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反被聪明误

聪明能造就一个人,也能毁灭一个人。不识时务,过分地展露自己的小聪明,非但派不上用场,还会弄巧成拙、惹祸上身。真正聪明的人凡事都能掌握一个“度”。

聪明是一笔财富,关键在于怎么运用。真正的智者会慎重地使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不到火候不会轻易使用。一味地耍小聪明,不管是否必要,是否合适,都不会帮助人取得成功,往往是招灾引祸的根源。

有大智若愚,同样也有大愚若智,区别在于是否有自知之明。

要想在官场和职场上混饭吃,“小聪明,大糊涂”是万万要不得的。而杨修恰恰是犯了这个错误,才做了曹操的刀下之鬼。

据史书记载,杨修是曹操门下掌库的主簿。这个人生得单眉细眼,貌白神清,且博学善言,智慧过人。但他自恃才高,骄傲张扬,竟然小觑天下人。

刘备亲自打汉中,惊动了许昌,曹操率领40万大军迎战。曹刘两军在汉水一带对峙。曹操屯兵日久,进退两难,适逢厨师端来鸡汤。见碗底有鸡肋,有感于怀,正沉吟间,将领夏侯悖入帐禀请夜间号令。曹操随口说: “鸡肋!鸡肋!”人们便把这作为号令传了下去。

行军主簿杨修即叫随行军士收拾行装,准备归程。众将大惊,请杨修至帐中细问。杨修解释说: “鸡肋者,食之无肉,弃之有味。今进不能胜,退恐人笑,在此无益,来日魏王必班师矣。”大家信服,营中诸将纷纷打点行李。曹操知道后,怒斥杨修造谣惑众,扰乱军心,便把杨修斩了。

后人有诗叹杨修,其中有两句是: “身死因才误,非关欲退兵。”这正切中了杨修做人的最大失误。

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曹操杀杨修并不是一时盛怒所为,而是有渊源的。此之前,杨修多次耍小聪明,才惹得曹操最后算总账。

原来杨修,数犯曹操之忌。

蔡邕是曹操的故友。曹操兵出潼关,到蓝田访其女蔡文姬。蔡文姬原是卫仲道之妻,后被匈奴掳去,于北地生二子,创作《胡笳十八拍》,流传人中原。曹操深怜之,派人去赎蔡文姬。匈奴王惧曹操势力,送蔡文姬还汉朝。曹操把蔡文姬许配董杞为妻。曹操一日去探访蔡文姬,看见屋里悬一碑文图轴,内有“黄绢幼妇,外孙杵臼”八个字。曹操问众谋士谁能解此八字,众人都不能答。只有杨修说能解其意。曹操叫杨修先勿说破,让他再思解。告辞后,曹操上马行三里,方才省悟。原来此含隐语“绝妙好辞”四字。曹操也是绝顶聪明的人,却要行三里才思考出来,可见其智商远不及杨修。因此,曹操心里不快。

曹操曾造花园一座。建成后曹操去观看时,不置褒贬,只取笔在门上写一“活”字。杨修说: “门内添活字,乃阔字也。丞相嫌园门阔耳。”于是翻修。曹操再看后很高兴,但当知是杨修析其义后,内心已嫉恨杨修了。

又有一日,塞北送来酥饼一盒,曹操写“一合酥”三字于盒上,放在台上。杨修入内看见,竟敢拿来与众人分食。曹操问为何这样?杨修答说,你明明写“一人一口酥”嘛,我们岂敢违背你的命令?曹操虽然笑了,内心却十分厌恶。

凡此种种,皆是杨修的小聪明犯了曹操的忌讳:杨修之死,根源在于他耍小聪明。

显露小聪明在大智者看来,其实就是大愚蠢。大智者却不会这样做。他们心里明白,但不随便表露出来,也绝不表现得比别人聪明。如果杨修知道他的聪明会给他带来杀身之祸,他还会耍小聪明吗?所以,他的愚蠢之处就是不知道耍小聪明一定会带来灾祸。这样的人算是真聪明吗?显然不算。多少年中,他被提拔得很慢,显然是曹操不喜欢他的缘故,他没有意识到。曹操对他的厌恶、疑心越来越深,他也没有意识到。这就是说,该聪明时他反倒真糊涂起来了。如果他迎合曹操,不表现他的小聪明,那么,他很可能会有成大事的一天。当然,在这件事上,曹操为人也是黑了点,因为几件小事就杀了一个才华绝顶、聪明过人的人,气量太狭小:

如西方一位智者所言:聪明,但不要表现得比别人聪明。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真正聪明的人会掌握度尺。“过犹不及”,就是说,太聪明了反倒不如不聪明,实在是至理名言!这样说来,一个要怎样表现自己呢?

其一,才不可尽露。绝顶聪明的人,也算爽快,且才华横溢,大多其才盖主。殊不知,有些人,尤其是上级领导是不喜欢别人胜过自己的。功高震主。有才之人过于恃才傲物,无所顾忌,再遇上生性多疑的上级,能不碰壁吗?

其二,人不可“太聪明”。聪明得看透别人看不透的许多东西,猜透别人猜不透的许多东西,有时不见得是件好事。换个角度讲,小聪明的人又太愚蠢了,愚蠢得不知道如何保护自己,终于,表面聪明使他愚蠢地走上了绝路。

纵观中外历史,耍小聪明的人,表现得太过聪明的人,命运大多不好。周瑜因太过聪明,而赔了夫人又折兵;林彪因太过聪明,而仓皇出逃,折戟温都尔汗;布哈林因太过聪明,而被斯大林肃了反;尼克松因太过聪明,而在“水门事件”中倒了台。聪明反被聪明误。

这是关乎做人的玄机,不能不悟。

明代大政治家吕坤以他自己丰富的阅历和对历史人生的深刻洞察,提出了“古今得祸,精明人十居其九”的结论。他在《呻吟语》一书中说了一段十分精辟的话: “精明也要十分,只须藏在浑厚里作用。古今得祸,精明人十居其九,未有浑厚而得祸者。今之人唯恐精明不至,乃所以为愚也。”

译成今天的话就是:精明还是非常需要的,但要在浑厚中悄悄地运用。古往今来得祸的人绝大多数都是精明的人,没有因浑厚而得祸的。现在的人唯恐不能精明到极点,这就是之所以愚蠢的原因啊!

耍小聪明的人有两种灾祸:一种是被人猜忌防范而招祸,另一种是自己把事情办坏而不能成功。小聪明也许可以使人得意于一时,获得心理上的某种满足,然而终究还是自毁。

过分地卖弄自己的小聪明,注定了成不了大气候,注定了在通向成功的道路上成不了笑到最后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