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善良的品质

在犹太人的家庭中,父母会告诉孩子:不能只想着自己,还要多替别人着想,善待他人。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因为只有善待他人,才能调整失衡的心态,解脱孤独的灵魂,走出无助的困境;只有善待他人,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拥有充实快乐的感觉,踏入充满机遇的境界,走向充满希望的未来。

善待他人不仅是一种美德,也是我们为人处世的根本。当我们在善待别人时,必然也会感到来自他人的回应。人们常说:“帮助他人,惠及自己;关爱他人,快乐自己;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其实,我们每一个人的存在,都是以别人的存在为前提条件的。所以说一个人只有善待他人,自己才能存在,在社会生活中享有做人的资格与权利。在犹太人眼中,善待他人实际是在善待自己,是为自己争得人的尊严、资格、神圣和权利。同时,只有在善待他人时,自己的内心才会获得幸福和快乐。

培养孩子善良的美德,集中体现了犹太家教中真善美的真谛,是对孩子道德良知的根本性教育。

关于教育孩子要善待他人,这里有一个很经典的小故事:

在一个小镇上有一家很大的农户,农户的主人被大家公认为是最慈善的农夫。每年拉比到他家访问的时候,他都会毫不吝啬地捐献出很多财物。

这个善良的农户有一块很大的农田,每年他都有不错的收成。可是有一年,由于风暴和瘟疫的袭击,所有的农田和果园都遭破坏,全部牲畜都死了,债主蜂拥而至,把他所有的财产扣押了起来,最后只剩下一小块土地。可是,他却说:“既然是神赋予的东西,神又夺回去了,还有什么说的呢?”他泰然处之,丝毫没有怨天尤人之意。

就在那一年,拉比还像往常一样,又来到了农夫的家里,看到他家中的情况,拉比表示同情,并且说今年就不用他捐献了。

这时农夫的太太说:“我们时常为教师建造学校、维持会堂、为穷人和老人捐款,今年不拿钱出来,心中也非常遗憾。”农夫和他妻子都觉得让拉比白跑一趟,于心不安。于是,他们决定把最后的那块地卖掉一半,捐献给拉比。

拉比知道了他们的决定后非常惊讶,并且表达了无限的感激。

有一天,农夫在剩下的半块土地上犁地,耕牛突然滑倒了。他手忙脚乱地扶起耕牛时,却在牛蹄下发现了宝物。他把宝物卖掉后,又过上先前的富裕生活了。

次年,拉比又来访问农夫,以为农夫还和原来一样贫穷,可附近的人告诉他们:“农夫已搬入新居了,前面那所高大的房子才是他的家。”

拉比走进大房子,农夫高兴地向他说明了近一年发生的事,并总结道:“只要乐于行善,总会获得上帝的祝福。”

在日常生活中,犹太人教育自己的孩子要善良、有爱心,告诉他们只有拥有一颗善良的心,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而且善良是生命的黄金,是世界通用的语言。善良可以使盲人看到光明,可以使穷人看到希望,可以使人受到别人的尊敬和爱戴。

犹太父母总是告诫孩子要有一颗善良的心。犹太人长期遭到迫害,必须要面对现实世界中的瞬息万变,适应快节奏、高压力的生活。正是这种情况促使他们十分注重自身心灵的修养,同时,他们也是这样教育子女的。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清楚,当我们来到这个世上的时候,并不是单单为自己而活的,人与人之间是需要相互帮助、相互关爱的。当你的友好与善良慢慢释放出能量时,你的生活才会越来越幸福和美好。一个充满爱的人生是丰富多彩的。善良是人道主义精神的核心,必须在青少年时期养成。每个父母都应该像犹太父母那样,教育自己的孩子要有一颗爱心,善待他人。

犹太父母教育孩子要善待他人时,会讲到一个这样的故事:

一个极其寒冷的冬天夜晚,路边一间简陋的旅店来了一对上了年纪的客人。不巧的是,这间旅店早就客满了。“这已是我们寻找的第十六家旅社了,这鬼天气,到处客满,我们怎么办呢?”这对老夫妻望着店外阴冷的夜晚发愁地说。

店里的小伙计不忍心让这对老人出去受冻,便建议说:“如果你们不嫌弃的话,今晚就住在我的床铺上吧,我自己在店堂里打个地铺。”老夫妻非常感激,第二天要照店价付客房费,小伙计坚决拒绝了。临走时,老夫妻开玩笑地说:“你经营旅店的才能真够得上当一家五星级酒店的总经理。”

“那更好!起码收入多些可以养活我的老母亲。”小伙计随口应道,哈哈一笑。

没想到两年后的一天,小伙计收到一封寄自纽约的来信,信中夹有两张往返纽约的机票,信中邀请他去拜访当年那对睡他床铺的老夫妻。

小伙计来到繁华的大都市纽约,老夫妻把小伙计引到第五大街和三十四街交汇处,指着那儿的一幢摩天大楼说:“这是一座专门为你兴建的五星级酒店,现在我们正式邀请你来当总经理。”

年轻的小伙计因为一次举手之劳的助人行为,他的命运从此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这就是著名的奥斯多利亚大饭店经理乔治·波菲特和他的恩人威廉先生一家的真实故事。

