里地近经济文化发达的东方,扼守欧亚水陆要冲,战略地位十分优越。君士坦丁一世为营建新都而大兴土木,到处延揽能工巧匠,耗费了巨额资财,后来,终于把它建成了当时欧洲最繁华的都市。

然而,他们的改革并不能使罗马绝处逢生,当然也无法阻止帝国内部分裂倾向的逐步发展。君士坦丁一世死后,帝国分裂为二的格局就已经基本奠定,东部、西部常常各有一个皇帝,彼此争战不已。公元394年,皇帝狄奥多西一度曾恢复统一,但不到一年,随着他的猝然去世,罗马帝国便最后分裂了,帝国皇徽上的鹰由一个头换成了两个头。帝国的版图被拦腰截为两块,东罗马帝国拥有从黑海到亚德里亚海之间的广大地区,包括巴尔干半岛大部、小亚细亚、叙利亚、巴勒斯坦、埃及和外高加索的一部分,西罗马帝国的领土包括意大利、巴尔于西北部、高卢、不列颠、西班牙及北非(从利此亚西部到大西洋之滨)等地。在文化上,东罗马主要以希腊语为主,西罗马依然通行拉丁语。后来,西罗马帝国在公元476年宣告灭亡,而东罗马(一般又称拜占庭)帝国却一直延续到公元145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