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妙地批评他人

在生活和工作中对他人提出批评也是常有的事,但如何既达到批评帮助的目的,又不使受批评者感到沮丧和充满敌意,也颇有学问。

欧美一些企业家主张使用“三明治”批评方法,即在批评别人时,先找出对方的长处赞美一番,然后再提出批评,而且力图使谈话在友好的气氛中结束,最后再使用一些赞扬的词语。这种两头赞扬、中间批评的方式,很像三明治这种中间夹馅儿的食品,故以此得名。用这种方式处理问题,对方可能不会太难为情,也降低了因被激怒而引起的冲突的可能。这种方法在很多情况下是比较有效的,其优点就在于由批评者所提到的对方的长处,起到了替对方辩护的作用。对方的能力、为人、工作是否努力等方面,有很多可以肯定的地方,批评者如果视而不见,对方可能会觉得不公平,认为自己多方面的成绩或长期的努力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而一次失误就被抓住,大概是对方专门和在自己作对。而批评者首先赞扬对方,就是表明领导对他的工作的承认,使他知道批评是对具体事而不是对人的,自然也就放弃了用辩解宋维护自尊心的做法。

当我们听到别人对我们的某些长处表示赞赏之后再听到他的批评,心里往往会好受得多。麦金尼1896年竞选美国总统时,也曾采用过这种方法。那时,共和党有一位重要人物替麦金尼写了一篇竞选演说,他自以为写得高明,便大声地念给麦金尼听,念时他语调铿锵、声情并茂。可是,麦金尼听后,却觉得有些观点很不妥当,可能会引起大量的批评,显然,这篇讲稿不能用。但是,麦金尼把这件事处理得十分巧妙。他说:“我的朋友,这是一篇精彩而有力的演说,我听了很兴奋。在许多场合中,这些话都可以说是完全正确的,不过用在目前这种特殊的场合,是不是也很合适呢?我不能不以党的观点来考虑它将带来的影响。请你根据我的提示再写一篇演说稿吧,然后送给我一份副本,怎么样?”

那个重要的人物立刻照办了。此后,这个人在竞选活动中成了一名出色的演说家。

有的领导认为先讲赞扬的话再批评带有捉弄人的意味,用意过于明显,所以不喜欢用。这种看法也有一定道理,因为当你找到某人就表扬他,他根本听不进你的表扬,他只是想知道,另一棒会在什么时候打下来——表扬之后会有什么坏消息降临,所以在更多的时候,许多领导是把表扬放在批评之后。当我们用表扬结束批评时,人们考虑的是自己的行为,而不是你的态度。以下是正确、错误的不同说法。

正确:“我相信你会从中得到窍门——只要坚持试一试。”

错误:“你最好马上就改进,要不然就别干了。”

在批评结束时对下属表示鼓励,让他把对这次批评的回忆当成是促使他上进的力量,而不是一次意外的打击。此外,还应该让对方知道,虽然他屡次在某件事上处理失当,但你仍尊重他的人格。为了把你的尊重传达给对方,适度的赞美和工作上的认同是必要的;否则,仅是针对对方的某项缺失提出批评,容易让对方因感到不受尊重而心怀不平。

许多成功的管理者在批评下属的时候都会采用刚柔并济的方法。

日本著名企业家松下幸之助就很精通刚柔相济的方法。

有一次,部下后藤犯下一个大错。松下怒火冲天,一面用挑火棒敲着地板,一面严厉责骂后藤。

骂完之后松下注视挑火棒说:“你看,我骂得多么激动,居然把挑火棒都扭弯了,你能不能帮我把它弄直?”

这是一个多么绝妙的请求!后藤自然是遵命,三下五除二地就把它弄直了,挑火棒恢复了原状。

松下说:“咦?你的手可真巧呵!”随之,松下的脸上立刻绽开了亲切可人的微笑,高高兴兴地赞美着后藤。至此,后藤一肚子的反抗心理,立刻烟消云散了。

更令后藤吃惊的是,他一回到家,竟然看到太太准备了丰盛的酒菜等着他。

“这是怎么回事?”后藤问。

“哦,松下先生刚来过电话说:‘你家老公今天回家的时候,心情一定非常恶劣,你最好准备些好吃的让他解解闷吧。”’

