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节 可以衡量国家财富的GDP

如果劳动者的工资水平没有随着GDP的增长比例而增长,社会生产力与消费水平的巨大反差,会阻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反之只有工人和农民收入倍增才能解决国家经济中内需不足、产能过剩问题。

GDP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表现形态,即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

这里所指的最终成果是没有民族和国籍之分的,就是说在一国的领土范围之内,无论肤色,不管国内企业还是外国企业,只要是它在这个时间所创造的都归入GDP内。

比如说,诺基亚在中国的分公司所获得的利润就要计入中国的GDP,而不能计入芬兰的GDP;联想在美国的公司所获得的利润就会计入美国的GDP,而不会计入中国的GDP。

对于GDP这个概念,我们应该把握好下面这几个词:

一是"时间",就是"一定时期(一个季度或一年)内生产的",这说明GDP是个时间段的概念,不是某个时间点的概念。

二是"生产",是指所有生产的产品的价值,不包括销售的收入,否则就会重复计算。

比方说生产了10台电视,就会有10台电视的社会财富的价值表示,并不会因为你没有销售出去,而只记部分的价值表示。

三是"最终产品和劳务",这是指最终为人们所消费和使用的物品,不包括中间产品,这样也是为了避免重复计算。

四是"价值",这是指这些最终产品和劳务都是要通过市场价格来统一计算的,不是某个厂家自己臆断的价值。

我们在经济生活中使用GDP是为了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产出,或者说是生产能力。因为这个社会其实就是由收入和支出构成,也是由投入和产出构成。任何经济行为都可以用这两者来计算。

所以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而言,也应该存在一个投入和产出的问题。到底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生产能力有多强,或者说得更简单点就是创造了多少社会财富,这个时候就需要一个统一的度量单位,以便国家与国家,地区与地区之间进行比较。

那么,GDP就是这个统一的度量单位。也就是说,GDP是用来衡量国家或地区社会财富的尺子。

GDP产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逐渐被世界各国所采用。我国自1985年建立GDP核算制度,1992年之后逐步建立起一套新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GDP成为核心指标。

作为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社会经济活动成果的集中体现,目前,这一指标已成为各级政府制订经济发展计划和战略目标的重要依据,并成为家喻户晓、世人关注的经济"晴雨表"。

从价值形态上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价值,超过同期中间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价值的差额,即所有常住单位的增加值的和。

从收入形态上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创造并分配给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的初次收入分配的和。

从产品形态上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最终使用的货物和服务价值与货物和服务净出口价值之和。在实际核算中,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计算方法,即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三种方法分别从不同的方面反映国内生产总值及其构成。

GDP和GNP,因为不管外国名还是中国名都只差一字,因此很容易让一般人混淆。所以有人才利用它们制造了重重迷雾,常用GDP偷偷代替GNP。

为了能够更容易区分它们,我们可以举个简单的例子。

有一个家庭,妻子在家里种蔬菜,一年的产值是500元。丈夫在外地卖馄饨,一年的产值是1000元。他们有一间房屋出租给一个个体户做生意,一年的产值是10000元。

那么,这个家庭的"家庭生产总值"(GNP)就是丈夫和妻子的生产总值,为1500元;这个家庭的"家内生产总值"(GDP)就是这个妻子和那间房屋的生产总值,就是10500元。

但是,同样是GDP,在日本却有着与中国完全不同的内容。比如说2007年,日本GDP值52900亿美元,排名世界第二。同时日本还有3.5万亿海外资产,这是不包括在GDP内的(GDP是本土之内的产值,不问本国外国,GNP则是本土内外所有本国国民产值)。

这样一来,就显出中日的差距了。中国的GDP大头是人家的,自己只占小头;日本的GDP,不但都是自己的(日本的外资只占1%),海外还有相当大的一块没算进去。由此可见中日的差距远不止是GDP账面上的2万多亿美元。

看到这里,我们就能看出日本经济发展的实质不是增长慢,中国经济的实质也不是迅猛发展。因为通过看中日GDP内容的差距,就能看出差距主要体现在外资上。日本为什么外资那么少?因为日本发展经济走了一条与中国完全不同的道路。

首先日本把本国的经济发展到了极致,例如战后日本经济的高速增长,也是由于所必需的钱得到了充分的供给才得以实现的,而日本银行的货币供给通货的最主要的渠道是靠日本银行向民间银行放贷,民间银行再向公司放款……日本银行在超出自己力量以上的放款叫做"超额贷款",日本为经济增长所必需的钱正是靠这种超额贷款供给的。

其次,在国家高速增长的同时,日本把如何能够使民众有更强购买力放到了一个重要的位置,在他们看来,如果劳动者的工资水平没有随着GDP的增长比例而增长,社会生产力与消费水平的巨大反差,会阻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反之只有工人和农民收入倍增才能解决国家经济中内需不足、产能过剩问题。

最后,在日本的制造业从乡镇工厂向国内市场的霸主,以及向全球企业腾飞的时期,日本努力关闭国内市场,彻底限制外资的影响力。日本《外资法》开宗明义第一条就申明:"本法的目的是,只准许有利于日本经济的自立和健全发展以及可改善国际收支的外国资本进行投资。"

由此可见,日本采用的是正宗的经济学大师凯恩斯理论,"超额"使用本币、国债,严格限制外资,提高工资、福利,扩大国民消费力,以需求拉动做大国内市场,做到了外贸不到20%,高出低进的情况,才推动了经济快速发展。

而种种迹象表明,我国单纯追求GDP和出口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弊端重重,多年发展下来,只是一个廉价的打工国家。在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后,这种发展模式再也维系不下去了。中国的发展如果继续建立在以美元为主导货币的金融货币体制上,发展再快也是为他人在做嫁衣裳。

中国今天要利用这次西方国家的金融风波和经济危机调整自己,在今后走出一条切实发展自己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