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攀比毁掉你的幸福

生活的差距无处不在,于是人们在差距中不禁产生攀比的心理,而盲目攀比却让人们习惯性地将自己所做的贡献和所得的报酬与一个和自己条件相当的人进行比较。如果这两者的比值大致相等,那么彼此就有公平感。如果一方的比值大于一方,那么另一方就产生心理失衡。某些政府官员看到与自己同等级别的官员用车比自己高级,住房比自己宽敞,自己甚至还不如比自己级别低的人,心里自然感到不平衡,于是换车建房也就不足为奇。其原因主要是心理诱因所致。

攀比与不满足心理犹如一对双胞胎,相伴而生。攀比是不满足的前提和诱因,在没有原则,没有节制的攀比中,以至心理失衡,越发不满足。有的人则为自己能在这些错误的攀比中出人头地、占据上风而无限度地追求个人名利,进而驱使自己不断走向腐化堕落的深渊。

我认识某机关的公务员,他本来过着安分守己的平静生活。有一天,他接到一位高中同学的聚会电话。十多年没见,他就带着重逢的喜悦前往赴会。昔日的老同学经商有道,住着豪宅,开着名车,一副成功者的派头。于是他重返机关上班时,好像变了一个人,整天唉声叹气,逢人便诉说心中的烦恼。

由此可知,攀比是一把刺向心灵深处的利剑,对人对己毫无益处,伤害的只是自己。所以说,我们的生活经不起计较和攀比,我们何不用这些计较和攀比的功夫,来做一些我们自己觉得有益的事情呢?

有这样一则寓言故事:在一个皇家园林里,栽满了各种各样的花卉和果树。有一天,国王到园中散步,发现园中的花卉和果树全都枯萎了。国王问橡树为什么枯萎,橡树说:“我不如松柏挺拔,所以痛苦得不想活了。”国王又问松柏,松柏说:“我比不上葡萄树,它有人们爱吃的果子,我自觉无用。”国王再问葡萄树,葡萄树说:“我自叹没有茉莉花的芳香,感到很头痛。”国王又问茉莉花……

这个意味深长的寓言故事,再次告诉人们不要老是与别人攀比,那样只会让自己得不到满足,当然也就得不到幸福。但在现实生活中,总是有许多人经常犯这样的错误。美国作家亨利·曼肯说:“如果你想幸福,非常简单,就是和那些比你更穷、房子更小、车子更差的人相比,这样,你的幸福感就会增加。”

生活的逻辑的确如此。幸福本来是自己的,何必要和别人相比,要比就和自己困难时比。一味地向高处攀比,自己就永远感觉不到幸福。尤其是那些以为名利就是幸福的人,他们往往会在和别人攀比中不惜一切,甚至不择手段追名逐利,不慎陷入泥潭,到头来“反误了卿卿性命”,结果不是活得幸福,而是感到痛苦。

上学时老师给我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乔治自从记事起,父亲一直就是瘸着一条腿走路,他看上去极普通,没有丝毫过人之处。所以,他总是想,母亲怎么会和这样的一个人结婚呢?他渐渐嫌弃父亲了。

有一天,母亲终于忍不住告诉乔治:“你知道你父亲的腿是怎么瘸的吗?”

乔治摇了摇头,说:“不知道。”

母亲说:“你两岁时父亲带你去花园里玩。在回家的路上,你左奔右跑。忽然,一辆汽车急驰而来,你父亲为了救你,左腿被碾在了车轮下。”

乔治顿时呆住了,说:“这怎么可能呢?”母亲说:“这怎么不可能?只是这些年你父亲不让我告诉你罢了。”

母亲接着说:“有件事可能你还不知道,你父亲就是布莱特,你最喜欢的作家。”乔治惊讶地蹦了起来,说:“你说什么?我不信!”母亲说:“这件事你父亲也不让我告诉你。你不信可以去问你的老师。”乔治急忙地向学校跑去。老师面对他的疑问,笑了笑,说:“这都是真的。你父亲不让我们透露这些,是怕影响你成长。但既然你现在知道了,那我就不妨告诉你,你父亲是一个伟大的人。”

过了几天,父亲回来了。乔治语气郑重地问父亲:“你就是大名鼎鼎的布莱特吗?”父亲愣了一下,然后就笑了,说:“我就是写小说的布莱特。”

乔治这个时候非常后悔,他总拿自己父亲的残疾和别人的父亲比,根本没想到自己的父亲原来如此优秀。他的故事告诉我们,生活就是生活,在生活中我们不能计较或攀比。如果我们能放下不能达的欲望,丢弃不能及的攀比,我们绝对不会成为生活的奴隶。

生活和社会对待每个人都是公正的。我们不能抱怨生活,更没必要怨恨社会。量力而行,量能而争,量财而出,于无为中求有为,你就会笑逐颜开。微笑着面对生活吧,不要因强为而苦了自己,进而成为生活的奴隶。现实些,客观些。要知道生活是一种责任,而不是一种负担。为什么不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去主宰生活呢?

不去作无谓的攀比,生活就不会太累。知足者常乐,每个人都懂得这句话的意思。可是,做到的人真的很少。你会说,如果知足,就不会去奋斗,就没有进步。当然,如果连基本的生活需求都不能满足,那也是不能知足的。要找到平衡点,就是自己要制定一个目标,要是能到达这个目标就知足了。这个目标你可以定高,也可以定低,最好是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实际上,这个世界不可能没有比较,不管人主观上想不想比,各式各样的对比始终都是客观存在的,逃避不掉,消失不了。关键是比什么,怎样去比,为了什么而比。

有时以己之长比人所短,是为了扬长避短,发挥出自己独特的优势;有时又以己之短比人所长,是为了看到不足,承认差距,激发出一股赶超的动力;有时对比,是为了给自己找出一个标准,一个偶像;有时我们和不如自己的人对比,是为了让自己知足常乐,淡泊私欲。如果对比让我们自己心胸变得豁达,有了一份自知之明,加速了个人与世界的和谐,为什么不敢去对比呢?我想,做人应该有勇气面对比较,但不能去盲目地攀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