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魅力的基本点

人格魅力的基本点就是真诚。人格魅力来自于完善的人格。真诚待人,是赢得人心、产生吸引力的必要前提。待人心眼实一点,心诚一点,守信一点,能更多地获得他人的信赖、理解,能得到更多的支持、合作,因此获得更多的成功机遇。

诚实的人得到尊敬自古有之,宋太祖赵匡胤在澶州跟随周世宗,当时曹彬为世宗的侍从官,负责茶酒事宜。赵匡胤曾向曹彬索要美酒喝,曹彬很坚持原则,说:“这是皇帝的酒,不能给。”而他自己掏钱买酒和太祖对饮。

赵匡胤当上了皇帝以后,曾对群臣说:“世宗的侍从官员不欺骗主子的,只有曹彬一人。”因此将其用为心腹。

由此可见,诚以示人,坚持原则,你就会赢得别人的尊重,从而增添许多内在的吸引力。

我国著名的翻译家傅雷先生说:“一个人只要真诚,总能打动人的,即使人家一时不了解,日后便会了解的。”我们主张知人而交,对不很了解的人,应有所戒备,对已经丛本了解、可以信赖的朋友,应该多一点信任,少一些猜疑,多一点真诚,少一些戒备。以诚待人,会在可以信赖的人们之间架起心灵之桥,通过这座桥,打开对方心灵的大门,并在此基础上并肩携手,合作共事。自己真诚实在,敞开心扉,对方会感到你信任他,从而消除猜疑、戒备心理,把你作为知心朋友,愿意向你诉说一切。以诚待人,能够获得人们的信任,发现一个开放的心灵,争取到一位用全部身心帮助自己的朋友。这就是用真诚换来真诚,如果人们在发展人际关系,与人打交道时,能用诚信取代防备、猜疑,就能获得出乎意料的好结局。

有一个英国作家,名叫哈尔顿,他为编写一本《英国科学家的性格和修养》的书,采访了达尔文。达尔文的坦率是众人皆知的,为此,哈尔顿不客气地直接问达尔文:“您的主要缺点是什么?”达尔文答:“不懂数学和新的语言,缺乏观察力,不善于逻辑思维。”哈尔顿又问:“您的治学态度是什么?”达尔文又答:“很用功,但投有掌握学习方法。”听到这些话,谁不为达尔文的坦率与真诚鼓掌呢?按说,像达尔文这样蜚声全球的大科学家,在回答作家提出的问题时,说几句不痛不痒的话,甚至为自己的声望再舔几圈光环,有谁会产生异议呢?但达尔文不是这样。一是一,二是二,甚至把自己的缺点毫不掩饰地**在人们面前,这样高尚的品德,换来的必是真挚的信赖和尊敬。朋友的交往亦是这样。你敢于说真话,说实话,肯让人知,朋友为你的诚实所感动,便会从心底深处喜欢你,他给你的回报,也将是说真话,说实话。

“行经万坚身犹健,历尽干冷胆未寒。可有尘瑕须拂拭,敞开心肺给人看。”诚以待人,敞开自己的心怀,坦**无私,光明正大,发现对方的缺点或错误,要及时指正。然而,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真诚越来越成为我们追求事业成功、人生价值的牺牲品。以诚待人,应当知人而交,当你捧出赤诚之心时,先看看站在面前的是何许人,不应该对不可信赖的人敞开心扉。否则,适得其反。

儒家经典《中庸》把“诚”视为天下之本。诚者,物之始终,不诚不物。

周恩来修身养性,也最推崇一“诚”字。学生时代,他就以“诚实慎独”自勉自励,发于言,著于行,力争“无丝毫假借,无智利相扰”,以诚待人,以诚感人,塑造完美的道德人格。

中同古代圣贤对“诚”的力量有极大的信心,主张“遇欺诈的人,以诚心感动之;遇暴戾的人,以和气熏蒸之;遇倾斜私曲的人,以名义气节激励之”,如此,“天下无不入我陶熔中矣”。周恩来的看法与此相符,在他看来,“诚”乃人同有之天性,而“欺诈”不过是后来养成之恶习,上—下五千年,纵横十万里,虽然欺诈之徒比比皆是,为争霸窃权纷攘角逐,但从来没有以作奸欺世之木能掌控大权,统治人心者。相反,“诚”能感动万物,包容天地。

美国总统尼克松对周恩来以诚待人的品格也十分钦佩和赞赏。周恩来在1972年会见他时,提到出席会议的双方人员平均年龄的巨大悬殊,说:“我们的领导层中,年纪大的人太多了。就这一点来说,我们应该同你们学习。”当周恩来陪同尼克松游览北京十三陵时,中方一个官员特意嘱咐一些孩子穿上鲜艳的衣服,还教他们在尼克松一行到达时应该怎样做。周恩来对此表示歉意,说:“有人带了一些小孩来这儿,是为了点缀陵墓的风光,造成一种假象。你们的记者向我们指出这一点,我们承认这是不对的。我们不愿意文过饰非,而且已经批评了当事人。”尼克松后来在追述了上述两件小事后感慨万千:“在我们访华的过程中,中闲人的待人接物是多么平易近人。周恩来机警的自我批评,则是自信心十足的明显表现。我知道,这只是待人接物的一种方式,但事实上,这表明中国人对他们的文化和哲学的绝对优势坚信不疑。凭借这一优势,他们总有一天会战胜我们和其他人。”

古往今来,总有人认为心计是所谓的“阴谋诡计”,不说这是浅见,至少也是一种偏见。以诚为本,是树立人格魅力的权宜之计。真诚是这个世界最为宝贵,最为稀缺的东西,真诚的力员,可达到无坚不摧的地步。真诚,是一颗自由的心灵,对于自己内心真正渴求和需要的东西,全面的开放和兼容,是对于他人、宇宙万物的一种关怀和博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