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丈夫能屈能伸

屈伸,这是为人之道中成与败的一块试金石。屈,圆也;伸,方也。能屈能伸也是一种方圆之术。我们经常可以听到类似于“男子汉大丈夫能屈能伸”的“壮语”。这就说明,一个既不会“屈”也不会“伸”的人,是难成气候的。真正想成就大业的人,是能屈能伸的。屈是保存力量,伸是光大力量;屈是隐匿自我,伸是高扬自我;屈是人生之低谷,伸是人生之巅峰。

人人都会说要学会屈伸术,但并不见得人人都会理性地使用屈伸术。 “屈”和“伸”的确有密不可分的辩证关系。“屈”是屈尊、委曲求全,就是在客观条件对自己不利的时候,能够静安待时。“伸”是伸张、扬眉吐气,直起腰板,是在外界环境对自己有利的时候,能够进取有为。

一个人一生当中既有“屈”的时候,也有“伸”的时候。“屈”和“伸”虽是对立的,但又是统一的。不会“屈”的人,就不知“伸”为何物;不会“伸”的人,一辈子没有出头之日。“屈”是思考,是反省,是为“伸”做准备; “伸”是“屈”的精神的最好回报。“能屈能伸”,是人的一种韬略,更是为人处世的一种方法和原则。现实生活中,顺而能进易,逆而能“屈”难;逆而能“屈”易,屈伸随时难。

我们通常说一个人忍辱负重,这就是“屈”,但这应当是暂时的。忍辱负重熬到头了,正是腾云驾雾冲向天空的开始,这就是“伸”。人要能够“屈”,也要学会“伸”;既要适应“屈”的恶劣环境,也不可在享受“伸”的待遇的时候忘乎所以。屈伸中的“屈”,是基于理性的,是着眼于未来的,是暂时的,因此也是深含战术修养的,而不是无畏的。所有推崇实在精神的人,不管是男是女是老是幼,都可以用其策励自己的人生:纵观历史,我们不难寻得用屈伸术换得巨大实惠的实例。

战国时期的越国美人西施屈嫁吴王夫差,一嫁就是十年,那是为了国家的“伸”。

三国时期,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关羽在不得志之时屈尊于曹操门下,那是为了取得曹操信任后好脱身。

西汉初年,匈奴首领冒顿单于自立为王,草原为之震动,这给它的邻邦东胡形成了一种震慑。为了扼制匈奴的势力,东胡向匈奴不断地发起挑衅,企图灭掉匈奴。

匈奴人有一匹千里马,皮毛油黑发亮,全身上下没有一根杂毛。此马日行千里,曾为匈奴立下过汗马功劳,被视为宝马。东胡听说此马后,便派使者到匈奴处索要这匹宝马,对于东胡的无理要求,匈奴人一致反对。

冒顿单于明白东胡的挑衅用意。他知道, “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于是决定忍痛割爱,将宝马献给东胡。他对臣下说: “东胡之所以向我们要宝马,是因为与我们是友好邻邦。区区一匹千里马又算得上什么?如果拒绝东胡的要求,这样有失邻邦和睦。”于是,他就把宝马拱手送给了东胡。

因为这时的匈奴还很弱小,只能屈尊于东胡。

虽然冒顿单于表i面上不与东胡作对,但暗地里却偷偷地壮大自己的实力,养精蓄锐,一刻也没有放松,等待有朝一日能够灭掉东胡。

东胡王得到千里马以后,非常高兴,他认为冒顿单于胆小怕事,于是更加狂妄。冒顿单于的妻子年轻貌美,端庄贤淑。东胡王听说后,心生邪念,派人去匈奴说要纳冒顿单于之妻为妃。

