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孩子养成观察的习惯

一位教育名家曾充满深情地说:“我最爱孩子熠熠发光的眼睛,因为那是求索的眼睛.,是追问的眼睛,是善于思考与观察的眼睛。”观察力就是观察、认识周围事物的能力,它是思维的起点,是人类积累知识、发展智力的重要途径,是聪明大脑的“眼睛”。观察能力的强弱影响着一个人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程度。观察能力较强的人,能够捕捉到瞬息万变的事物,发现那些看上去细微却十分重要的细节,从而让事物在自己的头脑中留下准确、完整、丰富、深刻的印象。而观察能力弱的人,经常忽视许多重要的细节,在自己的脑海里留下的只有支离破碎甚至错误的印象。

小强已经读初二了,可他的字总会写错,补衣服的“补”他写成“朴”,祖国的“祖”他写成“组”。老师平时不知提醒他多少次了,他却总是在每次自查时“视而不见”……

有一天,小强与妹妹南南跟妈妈从阿姨家回来,爸爸问:“你们今天看到什么人啦?”小强漫不经心地说:“不就是阿姨家的那些人么。”而南南则开心地说:“有表妹、阿姨和姨夫,还有姨夫的亲戚——叶子阿姨!”接着,南南开始比划了起来:“姨夫家的小白兔可漂亮了,眼睛红红的,尾巴长长的,三瓣嘴……”问小强,小强又“哦”了一声:“好像是有一只小白兔。”

案例中的小强之所以对错别字、生活中出现的人以及许多事物“视而不见”,与他的观察力迟钝及注意力涣散有很大的关系。一个缺乏敏锐观察力的孩子,是很难将学习活动进行得有声有色的,更不可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只有观察力敏锐,才有可能“心明眼睛亮”,才能让学习活动变得高效起来。因此,家长应从小培养孩子的观察力,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那么,家长应如何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呢?我们的建议是:

1.培养孩子观察的兴趣

观察力就是指一个人对事物的观察能力。思维在观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有人将观察称为“思维着的知觉”。

观察兴趣必须在观察的实践中培养。家长可以有计划、有选择地引导孩子去观察他所熟悉、所喜爱的事物,如经常带领孩子观察大自然,参加旅行、参观等实践活动,不断丰富孩子的观察内容。在孩子进行观察时,要围绕所观察的事物或现象,讲一些有关方面的科学道理或传说故事,以激发他的兴趣。例如,孩子发现树叶有稠密的一面,也有稀疏的一面,原因在哪儿呢?家长可引导孩子进行有关的思维活动。在引导孩子观察时,还要注意启发孩子对观察到的现象多问几个“为什么”,使孩子养成有目的、有计划、有选择的观察习惯。

2.明确观察目的

家长应帮助孩子拟订观察计划,让孩子明确观察的对象、任务、步骤和方法,有计划、系统地进行观察。观察目的越明确,孩子的注意力就越集中,观察也就越细致、深入,观察的效果也就越好。孩子在观察中,有无明确的观察目的,得到的观察结果是不相同的。比如,父母带孩子去公园,漫无目的地东张西望,转了半天,回到家里,也说不清看到的动物。如果要求孩子去观察公园里的小鸟,那么孩子一定会仔细地说出小鸟的形状,羽毛的颜色,眼睛的大小,声音的高低等。这样孩子就能有的放矢地去观察,从中获得更多的观察收获。

3.拓宽孩子的视野,让孩子见多识广

观察力的高低与孩子视野是否开阔有关。孤陋寡闻的孩子缺少实践的机会,观察力必然受到影响。因此,从孩子小时候起,家长就应该尽可能地多让他感知客观事物,并引导他全面、仔细而且深刻地观察,以便孩子头脑中积累大量真实的事物形象。

公园、游乐场、乡间田园等都是扩大孩子观察范围的地方,父母要多扩展孩子的活动空间,让孩子在优美的自然环境中游戏、玩耍,带他们走访名山大川,看看长河落日、秀山丽水的自然风景,领他们到名胜古迹、主题公园中参观、访问、游戏等,让美丽的自然景色和人文景观陶冶孩子的性情和情操,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启动孩子静态的想象思维。

4.让孩子利用多种器官进行观察

在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时,家长最好让孩子通过多种感觉器官参加活动,如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手摸,用鼻子闻等,亲自进行实际操作,以增强观察效果。比如,听一听水流声和鸟叫声有什么不同,摸一摸真花和塑料花的表面有什么不同,闻一闻水和酒的味道有什么不同,还可以和孩子一起种些花草树木,养些小动物,指导他们对其留心观察,比如看看花草的幼芽如何破土而出,花谢后会出现什么结果,虫儿是怎样吃食物的,鸟儿是怎样飞的……

5.教育孩子观察与思考相结合

在培养孩子观察的同时,还应引导孩子在观察中积极思考,把观察过程和思考结合起来。科学家看到某种奇特现象,也是要经过一番思考才能有所收获的。接收信息而不处理信息就没有创造。父母应该教育孩子养成观察与思考的习惯,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的观察能力一天天敏锐起来。

6.教给孩子观察方法

观察方法是取得观察效果的必要条件,孩子年龄小,知识经验少,思维具体化,自己不善于观察,所以需要家长教给他必要的观察方法,才能提高观察力。

(1)制订观察的任务和计划。每次观察活动,定好明确的目标和指向,预先规定好观察任务,以保证观察的全面、细致、清晰、深刻。

(2)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只从一个角度、一个方面去看事物,无异于盲人摸象。应多启发、鼓励孩子尝试从另一个角度、另一种观念去看同一问题,改变了定式的思维,使孩子能发现更多的问题,也就产生了更强的观察兴趣和能力。

(3)注意细节。让孩子注意细节,观察到别人没发现的问题,久而久之,也就形成了勤观察、认真观察、会观察的良好习惯。

(4)养成写观察记录的习惯。让孩子多动笔头,随时记录观察情况,有利于整理和保存观察结果,以便利用。

(5)多开动脑筋思考。在观察时,要边看边想,学会分清主次,本质与现象,观察力也就从中得到了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