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有时需要“以牙还牙”

人在社会交往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尴尬事,怎样处理好这些尴尬问题是很有学问的。他不但需要你有遇事不慌、灵活机智的镇定情绪,而且还需要有张口即来的应变能力和广博无限的各类知识,这样才能做到以牙还牙、以眼还眼。不然,事后诸葛或者打完仗才想起把式,就很容易让人在不知不觉中被别人当猴耍。

“九·一三”事件之后,在联合国安理会的一次辩论中,苏联代表马立克借此事贬低中国,他说:“中国那么好,为什么林彪要往苏联跑呢?”中国代表镇静地回答:“尊敬的先生,您连这一点常识都不懂,鲜花虽香,苍蝇不照样往厕所飞吗?”

反唇相讥必须藏中有露,露中有藏,尽藏则不知所云,尽露则赤膊上阵了。

作家谌容访美期间,一次应邀到某大学演讲。大学生提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她都给以直率的答复。

当时有人问:“听说您至今还不是中共党员,请问您与中国共产党的私人感情如何?”显然,提这样的问题是别有用心的,回答不好会使人处于尴尬的局面。

谌容笑了笑,敏捷地说,“你的情报很准确,我确实不是中共党员。但是,我的丈夫是个老共产党员,而我们共同生活了几十年,尚未有离婚的迹象,可见,我同中国共产党的感情有多深。”巧妙而又得体的回答,赢得了一片热烈的掌声。

尴尬场合、尴尬局面的出现,往往是刹那间的事情,如果缺乏镇静,大惊失色,那只能是手足无措,乱上添乱。如果能在心理上保持平衡与稳定,神色不改,镇静自若地面对出现的问题,才有可能巧妙机智的应付尴尬。

刘备派伊籍去见东吴孙权。孙权听说伊籍有辩才,便想试探试探他以显示自己的才能,他说:“你奉无道之君,肯定非常劳累吧?”伊籍当时正好在给孙权行礼,便回答说:“不过一拜一起罢了,算不上大劳累。”孙权本意是想说刘备是无道之君,结果反被伊籍奚落,有苦说不出。

这就是说要想让人尊重自己,首先得要尊重别人,尤其是在领导与被领导之间,领导自己更应该以身作则地保持自己的尊严,这样才能使自己在下属的心目中有个良好的形象。不然,领导自己不保持身份,随便拿下属开玩笑,终究是要被下属所不齿的。例如,有位下属害眼病,看什么都重峦叠嶂的,有一个领导偏叫他看这个看那个,并取笑他说:“你现在好啊,不论看什么东西都是俩呀,是吗?”刚好,这位领导的老爸过来了,这位下属说:“是呀,我怎么瞅,你都是俩爸爸。”这位领导讨了个没趣。

梁晓声是知青出身的青年作家,他创作的《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今夜有暴风雪》《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等作品,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

一次,英国一家电视台采访梁晓声,现扬拍摄电视采访节目。采访记者四十多岁,是个老练机智的英国人。采访进行了一段时间后,记者将摄像停了下来,走到梁晓声面前说:“下一个问题。希望您做到毫不迟疑地用最简短的一两个字,如‘是’与‘否’来回答。”梁晓声点头认可。遮镜板“啪”一声响,记者的录音话筒立刻就伸到梁晓声嘴边问:“没有**,可能也不会产生你们这一代青年作家,那么**对你看来究竟是好是坏?”梁晓声一怔,未想到对方的提问竟如此之“刁”,分明有“诓”人上当之意。他灵机一动,立即反问:“没有第二次世界大战,就没有以反映第二次世界大战而著名的作家,那么你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好还是坏?”回答如此巧妙!英国记者不由一怔,摄像机立即停止了拍摄。

在人与人交往过程中,别人有意用难以回答的问题向你发难,那么,你不妨提出一个相似的话题,仍以问话的形式踢给对方,让对方也同样陷入窘境之中。

在一次国际会议期间,一位西方外交官挑衅地对我国外交代表说:“如果你们不向美国保证,不用武力解决台湾问题,那么显然就是没有和平解决的诚意。”面对这种挑衅性的无稽之谈,我方代表回答道:“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采取什么方式解决是中国人民自己的事,无需向他国做什么保证。”说到这儿他话锋一转,反问道:“请问,难道你们竞选总统也需向我们作什么保证吗?”这针锋相对的反击,使对方无言以对。对方迅即狡猾地把话题一转,又说:“阁下这次在西方逗留了一段时间,不知是否对西方有了一点开明的认识?”