匈奴群臣闻此消息后,无不感到羞辱与愤怒,大家发誓要与东胡决一死战。

冒顿单于非常气愤,他连自己的妻子都保护不了,感到非常屈辱。但是他明白东胡三番五次向自己发起挑衅,是因为东胡的力量强大,双方一旦交战,实力悬殊,自己必会战败。

于是,他强作笑颜,劝告群臣说: “天下女子多的是,而东胡却只有一个,怎能因为区区一个女人而伤害与邻邦的友谊?”他又把爱妻送给了东胡王。随后,他召集群臣,指明东胡气焰嚣张的原因,分析了当时的形势,鼓励大臣们内修实力,外修政治。群臣听冒顿单于分析,都按照冒顿单于的要求兢兢业业地工作,以图日后报仇雪恨。

东胡王轻而易举地得到了千里马与美女,当然认为冒顿单于根本不足为惧,于是更加骄奢**逸,整日灯红酒绿,不理朝政,导致实力日益衰弱。而此时的匈奴经过冒顿单于及其群臣精心治理,政治清明,兵精粮足,其实力已经相当雄厚,远远超过了东胡。

东胡王又第三次派人前往匈奴,索要两邦交界处方圆千里的土地。东胡的使臣来到匈奴后,冒顿单于召集群臣商议对策。大臣们联想到以往两次的事,不明白这次他将采取何种态度,都低头沉默。

有人试探地说: “邻邦友谊可能重于一切,我们就把千里土地送给他们吧。”

冒顿单于听此提议,怒发冲冠,拍案而起,义愤填膺地说道: “土地乃社稷之根本,岂可割予他人!东胡王霸我皇后,抢我千里马,如今又索我土地,实在是欺人太甚!现在天赐良机,我们要灭掉东胡,以雪前耻。”于是,他亲自披挂上阵,众人同仇敌忾,在东胡毫无防备之时,一举将其消灭。

冒顿单于将暂时的屈辱视为一种磨炼,把忍耐当做一种与敌人斗争和周旋的策略,通过曾经所受到过的耻辱刺激群臣,鼓励群臣和百姓发愤图强,先壮大自己,然后再与敌人正面交手。

如果冒顿单于被夺马霸妻之后,一时意气用事,拿鸡蛋去碰石头,很可能会全军覆没,自己的政权被推翻。但是冒顿单于没有这样做,他懂得能屈能伸的道理,暗中蓄积力量,最后灭掉了东胡。

在如今的人际关系中,为日后之“伸”而“屈”者也大有人在。比如下级对上级的屈服,徒弟对师傅的听从,商人对客户的迁就,债户对债主的迎合,司机对警察的屈从,士兵对长官的服从,都是广义上的“屈”。在他们的“屈”中,是不是都隐伏有“伸”的意味?正是他们懂得屈伸,以实在的处世方法设身处地地评估利弊,该“屈”的时候“屈”了,才有日后“伸”的可能。应当说,这种处世方法是最现实的,也是最深谙为人之道的。试想,如果谁都一味地把屈当做耻辱,当做无能,那么,这个世界上还有谁能够体悟从“屈”到“伸”的妙意所在?

不过,需要说清楚的是,所谓屈伸,绝非要大家不分何时何地、何事何人,不分青红皂白乱“屈”乱“伸”。毕竟, “屈”和“伸”还是有人格尊严限定和原则限定的。比如说,在维护原则的大是大非问题上,一味地怯懦而“屈”,这样的“屈”就被蒙上了一层因自身性格懦弱而屈于受辱的色彩。

当今社会,从激烈的竞争中被优胜者淘汰下来的一些意志薄弱者心里愈来愈自卑。他们没有主见,容易满足,屈于强者施舍的微薄之食,尽管可以获得某种的安宁,但却毫无斗志,丧失了自我的人格与尊严。丧失人格尊严的“屈”不叫屈,而该叫屈辱!屈辱的“屈”是没有“伸”字可言的。

反过来, “伸”也要讲理性。无理性而“伸”,吃亏则在所难免。前不久看到一篇报道,一个中年男子因过失杀人罪,受到法律的制裁。该男子的杀人原因就是由于不能忍一时之气,在与情敌的争执中愤怒得失去理智,失手杀人。看来, “伸”也有“伸”之道,“伸”无道即做人无道,做人无道即是失败之人。

不会“屈”的人,就不知“伸”为何物;而不会“伸”的人,一辈子没有出头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