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断也要随机应变

诚然,“兵贵神速”,办事需要果断,但是,果断也是需要随机应变,不要盲目地去做事,别让“果断”变成“武断”。

做人就是要学会变通,要能够想别人想不到的,做别人做不到的。不要被经验束缚了头脑,要冲出习惯思维的樊笼。这就是灵活变通、随机应变的处事智慧。具有这种智慧的人,必定是深谙厚灰之道、为人做事巧妙圆滑的人。

孙膑是我国古代著名军事家,他的《孙膑兵法》到处蕴含着变通的哲学。孙膑本人也是一个头脑灵活、善于变通的人。

孙膑初到魏国时,魏王要考查一下他的本事,以确定他是否真的有才华。

一次,魏王召集众臣,当面考查孙膑的智谋。

魏王坐在宝座上,对孙膑说:“你有什么办法让我从座位上下来吗?”

庞涓出谋说:“可在大王座位下生起火来。”

魏王说:“不行。”

孙膑说:“大王坐在上面嘛,我是没有办法让大王下来的。不过,大王如果是在下面,我却有办法让大王坐上去。”

魏王听了,得意洋洋地说,“那好,”说着就从座位上走了下来,“我倒要看看你有什么办法让我坐上去。”

周围的大臣一时没有反应过来,也都嘲笑孙膑不自量力,等着着他的洋相呢。这时候,孙膑却哈哈大笑起来,说:“我虽然无法让大王坐上去,却已经让大王从座位上下来了。”

这时,大家才恍然大悟,对孙膑的才华连连称赞。

魏王也对孙膑刮目相看,孙膑很快就得到魏王的重用。

在处理问题时,我们总是习惯地按照常规去思考,如果我们能像孙膑那样灵活变通,你就会发现“柳暗花明又一村”。

俗话说:“树挪死,人挪活。”种子落在土里长成树苗后最好不要轻易移动,一动就很难成活。而人就不同了,人有脑子,遇到了问题可以灵活地处理,用这个方法不成就换一个方法,总有一个方法是对的。

秦国孙阳精通相马,无论什么样的马,他一眼就能分出优劣。他常常被人请去识马、选马,人们都称他为伯乐。

有一天,孙阳外出打猎,一匹拖着盐车的老马突然向他走来,在他面前停下后,冲他叫个不停。孙阳摸了摸马背,断定是匹千里马,只是年龄稍大了点儿。老马专注地看着孙阳, 眼神充满了期待和无奈。孙阳觉得太委屈这匹千里马了,它本是可以奔跑于战场的宝马,现在却因为没有遇到伯乐而默默无闻地拖着盐车,消耗着它的生命,实在可惜!孙阳想到这里,难过得落下泪来。

这事使孙阳深有感触,他想,这世间到底还有多少千里马被庸人埋没呢?为了让更多的人学会相马,孙阳把自己多年积累的相马经验和知识写成了一本《相马经》,配上各种马的形态图,目的是使真正的千里马能尽其才,也使自己的相马技术能够流传于世。

孙阳的儿子看了父亲写的《相马经》,以为相马很容易。他想,有了这本书,还愁找不到好马吗?于是,就拿着这本书到处找好马。他按照书上所画的图形去找,没有找到。又按书中所写的特征去找,最后在野外发现一只癞蛤蟆,与父亲在书中写的千里马的特征非常像,便兴奋地把癞蛤蟆带回家,对父亲说:“我找到一匹千里马,只是马蹄短了些。”父亲一看, 气不打一处来,没想到儿子竟如此愚蠢,悲伤地感叹道:“所谓按图索骥也。”

这个故事就是成语“按图索骥”的由来,出自明朝杨慎的《艺林伐山》。这个寓言生动地说明了一味地按照老方法办事,不知变通,是成不了事的。

美国威克教授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把一些蜜蜂和苍蝇同时放进一只平放的玻璃瓶里,使瓶底对着光亮处,瓶口对着暗处。结果,那些蜜蜂拼命地朝着光亮处挣扎,最终气力衰竭而死,而乱窜的苍蝇竟都溜出细口瓶颈逃生。这一实验告诉我们:在充满不确定性的环境中,需要的不是朝着既定方向的执著努力,而是寻找求生的路;不要固守经验,而要随机应变。在不断变化的世界里,灵活机动的行动比有序的衰亡好得多。

只知道执著的蜜蜂走向了死亡,知道变通的苍蝇却生存了下来。执著和变通是两种人生态度,不能单纯地说哪个好哪个不好。单纯的执著与单纯的变通,都是不完美的。只有二者相辅相成才能取得成功,我们要学会执著与变通兼顾。

为人处世要随机应变,与领导相处要注意灵活变通。领导为什么能成功?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灵活变通,故而跟在他身边的下属,一定要懂得弹性处理法则。所谓灵活变通与弹性处理,跟滑头性格与做事没有原则是不相同的。因时制宜,在特定环境内,配合需求,设计出最好的可行方案,这就是所谓弹性处理。分明已经改了道,此路不通,还偏偏要照旧时那个法子把车开过去,这不是坚持原则,而是不知变通。

大家都喜欢能想别人想不到的,做别人做不到的办事作风。我们也应该遇事多思考,解决问题求新求变,这才是果断做人、精明处事的硬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