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什么话,办什么事

办事是平常使用频率颇高的一个词,做工作、过日子总少不了要办各种各样的事,有的事可能还很难办。如果你的说话水平高一些,办事的效率与成功率就会高得多。

美国著名教育家卡耐基曾讲过这样一个事例。在宾州威明市的一所职业学校,有一个学生因违章停车而堵住了一个学院的人口。有一位导师冲进教室,凶狠地吼道:“谁的车子,马上给我开走,否则,我就不客气了!”这位开车的学生把车开走了,但他内心非常憎恨这位导师。此后不只是他,其他的同学也时不时地给这位导师制造出许多小麻烦。

假如这位导师改换一种口气,效果会是什么样呢?假如他这样说:“你的车子停在那儿,那么别的车子怎么出入呢?”这位同学听后会为自己的过失感到自责并很快把车子开走的。

还有个事例。南非约翰逊的工厂接到一张订货单,但订单上所要求的交货时间让他几乎没有信心来接受它。

约翰逊并没有要求工人加速生产,只如实地给工人们解释这种情形,并征求他们的意见。

我们看看他是怎样和员工对话的:

“我们有什么好方法来完成这张订单?”

“有没有别的办法来调整一下工作时间和生产效率?”

员工们提供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并坚持让他接下这张订单。最后,约翰逊如期交货。

还有一件事。一个和欧文·杨在同一个办公室工作了3年的同事说,3年期间,他没听到过欧文·杨给任何人下达过命令。他总是以温和的口气探问他人:“您看这样可以吗?”或“您认为这样合适吗?”他总是让他人自己选择一种最佳方式。

这种方式既不伤害员工的自尊心,又不会埋没员工的优点,它让员工心甘情愿地努力工作,而毫无怨言。这就是会说话的魅力。

再比如,我们举工作中的一个例子。

某上司和职员小李的一段对话:

小李:前几天我重病在床。

上司:什么,你没去那家公司?

小李:后来,我托小王去办。

上司:他做得如何?

小李:他由于有事外出。

上司:还是没办……

小李:不,我强撑病体,去那家公司,见到经理。

上司:快说呀,怎么办?

小李:他不愿意接受我们的条件。

上司:啊!

小李:但是……

上司:出去,出去。

在这段对话中,小李说话说话一再的拐弯抹角,吊人胃口,最终落了个“出去”的下场。

同样一句话,你对甲说,甲肯定全神贯注地听,你对乙说,乙却顾左右而言他。这时候对甲说,甲乐于接受,另一个时候对甲说,甲却觉得不耐烦。这除了表示甲、乙两个人的生活环境不同,也表示甲前后的心情不一样。因此我们必须“特殊事情,特殊说话”。

而且,不论一个人说话的内容如何精彩,但如果时机掌握不好,就无法达到说话的目的。因为听者的内心,往往随着时间变化而变化。要对方愿意听你的话,或者接受你的观点,就应当选择适当的时机。

再比如,借东西是生活中经常发生的事情,但不同的是:会说话的人别人会心甘情愿把东西借给你,反之,人家则会推三阻四。可见,这里面的学问大着呢。

总之,我们要针对不同事情,把话说得精妙,把事情办得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