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断办事,切记说一不二

世界上有多少人,就有多少种性格,有多少种性格就有多少种办事方法。然而,不论你是国家领导人,还是学者丈人,亦或是奔波在社会各个领域里的上班族,都需要练就一身雷厉风行的办事本领。

对一个涉世不深的人来说做任何事都要心中有数,时刻记住最初的初衷以及目的,别走弯路。在工作中做事情要一板一眼,说一不二,凡事都按照流程去做,宁愿多花成本、降低做事效率也要保证公司的利益和安全。

如果给你一张报纸,然后重复这样的动作:对折,不停地对折。当你把这张报纸对折了51万次的时候,你猜所达到的厚度有多少?是一个冰箱那么厚或者两层楼那么厚,这大概是你所能想到的最大值了吧?通过计算机的模拟,这个厚度接近于地球到太阳之间的距离。

没错,就是这样简简单单的动作,是不是让你感觉好像一个奇迹?为什么看似毫无分别的重复,会有这样惊人的结果呢?

秋千所**到的高度与每一次加力是分不开的,任何一次偷懒都会降低你的高度,所以动作虽然简单却依然要一丝不苟地“踏实”,说一不二地去做。

有一位来自伊朗的留学生,他每天都定时做五次礼拜,从不间断,甚至为了做礼拜,往往中断正在进行的工作,朝着圣地“麦加”所在的方向五体投地。他对旁人的眼光视若无睹,口中念诵着:“安拉是唯一的真主,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如果换一个人的话,心里一定会想:“唉呀,不做算了,反正这里又没有志同道合的人,何况又是身在国外,不做也没有人知道。”可是这位伊朗籍学生还是相当认真,一板一眼,因为他认为虔诚地、踏实地做礼拜就是天大的事。

说到这儿还不得不提起日本企业家,他们一板一眼做事也是出了名的。在一般人的印象中,如果在一家公司里发现一群不打领带、身着休闲服装的人,很可能认为这是一家美国公司:而如果一个公司里男士西装革履、女士淡扫娥眉,同事见面互相有礼貌地寒暄,那很可能你已经来到一家日企。

日资企业的工作环境有其独特的风格。在日企工作的人需要具备很强的责任心,做事不能马马虎虎,都要一板一眼地跟着做事,认准了,就说一不二地去做,而且要适应并习惯这种计划性很强的工作方式,久而久之与他人产生默契,一件小事都会一再地、反复地确认,商量。

在日本,河豚被奉为“国粹”。河豚肉质细腻,味道极佳,但这种鱼的味道虽美,毒性却极强,处理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致人死命。在中国,每年中毒、死亡者都达上千人,但同样是吃河豚,在日本却鲜有中毒、死亡的事情发生。

日本的河豚加工程序是十分严格的,一名上岗的河豚厨师至少要接受两年的严格培训,考试合格以后才能领取执照,开张营业。在实际操作中,每条河豚的加工去毒需要经过30道工序,一个技术熟练的厨师也要花20分钟才能完成。

加工河豚为什么需要30道工序而不是29道?我们不得而知,我们知道的是日本人没有因吃河豚而中毒,可能经过20道工序的处理也不一定会死人,但粗糙的工序只能带来粗糙的感觉。从这一点来说,到位的管理一定是经过严格的程序化的管理,一定是一板一眼,认真做事的管理。

日本人喜欢什么事情都做得很仔细,很规范,“制表”就是日本企业的一大特点。大大小小的事情都要制成图表,而且同一件事情都要重复做好几张不同的图表,小到在公司里放置老鼠药的事情也要打成通知四处张贴,日本的员工也一直坚持不懈地服从于这些工作流程。此外,日本企业还有很多类似的做法,如在日本的企业里,员工每3个月就会各自列出一套计划方案,每一阶段也都有详细的工作安排,然后在工作中完成一项勾掉一项,一丝不苟。

其实,这样的动作和事情我们每个人都会做,但又不屑于做。他们贯穿于整个日常生活,甚至你完成了这样的一个动作,自己都不记得。比如你每天都会把垃圾袋带出去扔掉,你会记得你用怎样的动作扔掉的吗?这也正像全世界都谈论“变化”、“创新”等等时髦的概念时,却把“踏实”给忘记了。“踏实”是每个人都能够做到的,可是你真正理解“踏实”的含义了吗?没有。所以你不是优秀的员工。

我们可以用比较形象的真实例子来说明“踏实”的巨大力量。美西战争爆发后,美国必须立即跟西班牙的反抗军首领加西亚取得联系,因为加西亚将军掌握着西班牙军队的各种情报。但是美国军队只知道他在古巴丛林的山里,却没有人知道确切的地点,因此无法联络。然而,美国总统又要尽快地获得他的合作。一位名叫罗文的人被带到了总统的面前,送信的任务交给了这名年轻人。