不用赘述,此后,后藤自然是干劲十足地工作了。

作为一个涉世不深的年轻人,有时候更喜欢批评人,这就非常有必要学一学批评人的方法。那样的话,既能达到批评的目的,又能使受批评者坦然接受。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但这个“过”怎样指出来,也是一门艺术。批评他人时,一定要讲究策略。一时冲动就口无遮拦,是十分愚蠢的做法。我们需要真诚的赞美,也需要善意的批评。

如果你的公司里有一位经常迟到的员工,作为上司的你如果当面对他进行严厉的批评:“你到底还要迟到多少次?公司并不只有你一个人,想什么时候来就什么时候来,你这种行为是无视公司的规定,你该好好反省反省了!”这样做,很可能会让员工产生破罐破摔的心理,达不到批评的目的。

与其这样说,倒不如抓住员工的情感弱点,点到为止:“我想你肯定也知道迟到是不对的,如果你能坚持这样正确的看法,相信很快你就能发现员工准时上班的乐趣。”这样的说法,相信员工更愿意接受。

有一天中午,查尔斯·斯科尔特在经过他管理的美国钢铁公司的一家钢铁厂的时候,看见几位工人正在抽烟,而在他们的头上,正好有一块大牌子,上面写着“禁止吸烟”。假如当时你是斯科尔特,你该如何处理?会不会走上前去,指着那个大牌子说:“难道你们不识字吗?”也许很多管理者会这样做。但是,斯科尔特是这样做的:他走向那些人,递给他们每个人一根雪茄,然后说:“各位,如果你们可以到外面去抽这些雪茄,我将感激不尽。”工人们立刻意识到自己违反了公司规定,同时,他们也更加敬重斯科尔特了。

假设你遇到了斯科尔特这样的总经理,看到你违反了公司规定,却还送给你小礼物,并对你很有礼貌,让你受到尊重,你会不喜欢他?

当面批评他人,会使对方反感,而巧妙地暗示对方注意自己的错误,则会受到爱戴和敬重。最聪明的办法是在开始批评别人之前,要先真诚地赞美对方,然后一定要接一句“可是”,再开始批评。

美国最伟大的牧师、演讲家亨利·华德比奇尔于1887年3月8日逝世。华德比奇尔影响巨大,被世人评价为“改变了整个世界的人”。为了纪念他,一个演讲纪念大会将举行,莱曼·阿尔伯特应邀给那些因为华德比奇尔的去世而哀伤不已的牧师们做一次演讲。

由于急着想表现出最佳状态,阿尔伯特把自己的演讲稿改了又写,写了又改。在做了严谨的润色后,他读给一位朋友听,让他提出意见。朋友感觉写得很不好,就像大部分写好的演讲一样普通。假如朋友不讲究策略,他可能就会说:“莱曼,你写得太糟糕啦,这样不行,如果你真的读了这样的稿子给听众,他们肯定都会睡着了。这念起来就像是一本百科全书。你都已经演讲这么多年了,怎么还会写成这样呢?天哪,你怎么不能像普通人那样说话呢?你难道不能表现得自然一些吗?如果你想自取其辱,就读这篇文章吧。”

但是,朋友没有这样说,而是委婉地说:“莱曼,这篇演讲稿如果刊登在《北美评论》杂志上,将会是一篇极佳的文章。”

莱曼·阿尔伯特一听就明白了朋友的意思,朋友称赞了这篇演讲稿写得很好,但同时又很巧妙地暗示,要是把这篇讲稿用来演说,将不会有好的效果。于是,他把自己精心准备的原稿撕掉,此后的演讲都不用纸稿了。

要想批评一个人而又不伤感情,甚至让对方感激和更喜欢你,最好能做到委婉。间接暗示对方,提醒其注意自己犯的错误,这比直接的教训和谩骂要高明许多倍。

此外,指正的话应该越少越好。如果一两句话就能使对方明白,就不要多说,点到即可,然后将话题转到其他地方。俗话说,批评的话最好不超过三四句。会做工作的人,在对人批评教育时,总是三言两语见好就收,不忘给对方留下一定的余地。然而有些人就不是这样,他们总是不肯善罢甘休,非要将对方批评得体无完肤不可,结果是过犹不及,往往将事情推到了反面。

如果对方犯的不是原则性错误,或已不在犯错误的现场,就没必要“真枪实弹”地批评。我们或者不指名道姓,用温和的语言,只点明问题;或者用某些事物对比、影射,含蓄委婉的批评一样可以起到警示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