如今,很多人都不能很好地领会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的道理。其实,善待他人看起来是一种付出,但事实却是一种收获。付出的是自己的爱心,收获的是别人的感激与尊重。懂得善待他人,才能更好地融入到社会中去,获得真正的伙伴与朋友;才能拥有良好的心态,不让自己在孤独与无助中挣扎;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拥有充实快乐的感觉,从而踏入一个充满机遇的境界,走向一个充满希望、光明的未来。

有个犹太女孩为人善良,喜欢帮助人,所以深受大家喜欢。她会在邻居不在家时,让等候他们的亲友到自己家中休息;在上班时会包揽公司的所有打扫工作;会热心给迷路的人指引方向。这个助人为乐的女孩觉得对每一个人友好而不图回报会让自己心情愉快,当看到别人因自己的帮助而快乐是一种幸福。这个犹太女孩的养父过世前卧病在床住院治疗,她奔波于单位和医院之间,喂水、喂饭、喂药、清理排泄物、按摩老人肢体,样样细致周全。

一天,和养父同住一个病房的一名老年患者想要去卫生间,不巧陪侍的孩子出去办事不在身边,这名老年患者内急难忍,只得勉强坚持着不去卫生间,结果意志终归没能战胜老弱的病体,脏物排泄到床边和地上。打水回到病房的犹太女孩正好遇上这老年患者的无助和尴尬,她没有犹豫,立即动手收拾。此时,老人已感动得热泪盈眶。

这个善良的女孩不仅在工作中兢兢业业,做好本职工作,而且在工作之余对每一个人都十分友善、热情,甚至对那些在工作上有分歧的同事,女孩也能以礼相待,以德报怨。有位与女孩有分歧的同事休了产假,女孩利用周末的时间去看望这位同事,并且在同事家中,女孩还忙前忙后,不计辛苦地帮助她干了许多家务活。这位同事被女孩的善良深深打动了。

善待他人等于善待自己。因为在善待他人的时候,你也能得到快乐,能让心灵得到真正的幸福感。犹太父母在教育子女要善待他人时,时常会这样对他们说:“无论在何时何地,都应该善待他人。虽然一个人在一生中有喜悦、欢乐与追求,也有忧愁、寂寞与失落,但是我们不能只享受晴空丽日的温暖,而忘了乌云翻滚的寒流,即使虎啸雷鸣、沧海横流、大地颤抖也不必失去生活的信心。孩子,人生正是有了真诚的相伴,才有了真诚的相陪,无论如何,你都要善待他人。”在教育孩子如何善待他人的问题上,犹太父母的做法确实值得所有的家长学习。

犹太人认为,一个善良的人在生活中更容易受到别人的尊敬与爱戴,想让孩子成为受人尊敬与爱戴的人,就要培养他善良的品质。

那么,怎样培养孩子善良的品质呢?

(1)培养孩子的同情心。经科学研究发现,小时候饲养过小动物的孩子感情都比较细腻,富有同情心。相反,从小没有接触过小动物的孩子倾向于感情冷漠,特别是在与同学发生矛盾冲突时,表现为冲动易怒、出口伤人、行为残忍,并且欺负弱小的同学。为了培养孩子的同情心,年轻的父母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支持孩子饲养小动物。

(2)成为孩子的榜样。当父母对周围人的痛苦遭遇表示同情并给予他们帮助的时候,孩子自然会受到感染。父母应以自己的善良影响孩子,在孩子心中撒播善良的种子。要热忱支持孩子的献爱心活动。父母应鼓励孩子参加学校、社会举行的为希望工程、身边不幸的人献爱心的活动。

(3)给孩子爱的教育。卢梭《爱弥儿》的核心就是一个“爱”字,爱父母、爱他人、爱自然。爱是善良的基础。因此,培养孩子善良的品质,必须从爱开始,教育孩子爱母亲、爱父亲、爱兄弟姐妹,并在此基础上扩大——爱同学、爱朋友、爱社会上一切的人。也可以将孩子带到大自然中,让自然的清新、美丽、和谐陶冶孩子的性情,让孩子养成善良的品性。

(4)善待自己的亲人。当孩子来到世上,最先接触的人际关系就是与周围亲人的关系。一个不懂得善待亲人的孩子,将揣着一颗自私和冷漠的心走向社会,他得到的将是孤独和冷漠;一个懂得善待亲人的孩子,将揣着一颗友爱和宽容的心走向人群,他得到的将是温暖和接纳。

(5)善待弱者。攻击性是每个人隐藏在本性里的冲动力量。向弱小者发泄,他会在心里丢弃同情和正义。这样的孩子也容易向强横者屈服,见着“羊”便显“狼”性,见着“狼”便显“羊”性。善待弱者的孩子,心里充满温柔和同情,他内心的冲动力量只为正义而发,这样的孩子将会培养起一种伟大的、光明的人格。

(6)善待对手。我们生活的这个社会,时时处处都充满了竞争。做家长的一定不要让孩子在竞争中长出人心的毒瘤:嫉妒、憎恨和敌意。要教育孩子懂得:对手固然是一种威胁,但也历练了我们,要感谢对手使我们永远不敢懈怠。教会孩子善待他人,就是为孩子幸福成功的人生奠定了基础。

(7)让孩子学会给予。犹太父母一贯注重教育孩子们慷慨大方,让这个世界充满阳光,因为给予也是一种善良的表现。一个人想要快乐,除了接受外,还要懂得给予。给予是一种高尚的行为,人们可以从给予中得到快乐和内心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