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人要保留一颗善良的心

因为善,而无我,从“小我”走向“大我”,解放心灵,让我们的心灵摆脱身体、自我的双重枷锁、消灭矛盾、超越物质的有限。具有这种优异天赋的人类,必须站在新人生观的立场上,逐步发挥集合众智的伟大本质,创造心物合一的团体生活。到达善的终极世界,走向真正的自由与快乐。在美国,绝大多数的财富掌握在成功人士手中,他们是非常善于运用商业头脑的。我们很少能看到成功人士做一个独行者,他们能把很多人团结在一起,其中最重要的素质就是因为他们都有着一颗善良的心,他们对待万事万物都是和谐共处的。

一、让世界充满爱

人类团体生活有各种方法。如果能够以最好的行动来反映人类本质,一定可以提高真正调和的团体生活的质量。只要找出这条道路,就可以顺利发挥人类伟大的本质,进而达成人类长久的使命。

人类具有各种各样的特质,它们必须完全被人们所认同。譬如说有爱心,也有憎恨他人的弱点;想努力向上,是人类好的一面,但是逃避困难、趋近安逸也是人类普遍存在的心态。从广泛的意义上说,人类本性中包含的层面非常之多。虽然人也具有好的一面,但同时也具有像野兽般顽劣的一面,这才是人类的真面目。

山野中有各种花朵、草木,也有各种鸟类和野兽。首先,成功人士承认这些事物存在的价值,并相信有了各式各样的花草鸟兽,才使得自然山野有丰富的景观。这个大自然、大宇宙,就是靠这种共存的关系而生成发展的。这是自然的法则,而人类生存在这大自然中,所以也要顺应自然的法则。

但在现实中,人类并未完全站在这个基本观念上行事。也就是说,人类不但没有充分认识这个世界,反而被自己的情感、利害、得失、欲望等蒙蔽。

人类有好恶之心,这是与生俱来的,其存在就是极其自然的。可是,一旦被自己的情感蒙蔽时,往往会以自己为本位,而产生排斥他人的心态。成功人士认为,这个世界本来是由各式各样的人与物组成的,但若为了坚持自己的想法及喜好,而去压迫或伤害与自己想法不同的人或物,那就太不应该了。大家不妨以开阔的胸襟来看今日世界,人类之间由于思想、种族、宗教等不同,对立的情形也很常见,这些对立,造成的精神、物质方面的损失,是无可估量的。

这种情形有一个非常显著的例子,那就是希特勒的纳粹主义。在这种主义下,日耳曼民族产生了过分唯我独尊的心态,因而不断吞并、侵略他国,大量残杀成功人士,最后自己民族也遭大难。这不只危害到自己的国家,更为全世界带来了无法质量的创痛与损失。

成功人士认为,遵守人生之道的基本精神,并力行实践,是比什么都重要的。不只是人与人之间,即使是面对大自然及社会上的所有一切,也是同样的道理。就算是饲养牛、马等时,也要考虑如何处置对待它们,才能使它们充分发挥其天分,并对人类生活有所助益,对所有的动物如此,对草木等植物也是如此。对我们周围的人和合作伙伴更应该如此,善良地对待他人,终究会得到回报的。人生有缘相处,或亲情相依,或同窗共读,或共伍为事,或结伴同游,彼此之间,总会有一些恩恩怨怨发生,那么应如何对待这些恩恩怨怨呢?

阿拉伯著名作家阿里,有一次和基伯、马沙两位朋友一起旅行。三个人行经一处峡谷时,马沙失足滑落,幸而基伯拼命救他,才将他救起。马沙于是在大石头上刻下了“某年某月某日,基伯救了马沙一命”。三人继续走了几天,来到一处河边,基伯跟马沙为了一件小事吵了起来,基伯一气之下打了马沙一个耳光。马沙便在沙滩上写“某年某月某日,基伯打了马沙一耳光”。后来,阿里好奇地问马沙为什么要把基伯救他的事写在石头上,而把基伯打他的事写在沙滩上?马沙回答: “我永远都感谢基伯救了我一命,至于他打我的事,我会随着沙滩上的字迹的消失而忘得一干二净。”

马沙的回答对人们不无启示,那就是做人始终要记住别人对自己的恩惠,洗去自己对别人的怨恨。这一“记”一“忘”的回答,着实令人感动,堪称待人处世的良方。

二、让善良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人之初性本善,每个人都必须承认他人的存在价值,必须用善良的心对待别人,使之能充分发挥特质,而达到最有效的运用。这是顺应自然理法的生存方式,我们必须从团体生活的各方面去思考、去运用、去实践,这样可以带来更大的进步与发展。

人类的团体生活,是各种事物集体创作而成的,当自己能正确认知这一切时,就会自然而然地对所有事物涌现感谢和报恩的念头,并显露出尊敬的态度,这才是所谓的人类。这一点和宗教家所说的“慈悲”和“爱”、“谦虚”和“宽容”是相通的,必须谨记在心。

大多成功人士是喜欢群居的,尽管他们也许曾经过着流浪的生活。因为过着团体生活,就会彼此配合运用智慧和力量,而使今日社会逐渐进步发展。其中每个人也在精神性和社会性的结合之下,得以过上相当和平富裕的生活。当我们想到这些事情,就应该怀着感谢的心,爱我们的邻人并与之和睦相处,这是支撑人生之道、并推进人生之道的力量。现在的社会,还称不上是处于好的状态,很多时候还充满混乱和对立。这是为什么呢?

