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幽默表达你的想法

为人处世,因为某些原因,有些话不可全都照直说,比如高压政治环境下、碍于面子或者为了保护机密等原因,这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迂回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俗称绕着弯子说。这种办法一方面能够免去不必要的争执和尴尬,另一方面对于保密和自保也都有一定好处。

清朝石天成编的《笑得好》中有一个很有参考价值的故事《锯酒杯》。

一人赴宴,主人斟酒,每次只斟半杯。此人忽问主人:“尊府若有锯子,请借我一用。”主人问何用,此人指着酒杯说:“此杯上半截既然盛不得酒,要他何用?锯去岂不更好!”此建议耸人听闻,很明显不可实现,但能将不满以玩笑的形式表达出来。使彼此心领神会,这比完全由你批评其心理“阻抗”要小得多,人际摩擦亦小得多。此法用来表达愿望,会避免可能引起的尴尬。有时要表达一种愿望,这种愿望并无难言之处,但仍然以曲折暗示为有趣。

同书还有一个故事说是有家人请客,所有的人都有了筷子,就是疏忽了一个人,忘了给他筷子。如果这个人说一声,问题也就解决了。但这样没有什么趣味,不能创造一种热闹的气氛。这位客人先以一种耸人视听的方法引起各方注意,然后以一种荒谬性的效果显示于众人之前:

在人家举筷进食时,他突然站起来向主人要清水一碗,主人问他何用,答曰:“洗净了手指好抓菜吃。”

这当然是不可能的,主人也自然马上明白了他的意思,但更主要的还是造成了一种幽默效果,给主客带来了欢乐。

幽默的表达与一本正经的表达不同,幽默的表达不但是曲折的、间接的,也可以是带着很大的假定性的。但你得把你的意见稍作歪曲,使它变成耐人寻味的样子,通过歪曲形式来使对方领悟自己真正的意思。请看下面一则对话:

作者:“先生,我这篇小说写得怎样?”

编辑:“写得太好了,完全可以发表,不过,有一个地方需要略微改动一下。”

作者:“真的吗?那么请你斧正吧。”

编辑:“只要将你的名字改成巴尔扎克就行了。”

本来如果直接说:“你这篇小说是剽窃巴尔扎克的。”虽然会简洁明了,但是太一本正经,枯燥无味了。所以,为了增强趣味,又不致使作者太难堪,编辑不得不绕了个弯子。

一般来说,缺乏幽默感的人大多不会绕弯子。而幽默则与直截了当不相容。要想让自己养成幽默感,就要学会迂回曲折的表达方式。其实不单单如此,说话办事时对有些吝啬刻薄者也可以用此方法。如:

一次,宋高宗赵构宴请大臣,叫一班伶人在旁边说笑话,娱乐宾客,以活跃气氛。有个伶人走上场来,自称善观天文,只需用浑天仪对人一照,就能看出这人是天上哪颗星宿的化身。他又说:“因为用浑天仪很不方便,所以也可以用一枚大钱来代替浑天仪。”话刚说完,在座的人都要他看一看自己是什么星。

这伶人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大钱,从钱眼对准人,一个一个地望去,说这个是什么星,那个是什么星。轮到张俊时,他看了又看,说是看不见什么星宿。其他人催他再仔细看看,他便装得很认真看的样子说:“真的看不见是什么星宿,只看见张老爷在钱眼里!不信,你们自己来看吧!”

大家忽然领悟到了伶人的话意,顿时哄堂大笑起来,把个奸臣张俊弄得面红耳赤。

另外,有些时候因为特定环境不容许你直接讲真话,这时候你如果能绕个弯子说也照样能达到目的。

有一次,当时闻名海外的国画大师张大千要返回四川老家,他的学生请了许多社会名流会聚,同时为老师饯行。酒过三巡,张大千一一向来宾敬酒。到了梅兰芳面前时,大家已有几分醉意,张大千举着酒杯,对梅兰芳说:“梅先生,久仰大名,如雷贯耳,今日相见,三生有幸,不过你是君子,我是小人,我理应敬你一杯。”梅兰芳听了不解其意,忙举杯问道: “此言怎讲。”张大干一脸笑意,对着众人说道:“先生是君子,动口(指唱);我是小人,动手(指画)。”张大干先生的幽默顿时引得众人大笑起来。张大干在这里就运用了一语双关的幽默方法。

一语双关能使语言迂回委婉,幽默风趣,但不用一语双关的技巧也能收到“绕弯子”的表达效果。

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在就任总统之前,曾在海军部担任要职。有一次,他的一位好朋友向他打听海军在加勒比海一个小岛上建立潜艇基地的计划。罗斯福神秘地向四周看了看,压低声音问道:“你能保密吗?”“当然能。”“那么”,罗斯福微笑地看着他,“我也能”。他的朋友明白了罗斯福的意思,不再打听了。

富兰克林·罗斯福采用的也是绕弯子的说法。不过这种绕弯子已不再是双关语了。

绕弯子多数属于幽默类,因此说出话来即逗笑了别人,又在欢乐之中解决了自己的问题。但个别时候也有例外,如:

在一家电影院里,一个年轻男子在摸黑上过厕所后,来到了某座位外端的男士身边,对他说:“刚才我走出去的时候,是不是踏过你的脚?”

坐在最外端的男士满脸不高兴的回答:

“那还用问吗?”

这么一来,那一名年轻男士赶紧说:

“噢!那就是这排了!真对不起,我有严重的近视……请让我擦擦你的鞋吧……”

此例就别出一格,是万不得已的一种特殊手段。试想,自己出来时踩了人家的脚,还没道歉,若再去向人家问自己的座位是不是在这,人家怎么还会告诉他。所以,在此特殊的情况下,这位男子别出心裁,先问是不是踩了人家的脚,当人家误以为他是为了道歉,而极不情愿地告知他后,他却说出自己原来是因为高度近视找不着座位。当然,至于后边的“要我为你擦擦鞋吧?”则纯属无稽之谈。气还气不过来,谁还愿听他叨叨。但总的说来,这位男子也算是别具只眼的幽默大师。

说话办事中,针对某些人也可以故意避开面对面的交锋,完全在不露声色中进行说服,这样能使说服对象通过自己的体会,推理及联想,自觉地体会出说者的用意,从而达到教育人的目的。

一对夫妇结婚已经有十余年了,每个月他们都要给双方的父母寄生活费。这件事一直由妻子承办。可是妻子却每个月给自己的父母寄五十元,给丈夫的父母寄二十元。丈夫一直愤怒在心,却也不想因此而得罪妻子。

以前,丈夫每天下班,什么事都不干,总要先抱抱小儿子,亲抚半天。可这天回家后,他见到一岁半的小儿子正在摇车里哭,却假装什么也没看见,什么也没听到一样一反常态地走到五岁女儿的身旁,把五岁的女儿伸手抱了起来。

正在做饭的妻子扭头看到了,急忙喊道:“儿子都哭成那样了,你怎么还不赶紧去哄哄他?”

丈夫不紧不慢地说:“这二十元钱的,还是你来抱吧!我要抱五十块钱的。”

聪明的丈夫风趣而又不失原则地请妻子进入了自己所预设的易位“圈套”,没有絮絮叨叨地发牢骚,却弦外有音地暗示了事情的实质和自己的不满情绪。

妻子一听红了脸,以后每月也给丈夫的父母寄五十元了。

这种方法关键在一个借字,如果借得不好,有时会让对方有反驳的机会。而所谓借是指只有任你发挥而对方无力回答才是恰到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