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婴幼儿说话应注意用用正确的方法

孩子说话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能培养出来的,是家长在日常生活中日益积累培养的。只有多创没说话的机会,创设说话的环境,注意用正确的方法才能培养孩子的说话能力,提高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

灿灿两三岁的时候,聪明伶俐,看图画书和理解故事的能力都很强,母女常常配合讲故事,妈妈讲,她表演,可是轮到她讲的时候,她就用手势和表情替代,不肯多说一句话。平时,对妈妈提出的问题,常用摆手,点头或摇头来表示,日常用语也很简单,只有两三个字,"不行”、"我要”……对此,有人对灿灿妈妈说:"不要紧,孩子说话有早有晚,着什么急?贵人语迟嘛!"

不久,灿灿的妈妈发现,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差,其原因在他们家长本身。因为灿灿从一出生,就生活在一个爱意浓浓的氛围中。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众星捧月一般,对孩子照顾得无微不至。孩子不用开口,大人就从他的表情中明白了她的意图,并千方百计地满足她。长时间的这种体贴入做,实际上就是阻碍了孩子的语言发展。

后来,灿灿妈妈根据灿灿爱听故事的特点,就用生动的语言,丰富的情节来吸引她,常常提问他,鼓励她用自己的理解能力来讲述结尾。刚一开始,她很胆怯,羞于启齿:妈妈就采用鼓励赏识的语言激励她。果然,经过一段时间的共同努力,灿灿竟能绘声绘色地讲一小段故事了,虽然语言还不流利,紧张得还有一些口吃,但毕竟,比以前有了较大的进步。

当灿灿要出去时,妈妈要求她必须说:"妈妈,我想出去玩。"刚一开始,孩子不说,只是用手指着门,妈妈装看不见,孩子急得跺脚大哭,妈妈说:"只要你告诉我你想干什么,我就答应你。"这样反复训练多次,灿灿又有了新的进步。在这个基础上,妈妈进一步要求她把每一句话说得富有感情。比如,有事想请别人帮助,说话的语气一定要诚恳、谦虚;对人表示谢意时,要发自内心地真诚、友好等。

慢慢地,灿灿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

在孩子语言发育的过程中,像灿灿这样的例子还真不少。很多家长总是过多地关心孩子的愿望,通过孩子的手势、表情来猜测孩子的需要,从而满足孩子的愿望,以为这样做就是爱孩子、理解孩子的表现。实际上,这样做并不利于孩子语言能力的发展。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说话都是一种目的,一种为达到某些需要而采取的交流手段。

对于孩子而言,语言是用嘴做魔法的魔杖。在他蹒跚学步的时候,一不小心摔倒在地,孩子会马上告诉最亲近的人,"爸爸,疼"、"妈妈,破了"就是简单的信号弹,父母一听到,马上会焦急地跑到孩子面前;他说”饿了,渴了",父母就会端出美味的饭菜或者甜甜的饮料,于是,孩子从这"魔法"中尝到了"甜头",带来了愉快的体验,他便会产生继续使用、探索、研究和驾驭这种魔法的兴趣。如果孩子从小就过于容易得到满足,对语言探索的本能可能就弱了很多。因此,在孩子口才训练的关键期,家长应让孩子多听、多说、多看、多接触事物,通过正确有效的训练方法来达到提高孩子口才水平的目的。

一般而言,要训练孩子的口才,家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锻练孩子的器官

为了锻炼孩子的说话器官,父母平时应经常与孩子进行语言沟通与交流,经常指挥孩子去做事。在与孩子沟通或指挥他做事时,父母应口齿清楚;有意识地带孩子做些翻筋斗、滑梯、**秋千等游戏,让孩子全身肌肉张力逐渐强壮、有助于孩子发音器官的正确发育;父母还可带领孩子玩伸舌头、扮鬼脸、吹幼儿口琴、学发汽笛声等游戏,练习唇与舌的灵活性。

2.不用“儿语”跟孩子说话

生活中,很多家长喜欢模仿孩子的可爱的儿音对孩子说话,诸如"跟狗狗玩"、"洗手手”"吃果果"“睡觉觉"之类,言语中带着稚嫩的孩子气。家长通常认为这样说话婴幼儿更容易懂得,更容易接受。事实上,这种理解是不正确的,家长常用"奶味十足"的儿语跟孩子对话,长期下来,影响了孩子说话的语气,束缚了孩子心智发育,对孩子的成长不利。因此,家长要用规范的普通话与孩子说话,并且不用方言或模仿孩子可爱的儿音,如果孩子说“吃糖糖",家长要立刻纠正——"我要吃糖”,而不是马上就给孩子糖,这样做,能有效地提高孩子的说话能力。