不只是批判过去的人物和历史而已,在价值观多样化的今日,每个人对于什么样的人是优秀的指导者,什么样的政治、什么样的教育、什么样的经营是好的,也各有各的评价:因为在政治、经济、教育及其他一切人类的活动上,没有明确的指针,故不能正确地判断及实行。更进一步地说,今后人类的团体生活,应该如何进行下去比较好,对将来的看法,对未来社会的想法,还有应如何步上人生旅程等问题,都因各自没有明确的理念而产生相当的差异。

成功商人常说, “交朋友的唯一途径应当认为自己是朋友。”但几乎没有人对这个基本要求考虑过,你不会抛下钓饵而不期望把它收回,你也不会做件好事而不希望得到回报。不管那些以主观善良愿望看待事物的人对人们怎么说,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

发挥你的积极主动精神。坚持为你的同事做些有益的事,你会惊讶地看到,这些事实际上有利于你自己,别人会为你做许多令你愉快的事情。

你不妨在你和狗之间做个实验。你去抚摸它,对它很温柔和气地说话,它就会感激地摆动尾巴。你允许的话,它还会试着舔你的手和脸。假如你呵斥它或是打它,它会畏缩、咆哮,甚至想咬你。人的反应也如此。不管是什么动机,出于好心的冲动或是对因果规律的认识促使你为别人做了某件事,结果同样是善有善报。

美国黑人杰西克·库思曾是美国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报记者。因为种族歧视,在那家报社中他感到四面楚歌,受人排挤。与别人交往更成了他最头疼的事。

那时,美国的石油大王哈默已蜚声世界,报社总编希望几位记者能够采访到哈默,以提高报纸的声誉与卖点。杰西克便在心底暗暗发誓,一定要独立完成稿子,以便让他们不敢轻视自己。有一天深夜,杰西克终于在一家大酒店门口拦住哈默,并诚恳地希望哈默能回答他的几个问题。对杰西克的软磨硬缠,哈默没有动怒,只是和颜悦色地说: “改天吧,我有要事在身。”最后迫于无奈,哈默同意只回答他一个问题。杰西克想了想,问了一个最敏感的话题: “为什么前一阵子阁下对东欧国家的石油输出量减少了,而你最大的竞争对手的石油输出量却略有增加。这似乎与你的石油大腕身份不符。”

哈默依旧不愠不火,平静地回答道: “关照别人就是关照自己。而那些想在竞争中出人头地的人如果知道,关照别人需要的只是一点点的理解与大度,却能赢来意想不到的收获,那他一定会后悔不迭。关照,是一种最有力量的方式,也是最好的一条道路。”哈默离去后,杰西克怅然若失地站在街头。他以为哈默只是故弄玄虚,敷衍自己。采访当然也很不成功,他一直耿耿于怀,对哈默的那一番话更是迷惑不解。

直到10年后,他看到有关哈默的报道上的一篇故事——

哈默成为石油大王前,曾一度是个不幸的逃难者。有一年冬天,年轻的哈默随一群同伴逃亡到美国南加州的一个名叫沃尔逊的小镇上,在那里,他结识了善良的镇长杰克逊。

可以说杰克逊对哈默的成功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那天,冬雨霏霏,镇长门前的花圃旁的小路成了一片泥沼。于是行人就从花圃中穿过,踩得花圃一片狼藉。哈默也替镇长心痛,便不顾寒雨加身,一个人站在雨中看护花圃,让行人从泥沼中穿行。这时出去半天的镇长笑盈盈地挑着一担炉渣铺在泥沼里。

结果,再也没有人从花圃中穿过了,最后镇长意味深长地对哈默说: “你看,关照别人就是关照自己,有什么不好?”

从这个故事中,杰西克终于领悟到,每个人的心都是一个花圃,每个人的人生之旅都是花圃前的小路。而生活的天空并不总是风和日丽,也有风霜雪雨。那些在雨中前行的人们如果能有一条可以顺利通过的路,谁还愿意去践踏美丽的花圃,伤害善良的心呢?

从那以后,杰西克与报社的其他同事坦诚相待,他知道,理解和大度最容易缩短两颗敌视的心之间的距离,而关照就是两颗心之间的最美丽的桥梁。

同事们不再排挤他了,亲切地称呼他为“黑蛋”。而直到多年之后,他卸下报社主编的重担,一个人隐居在乡间安享晚年的时候,围着他周围蹦蹦跳跳的各种肤色的孩子依然叫他“黑蛋”,因为,他的邻居们已经完全忘记他叫什么名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