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饶人处口饶人

有谁不会犯错误呢?做人不要对别人特别苛刻,而应该用放大镜的相反方向看他人的错误,那么他人的错误便会微乎其微了。

在社交中每个人都可能不小心出点失误,比如念错字,讲了外行话,记错了对方的姓名职务,礼节失当,等等。当我们发现这类情况时,只要是无关大局,就不要张扬,搞得人人皆知,使本来的小过失变得显眼起来。

1953年,我国政府举行招待宴会,周恩来总理率中国政府代表团慰问驻旅大的苏军。在招待宴会上,一名苏军中尉翻译总理讲话时,译错了一部分。我方代表团的一位翻译同志做出了及时纠正。

这件事不仅使总理感到意外,更使在场的苏联驻军司令大为恼火。因为部下在这种场合失误,不仅使司令丢面子,还使国家丢掉了荣誉。驻军司令马上走过去,要撕下中尉的肩章和领章。宴会厅里的气氛顿时紧张起来。这时,周总理及时地为对方提供了一个“台阶”,他温和地说:“两国语言要做到恰到好处地翻译是很不容易的,也可能是我讲得不够完善。”并慢慢重述了被译错了的那段话,让翻译仔细听清,并准确地翻译出来,缓解了紧张气氛。总理讲完话,在同苏军将领、英雄模范干杯时,还特地同翻译单独干杯。苏驻军司令和其他将领看到这一景象,在干杯时眼里都含着热泪,那位翻译被感动得举着杯子久久不放。

为什么要避免渲染和张扬对方的失误呢?这是因为在社交场合,每个人都展现在众人面前,都格外注意自己社交形象,会比平时表现出更为强烈的自尊心和虚荣心。在这种心态下,他犯了错误已经很恼火,你再渲染、放大他的失误,使他下不了台,他定会产生比平时更为强烈的反感,甚至与你结下终生的怨恨。

在任何时候说话都应大方得体,与人交往尤其要表现出自己的风度,不能狭隘地渲染和张扬别人的失误。你以为这样做会使别人处于尴尬的境地,殊不知,这样更会让自己被人鄙夷。

在上海一家著名大酒店,一位外宾吃完最后一道茶点,顺手把精美的景泰蓝食筷悄悄“插入”自己的西装内衣口袋里。服务生不露声色地迎上前去,双手擎着一只装有一双景泰蓝食筷的绸面小匣说:“我发现先生对我国景泰蓝食筷爱不释手。非常感谢您对这种精细工艺品的赏识。为了表达我们的感激之情,我代表酒店,将这双图案最精美并且经严格消毒处理的景泰蓝食筷送给您,并按照大酒家的‘优惠价格’记在您的账簿上,您看好吗?”那位外宾当然明白这些话的弦外之音,取出内衣袋里的食筷恭敬地放回餐桌上,在表示了谢意之后,接过服务生给他的小匣,不失风度地向付账处走去。

当别人失误的时候,最好尽可能地为对方挽回面子。有时遇到意外情况使对方陷入尴尬境地,这时,你在给对方提供“方便”的同时,如能采取某些妥善措施,及时为对方面子上再添些光彩,那是最好不过了,会使对方更加感激你,譬如本文开头周总理对苏翻译的做法。帮助对方挽回面子,会使他对你感激不尽。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谁都不愿把自己的错处在公众面前“曝光”,一旦错处被人放大,就会感到难堪或恼怒。因此,在交际中,如果不是为了某种特殊需要,一般应尽量避免渲染和张扬对方的失误,避免使对方当众出丑。

如果抱着讥讽的态度,以为“这回可抓住笑柄啦”,来拿人家的失误在众人面前取乐。因为这样做不仅会使对方难堪,伤害他的自尊心,使他对你反感或报复,而且也不利于你自己的社交形象,容易使别人觉得你为人刻薄,在今后的交往中对你敬而远之。

在人际交往中,切勿针对别人的过失和错误故意渲染、夸张,以此来讽刺、打击别人。这样做只会四处树敌,对自己一点儿好处也没有。

事实表明,说话太刻薄的人,早晚没有路走。尤其是一些骄傲自大、尖酸刻薄的人,喜欢揪人辫子,以为这样就可以彰显自己。其实这样做只能逞一时口舌之快,你伤害了别人,难保别人不会用更恶劣的手段来报复你,那时可就得不偿失了。

口下有情脚下才有路,面对别人的是非对错,要尽可能地行与方便,所谓得饶人处且饶人。你放过了对方的小辫子,等于为自己留下了一条活路,将来有求于他的时候,想必他是不会拒绝你的。

为人处世,宽容别人就是宽容自己,给别人留条后路就是给自己留条后路。骄傲自大,尖酸刻薄,怎能不伤人面子?