我国代表淡然一笑,揶揄道:“我是在西方受教育的,40年前在巴黎受过高等教育,我对西方的了解可比你少不了多少,遗憾的倒是你对东方的了解可真是太差了。”

实践证明,凡露尖嘴的人大多是那些自以为了不起的人。别看他们张牙舞爪,趾高气扬,其实他们最狗屁、最无知,有的甚至是不学无术之流。对于这种人只要你抓住了机会,找准部位,以牙还牙、针锋相对就一定能打败他们。因为他们虚荣心非常强,他们把面子看得比你还重要。别看他们一开始不可一世,一旦你找准其薄弱环节进行反击,就像打蛇打七寸一样,照样可以使他们威风扫地,铩羽而归。

交往中必须注意说话不能太损了,有道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因为人们之所以互相尊敬,是因为没有利害冲突,一旦你触犯了人家的尊严,照样也会得到人家的反击。

俄罗斯有一位著名的丑角叫杜罗夫。在一次演出的幕间休息的时候,一个很傲慢的观众走到他的身边,讥讽地问道:“丑角先生,观众对你非常欢迎吧?”

“还好。”

“要想在马戏班中受到欢迎,丑角是不是就必须具有一张愚蠢而又丑怪的脸蛋呢?”

“确实如此。”杜罗夫回答说,“如果我能生一张像先生您那样的脸蛋的话,我准能拿到双薪。”

这位傲慢观众的脸蛋,同杜罗夫能否拿双薪,本是无丝毫内在的联系,但杜罗夫却巧妙地把它们牵扯在一起,产生强烈的对比感,对这位傲慢的观众进行了无情的讽刺。

人生谁不愿长得漂亮一点?但这是不能选择的。既然不能选择,那么就只好勉强将就了,因为谁也不可能会因为自己丑陋而自杀。但是作为别人,就不应该以此来做为讥讽对方的手段。俗话说,说话别揭短,打人别打脸,这种人的话就太损了。所以对于这种人决不能客气,也决不能迁就。就应该像杜罗夫那样,让他尝尝厉害,知道锅是铁打的,因为古语说的好, “来而不往非礼也”,否则他总以为你怕他。

萧伯纳常在他写的戏中,揭露资本家的丑恶面目,所以得罪了一些有钱人。一次,有个资本家想在大庭广众中羞辱萧伯纳,他挥着手大声地说:

“人们都说,伟大的戏剧家都是白痴。”

萧伯纳笑了笑,随即回敬道:

“先生,我看你就是最伟大的戏剧家。”

童话家安徒生生活非常俭朴,经常戴着破旧的帽子在街上行走,有富人嘲笑他:“你脑袋上边的那个玩意儿是什么?能算是帽子吗?”

安徒生回敬道:“你帽子下边的那个玩意儿是什么?能算是脑袋吗?”

安徒生用的方法就是针锋相对,这种以牙还牙的方法,攻击力量非常大,即捍卫了自己的人格形象,又给对方以狠狠的打击,这样的事据说海涅也遇到过一次。

海涅是犹太人,因此经常而遭到一些“大日耳曼主义者”的攻击。一次晚会上,一个自称为“素有教养”的旅行家,对海涅讲述了他环球旅行中发现的一个小岛。他说:“你猜猜看,在这个小岛上,有什么现象最使我感到惊奇?”接着他说:“在这个小岛上,竟没有犹太人和驴子!”

海涅白了他一眼,不动声色地反击道:“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么,只要咱俩一块到小岛上去一趟,不就可以弥补这个缺陷了!”

旅行家的本意是说海涅是驴子,海涅却机智巧妙地将对方比作驴子,从而维护了自己的尊严。

人常说,说话办事不能太损了,但这要看在什么情况下,如以上情况一旦被你遇上,那你对付损人还得用损招,有道是不娶他姑娘,他不给你当老丈人。要想让他不敢轻视你,你就必须出手狠一些,一方面让他没有反驳的余地,另一方面让他知道你出手不凡,这样,以后的交往中,他便再不敢小觑你了。

总之,不要总拿别人当傻子和白痴,在我们礼貌、周全地对待别人,却还是遭受到言语和声名攻击的时候,适时德、适当地“以牙还牙”,不失一个好的计策。记住,我们说好话、好说话,是说给那些懂得基本道德素质和人之常情的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