3.鼓励孩子把话说完整

让孩子学会组织语言,把多种主要信息完整地表达出来,让别人听明白。力求口齿清晰、用词准确,莒于表现力。这对孩子逐步说完整的话——规范的语言非常重要。家长平时在说话时也尽量说长句,家庭语言不要过于简单、刻板,要生动、幽默些,为孩子提供样本。有人说从孩子的说话就能知道孩子的家庭背景。

依然是孩子要“吃糖”的问题,当孩子回应妈妈的话,提出要吃糖时,妈妈可以追问:"你想吃什么糖?你能用一句话把自己的要求说清楚吗?”引导孩子说出:"妈妈,我想吃那种黑色的巧克力糖。”

4.学会跟向孩子“唠叨”

也许有些家长会觉得,孩子还小,跟他(她)说什么也不懂。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只要你常同他(她)"唠叨",即便是很小的孩子,对于成人日常生活中的语言也能听懂很多。

对于家长来说,需要做的,就是随时提供听说话的环境。最简单的方法是把日常生活中发生的每一件事情,通过清晰准确、生动形象的表达告诉给孩子。如:你在洗衣服,可对孩子说:“妈妈给爸爸洗衣服。”当孩子坐在澡盆里洗澡的时候,你可以不停地对孩子讲:"小肚皮上是不是觉得温温的?""你听,洗澡水溅在澡盆:'噗——噗——'的声音……”你在看书,可以说:"妈妈在看书,宝宝长大了也要看书。”总之,运用你的经验和所有感官,帮助孩子增加体验,开拓孩子的"听、说系统",达到“说”的最终目的。

5.不要指责孩子的发音

孩子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肯定有吐字不清晰的现象,甚至沾染了其他口音和错误发音的地方。这个时候家长不要模仿、更不要嘲笑他,你只要用正确的发音重复一遍他的话就可以了。敏感的孩子并不需要很长时间,就可以在你若无其事的影响下,学习到正确的吐字发音。

6.观察孩子的兴趣点

家长要多观察孩子的兴趣点,抓住要害,才能强化效果。如果孩子对足球感兴趣,可以给他提供更多、更详细的有关足球的图片和比赛知识。如果孩子沉迷于烹饪,多带去超市转转,告诉他每种食物的来源、口味和营养。同样是看书,如果孩子对于故事情节没有兴趣,而是纠缠于画面上的七星瓢虫的话,你不妨就把话题转到这种小昆虫上。总之,有兴趣才有效果,做父母的需要见机行事,灵活处理。

7.不要过于容易满足孩子的需要

当你的孩子只会用手指示,懒得说话的时候,父母是不假思索地把孩子需要的东西拿给孩子,还是蹲下来,微笑地对他说:"你想要什么?把名称说出来好吗?"答案自然是后者。作为家长必要的时候还是应该装装"糊涂",即使已经理解了孩子的意图,也别在他还没说出来的时候就给予满足。让孩子对父母说出自己想要什么,才能锻炼他站在别人面前表达自己的愿望和想法。比如,当孩子想喝水时,你可以给他一个空水瓶,他拿着空水瓶,想要得到水时,会努力去说"水",仅仅说一个字,你就应该鼓励他,因为这是不小的进步。他懂得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要求了。这样的愉快经验会让孩子爱上说话。

8.循序渐进

训练孩子说话要循序渐进、耐心仔细。切忌一厢情愿,高估孩子的记忆容量和接收信息的能力。研究表明,对不到5岁的孩子来说,一次接收并记住一个以上的指导信息是有困难的。换句话说,一次给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指导信息,只会主观超越儿童有限的记忆范围,影响儿童的理解能力。所以,要使儿童能够执行并完成某样指定的任务,必须要让他们明白我们要他们做什么。而要让儿童明白,就必须分层次、按步骤地耐心指导和引导儿童。例如,要求孩子"去拿纸杯种花",可以这样分开说:“现在你去水池边拿一个小纸杯。”等孩子拿到纸杯之后,接着说:"现在,到门口的蓝桶里盛大半杯黑土。"等盛好了黑土,再接着说:"现在,到我这里来领一粒种子。"慢慢地,这种指令可以多起来,让孩子有时间去适应与理解。

值得注意的是,对婴幼儿说话时,家长要注意自己的语速要慢,发音要清晰,尽量说简单的句子,对核心的字词要加重语气,多重复几次。比如在给孩子穿鞋的时候,妈妈可以先把鞋给孩子看看,然后再给他穿鞋,一边做一边对他说:"看,这是你的鞋,鞋子,穿鞋子。”

此外,跟孩子说话还应该做到语调夸张并富于变化,这样容易引起孩子的注意。另外,在对孩子说话时,如果父母的语气和表情亲切、愉快,孩子的反应会更好,因为他会觉得父母与他说话是一件高兴的事情。

综上所述,要抓住孩子的口才关键期对孩子进行有效的训练,得当的方法是少不了,只要家长的方法得当,让孩子拥有出色的口才便指日可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