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价格能限定住吗

限制价格是指政府为了限制某些生活必需品的物价上涨而规定的这些商品的最高价格,一般来说,限制价格低于市场均衡价格。实际上,政府制定最高价格的原因一般是出于对公平的考虑。如在战争或饥荒时,政府会对生活必需品制定最高限价,使穷人能够负担得起,以利于社会稳定。

2007年,兰州市民发现,他们钟爱的牛肉面竟一夜之间上涨0.5元。小碗牛肉面由原来2.3元上涨到2.8元,大碗牛肉面由原来2.5元上涨到3元。许多市民惊呼:吃不起牛肉面了!兰州物价部门在"掂量"了"牛大碗"的轻重厚实后首次限定:凡兰州市普通级牛肉面馆,大碗牛肉面售价不得超过2.5元,小碗与大碗差价为0.2元,违规者将严厉查处。

政府实行最高限价的目的是保持市场物价的基本稳定,保持人民生活的基本安定,并且体现国家的价格政策。但是,老百姓似乎并不买账。他们发现政府强行限价,即使牛肉面降了价,牛肉面的质量也会受到影响,市民很难吃到一碗真正的牛肉面,最后,损害的还是消费者的利益。

在牛肉面限价的问题上,政府可能是好心做了错事。作为一个消费者,他永远希望东西越便宜越好;作为一个生产者,他希望他的东西越贵越好。这都是市场的问题,政府不能因老百姓要求降低价格,你就强迫生产者降低价格,这两者之间要靠市场的力量来平衡,而不能只听消费者的。比如去吃面,所有人都希望面是便宜的,但是希望和事实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是另外一回事情。其实在牛肉面的价格高了以后,牛肉面馆多了,他们就会把牛肉面的价格竞争下来。

"牛肉面限价"作为一种最高限价,在经济学上,叫做价格天花板。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因为通货膨胀,不少地方政府对肉类、蔬菜产品等就制定过不少最高限价,其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抑制物价上涨,二是平息老百姓对物价上涨的抱怨。如果牛肉面的分量、质量下降,政府就很有可能卷入本应该由市场来完成的活动中。显然,政府不喜欢商家"短斤缺两"、"粗制滥造",可是,如果一定要将政策贯彻到底,就必须派出大量工商执法人员定期抽查,这样的结果无外乎有两个,要不指令被变相架空,要不付出极高的监督成本。

牛肉面限价只是一个很小的问题,不过小问题折射出大道理。就拿房屋来说,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一套二居室的房屋,几万元就能搞定。但现在今非昔比了,不要说几万元,几十万元在北京这样的中心城市也买不了一套房子。很多人只能望房兴叹,能贷款的人,也为每个月的月供压得喘不过气来。怎么办呢?这就需要政府出面来调节这一价位的波动--限制价格。

我们可以用住房的限制价格为例来说明限制价格的作用。

第一,限制价格导致住房供给严重不足。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决定住房供给的并不是价格,而是国家计划。所以,住房不足的基本原因不能完全归咎于租金的高低,但应该指出,除了计划失误外,房租过低也是原因之一。由于房租过低,甚至比住房的维修费用还少,这就造成住房部门资金严重不足,建房困难。

第二,黑市和寻租。在房租受到严格管制,住房严重短缺的情况下,就会产生黑市和寻租。在我国公有单位住房绝大多数是由各单位拥有的住房。在这种情况下,人们都想尽办法分到国家住房,想办法走门子,这种寻求活动增加了住房的交易成本。黑市活动包括两方面:以极高的价格租用私人住房,以及个人把分配到的住房高价出租。除了寻求活动和黑市外,在租金受到严格限制,住房采取配给的情况下,必然产生寻租现象。这主要表现在,掌握分配住房权的人,利用权力接受贿赂。

解决住房问题的出路,一是住房市场化。一方面通过有偿转让使公有住房私有化;另一方面开放对房租限制,由住房市场的供求决定房租。二是创造住房市场化条件。我国实行住房市场化,但由于职工收入水平低,工资中实际不包括买房支出以及住房的分配不公平等因素,造成普通家庭严重困难。因而我们必须创造条件,推动住房市场化。

根据上述实例,对于限制价格的利弊可以概括如下:限制价格有利于社会平等的实现,有利于社会的安定,但这种政策长期实行会引起严重的不利后果。第一,价格水平低不利于刺激生产,从而会使产品长期存在短缺现象;第二,价格水平低不利于抑制需求,从而会在资源短缺的同时又造成严重的浪费;第三,限制价格之下所实行的配给,会引起社会风尚败坏,产生寻求活动、黑市和寻租。

正因为以上原因,经济学家都反对长期采用限制价格政策,一般只在战争或自然灾害等特殊时期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