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羽毛没丰满,一定要学会低头

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的过程。纵观古今中外,但凡有成就的人,从来没有一个是生来就取得成功,漫步青云的。他们大部分人在开始的时候一无所有,在成长或者奋斗的过程中,他们虽然眼光长远,但从低处细处着手,不断学习和总结经验,提升着自己,积蓄着自己的各种资源,为日后的成功打基础,建根基。就好像一只鸟儿,在羽翼丰满之前,埋头刻苦学习飞翔技巧,锻炼尚显薄弱的翅膀,为日后的一飞冲天、翱翔天际做着充足的准备。所以说,成事之人,定能在羽翼未丰满之前,学会低头,避开锋芒,积蓄力量。

战国时期,吴国和越国进行了一场大战,结果越国一败涂地,最后,越王勾践做了吴王夫差的俘虏。为了能报国雪耻,越王忍辱负重,在自己的军事力量和国力都处于弱势状态的情况下,为吴王夫差牵马拉绳,受尽屈辱。经过一些类似这样的事情以后,越王避开了吴王刀光剑影的锋芒,安全回到自己的国家并有机会着手准备复仇的事情。在此后的一段时间,越王勾践放下身段,与百姓一起劳动,赢得民心;放下姿态,细听大臣们的时事意见,君臣齐心。这样过了几年,越国不管是从国力上还是民心上,都已经强大起来,而吴国却因为吴王迷恋女色,百姓收成困难,陷入了困境。于是越王找准时机,大举进攻,最终打败吴国,取得胜利,一雪前次战役之耻。

由此可知,不管是谁,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人,在强大的对手面前,在自己的力量不堪一击的情况下,一定要避开锋芒,保存自己的实力,以低姿态的不作为迷惑对手,让其放松警惕;以低姿态的方式善待内部,让自己和团体团结一致,以获得最终的成功。

有一只学识渊博的长辈级的大鹦鹉带着一只正在茁壮成长但还未成年的小鹦鹉一道去鸟类学校讲课。大鹦鹉在讲台上讲课,小鹦鹉跟其他鸟儿们在下面听。如此几次下来,小鹦鹉想:讲课原来是这么简单的一件事情呀,我也完全可以去给大家讲课啊。于是,第二天上课的时候,小鹦鹉说服大鹦鹉,说自己要给大家讲课。

谁知它往讲台上一站,还未开口,下面的学生就议论纷纷,不要听它讲课,有的学生甚至展开翅膀,打算离开。在大鹦鹉的制止下,大家才安静下来。小鹦鹉继续讲课,在讲飞行理论的时候,最终因为自己从未飞行过,而使理论始终与实践联系不到一块儿去,从而卡在那儿,尴尬无比。最终还是大鹦鹉帮小鹦鹉解围,亲自给大家做精彩纷呈的飞行示范动作,结束了这一堂课。

事后,大鹦鹉教导小鹦鹉说:“你追求上进,想做一个讲师,这样的理想很好。但是在你达成这个目标之前,你必须要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累积知识和经验,只有这样,你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而不是在了解了一些皮毛知识后就觉得自己可以胜任了。就好像你现在正在练习的飞翔,如果你不经过这一羽毛慢慢丰满起来的过程,不从一米到两米,到三米这样的刻苦训练,你最终不仅不能飞上天空,甚至连飞的本领都学不会。”

小鹦鹉听了,羞愧地低下了头。它对大鹦鹉说:“我知道了,我只有在羽翼丰满前,不断埋头刻苦学习,一步一个脚印,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大鹦鹉听了,微笑着点了点头。这件事情传到鸟王大凤凰的耳朵里,鸟王大凤凰觉得很有道理,于是颁下一条法令:鸟国中所有的幼鸟在羽翼丰满之前,一定要学会低头。要埋头苦学飞行的知识,并将理论结合实践,实现飞行的梦想。

鸟儿们尚且知道这一简单的原理,人类就更应该知道,在社会活动和个人发展中,也更应该遵循这样的一个原则。

俗话说:“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石高于岸,流必湍之。”个人在自己羽翼未丰,实力不够强大之前,如果处处显能示强,不仅容易引起大家的妒忌和猜疑,也不利于自身的自治和警醒。

所谓“韬光养晦”就是强调一个人或者一个国家在面对强大对手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隐藏好自己已有的实力。并且在这层外衣下,继续发展自己还未能拥有的能力,避免陷入“以卵击石”的境地,落得不自量力的名号。只有在自己的能力和实力达到相应的程度,适时地参与实践中,并且在这个实践中充分展现自己的能量,才能出其不意地取得成功。

无论是一个人,还是一个国家,都要学会在自己羽翼未丰之前,学会低头,学会忍耐,避开对手的锋芒,保存自己的实力并不断发展,以便取得最终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