在公司,有位员工自我感觉良好,然而在单位人缘不好。因此他经常抱怨世态炎凉,责怪同事寡情。是真的世态炎凉同事寡情吗?非也!原来是他自己自命不凡,每逢单位开会,年终考评,他都喋喋不休地贬损他人,以显示自己“崇高的思想” “卓越的才能”“非凡的业绩”。因此,同事们都觉得这位同事实在太过分了,太不像话了,不能与他相处。大家都不买他的账,使他陷入了孤家寡人的境地。显然,这位员工人缘不好,原因在于贬低他人,抬高自己。

有些人为了抬高自己、贬损他人竟达到了捏造事实的地步。尽管他所说的事实是捏造的,可也是有鼻子有眼的,颇能迷惑人。面对捏造事实的指责,受害人有口难辩。

小李与小张同去某地出差,采购一种紧缺物资。他们到某地时,当地已无货供应,再等一个月才有货。于是小李和老张空手而归。可是在向领导汇报时,老张竟对领导说:“年轻人就是贪睡,那天早晨如果小李早点起来,我们可能就买到货了。”小李说:“本来就没有货了呀,这与起早起迟有什么联系呢?”领导连忙批评小李说:“老张说得对啊!你应该接受,以后改正!”小李听了领导的批评只有无可奈何地叹气,还有什么可辩解的呢?不过从此以后,小李对老张敬而远之了。久而久之,领导再派任何人与老张一起出差,大家都借故推辞。

宋代的吕蒙正,每当遇到与人意见相左时,他必定以委曲婉转的比喻来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从不揪人辫子。他的胸怀宽广,气量宏大,大将风度,让皇帝对他更加赏识、信任了。

当吕蒙正初次进入朝廷的时候,有一个官员指着他说:“这个人也能当参政吗?”

吕蒙正假装没听见。

他的同伴为此愤愤不平,要质问那个官员叫什么名字。吕蒙正马上制止他们说:“一旦知道了他的名字,就一辈子也忘不了,不如不知道的好。”

当时在朝的官员也佩服他的豁达大度。后来那个官员亲自到他家里致歉,并结为好友,相互扶持。

吕蒙正这样做是对的,为人处世,留有缝隙,是君子风度,可以显示一个人博大的胸襟和深厚的修养。

我们说话办事也应该这样,不揪人辫子,得饶人处且饶人,也就是为自己留一条后路。如果时时处处工于算计,锱铢必较,不给别人留半点儿余地,不让自己牺牲一点儿利益,那么你与人之间的关系,必定会出现剑拔弩张的局面。

这个世界说大也大,说小也小,人海茫茫也会狭路相逢,你今天得理不饶人,又怎么知道他日会不会与那人相遇呢?给别人留余地,就是给自己留余地,给别人方便,就是给自己方便。

说话办事得饶人处且饶人,不要让别人为难,不让自己为难,让别人活得轻松,让自己活得潇洒,这就是做人留有缝隙的妙处。不管是谁,一定要谨记:权力不可使绝,金钱不可用绝,言语不可说绝,事情不可做绝。

还有这么一个寓言故事:

一头大象在树林里漫步, 由于光线比较暗,一不小心把刺猬的老巢踩坏了。大象很惭愧地向刺猬赔礼道歉,但是,刺猬却对此耿耿于怀,不肯原谅大象。

一天,刺猬看见大象躺在地上睡觉,心想: “机会来了,我要报复大象,至少,我可以咬这个庞然大物一口。”

但是,大象的皮特别厚,刺猬根本咬不动。刺猬围着大象转了几圈,想啊想,终于想出一个好办法,刺猬发现大象的鼻子是个进攻点。于是,刺猬忘乎所以地钻进大象的鼻子里,狠狠地咬了一口大象的鼻腔黏膜。

大象感觉鼻子里一阵刺痛,它猛地打了一个喷嚏,将刺猬射出好远,刺猬被摔了个半死。

好久,刺猬才从地上爬起来,痛不欲生,对前来探望它的同类说:“要记住我的惨痛教训,得饶人处且饶人!”

生活中有些人像刺猬一样,小肚鸡肠,得理不让人。假如是重大的是非问题,自然应当不失原则地论个青红皂白,甚至为追求真理而献身。

朋友之间因为一句闲话争得面红耳赤,形同路人;邻里之间因为孩子打架导致大人拌嘴,老死不相往来;夫妻之间因为家庭琐事同室操戈,劳燕分飞。如此等等,不一而足,很不划算。得饶人处不饶人,害了别人,也往往害了自己。

在日常生活中,工作中,为了突出自己处处去揪别人的小辫子,结果弄得两败俱伤。其实,说话办事留余地,得饶人处且饶人,又何尝不是利人利己的处事方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