一路上,罗文在牙买加遭遇过西班牙士兵的拦截,又在粗心大意的西属海军少尉眼皮底下溜过古巴拇域,还在圣地亚哥参加了游击战,最后在巴亚莫河畔的瑞奥布伊把信交给了加西亚将军,因此罗文被奉为美国的英雄。

看过《致加西亚的信》的人也许会觉得罗文所做的事情一点也不需要超人的智慧,只是一环扣一环地在前进,因此认为把罗文塑造成英雄有点言过其实。但就是罗文的这种“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的态度才把信送给加西亚,才使美国赢得了战争。踏实并不等于原地踏步、停滞不前,它需要的是有韧性而不失目标,时刻在前进,哪怕每一次都要前进很小的、不为人所瞩目的距离。然而“突然”的成功大多都来自于这些前进量微小而又不间断的“脚踏实地”。

果断办事,就要说一不二,踏踏实实地去做。这样事情才在你的掌握之中。但是,在你做事之前,一定要制定清晰的目标。

有一个广泛流传的管理故事,说的是一群伐木工人走进一片树林,开始清除矮灌木。当他们费尽千辛万苦,好不容易清除完一片灌木林,直起腰来准备享受一下完成了一项艰苦工作后的乐趣时,却猛然发现,不是这片树林,而是旁边那片树林才是需要他们去清除的!有多少人在工作中就如同这些砍伐矮灌木的工人,常常只是埋头砍伐矮灌木,甚至没有意识到要砍的并非是自己需要砍伐的那片树林。

这种看似忙忙碌碌最后却发现自己背道而驰的情况是非常令人沮丧的,这也是许多效率低下、不懂得卓越工作方法的人最容易犯的错误,他们往往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浪费在一些无用的事情上。

任何行动一定要有目标,并有达到目标的计划。早上开始工作时,如果并不知道当天有什么样的工作要去做,就很容易像上面的伐木工人一样把时间浪费在不该做的事情上。没有目标,就不可能有切实的行动,更不可能获得实际的结果。有目标才能减少干扰,帮自己的精力放在最重要的事情上。优秀员工每天进办公室的第一件事,就应该是计划好当天的工作。

一位钢铁工人曾告诉我这样一个故事:他的领班有一天交班之后,问他的生产科长这——班次今天生产了多少吨,科长回答说5吨。他就在地上写下一个“5”字,并且留下一支粉笔。

晚班的领班看到地上的“5”字,就问这是什么意思,有位工人说:“听说这是日班生产的吨数。”第二天,“5”被改写成了“6”。竞争开始了,数字每天都在增加,后来有一个班次生产的钢材居然达到了9吨,从此该厂的班次生产量再没有回落到5吨过。

也就是说,不管做任何事情,我们一开始就应该有自己的终极目标,一开始就知道自己的目的地在哪里,也知道自己现在在哪里。如果你能做到这一点,那么你一直在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你迈出的每一步方向都是正确的,不管哪一天干哪一件事都不会违背你为之确定的最重要的标准,你做的每一件事都会为最终目标作出有意义的贡献。

如果你一开始时心中就怀有最终目标,就会锻炼出与众不同的眼光。它让你把眼光不再局限在某一个具体事情上,多一些理性的严谨,少一些感情的投入,事事也归于简单。它会让你逐渐形成一种良好的工作方法,养成一种理性的判断规则和工作习惯。

成功人士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在做事之前就清楚地知道自己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的,清楚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哪些事是必需的,哪些事往往看起来必不可少其实是无足轻重的。他们总是在一开始时就怀有最终目标,因而总是能事半功倍,卓越而高效。

成功人士不但一开始就怀有终极目标,而且他们的目标都非常具体。他们不订“进度表”,而是列“工作表”,比较大或长期的工作会拆散开来,分成几个小事项。他们经常用长跑中的。“分段法”把很长的距离分成几个小段,每一段都有一个标志性的事物。标志性的事物可以是一份报告的问世,也可以是设计图的完成,哪怕仅仅是为后花园增添了一种花,也是在成功路上留下了脚印。

对于大部分员工来说制定计划的周期可定为一个月,但应将工作计划分解为周计划与日计划。每个工作日结束的前半个小时,先盘点一下当天计划的完成情况,并整理一下第二天计划内容的工作思路与方法。

必须注意的是在制定日工作计划的时候,必须考虑计划的弹性。不能将计划制定在能力所能达到的100%,而应该制定在能力所能达到的80%,这是由商业的工作性质决定的,因为每个员工每天都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以及上级交办的临时任务。

如果你每天的计划都是100%,那么在你没有完成任务时,就必然会在第二天挤占你已经制定好的工作计划,原计划就不得不延期了,因为当天完不成的工作将不得不延迟到下一天完成。这样必将影响下一天乃至当月的整个工作计划,从而陷入“明日复明日”的被动局面。

久而久之,你的计划失去了严肃性,你的上级就会认为你不是一个很精干的员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