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让孩子走出情绪的低谷

人世间不如意的事情十有八九,每个人都有情绪低落的时候,痛苦、压抑、郁闷和烦躁难以排解。孩子也不例外,他们也会有自己的烦恼和压抑,而且常常不懂该不该向家长诉说或怎么表达,这时就需要家长细心观察。一般来说,孩子情绪低落时,有以下几种表现:

不安的睡眠

夜晚对情绪低落的孩子来讲是很难度过的。如果你的孩子长期失眠,那一定是有什么事情在困扰着他。在睡觉前,和你的孩子聊天,给他一个机会说出心里话,这有可能会改善他的睡眠。

拒绝吃饭

很多专家提醒父母,要注意孩子的饮食。如果孩子出现厌食,往往是孩子的情绪出了问题,父母应认真对待。如果对此忽视,就有可能发展成饮食节律紊乱。作为父母,此时千万不要强迫你的孩子吃饭,而是应该经常改变饭菜的种类,鼓励孩子帮你做饭,帮你准备他们爱吃的饭菜。如果他在饮食方面的不良倾向持续了很长时间或体重减轻了很多,应及时看医生。

疾病反复

如果你的孩子常叫嚷肚子痛或头痛,但又没有任何外在的症状,那么他可能就是精神紧张。曾经有一个父母正在闹离婚的孩子表现得非常焦虑,他不断去校医务室检查,说自己头痛,校医束手无策,于是请心理医生会诊。心理医生了解到这个孩子家里的恶劣家庭关系时,终于找到了病因。

攻击性行为

每个人都知道咿呀学语的孩子也会发脾气,但这些行为总是古怪的。语言能力有限的儿童,减轻压力的唯一方式就是咬、激怒或欺负他的玩伴。造成这种行为的原因虽然和电视上的暴力情景不无关系,但孩子的愤怒更可能源于心情压抑。这就是说,家长应该尽量少一点地要求孩子做什么以及如何做,否则只能增加他的压力。因为孩子需要无忧无虑地玩耍,做自己想做的事。

过度忧虑

孩子看到电视里飓风灾难的报道后而害怕飓风,是情理之中的事。同样,学生害怕临近的考试也是正常的。但如果他们害怕所有的人和事就不正常了,他们越感到软弱无助,害怕的东西就越多。

说谎和欺骗

5岁左右的学龄前儿童有时会撒谎,但他们通常并不知道他们行为的后果。大一点的孩子在已经能够分清真假的情况下也会撒谎,这大多数是因为他们受到很多的压力。如果你的孩子听到你吹嘘自己停车没付费,或撒谎以避开工作会议,你就要当心自己是在树立坏榜样了。最好把诚实的重要性和说谎的后果讲给孩子听。如果说谎已成了他的一种习惯,你就应该带他去看心理医生了。

哭泣

通常孩子哭泣是由于饥饿或疲劳,但哭泣也是减轻压力的一种自然方式。

低落的情绪不仅影响孩子的学习,而且会使孩子长期处于一种情绪低落的状态,还可能导致忧郁症。孤寂或痛苦时,听听悦耳的音乐,能使当时的不良情绪得以改善,这就是音乐的特殊效应。音乐能给人以愉快积极的情绪体验,如果孩子出现情绪低落时,家长不妨让孩子听听音乐。那么如何来选择音乐调节情绪呢?各人有各自的音乐偏爱,要根据孩子的情绪状态、兴趣爱好、文化背景、欣赏水平等多方面来决定。只有在孩子能接受、愿意聆听时,才能真正达到理想的预期效果。

在进行音乐治疗时,先选择与孩子当时情绪、精神活动同步的低沉、伤感、悲哀类的音乐,使孩子的情绪状态进入音乐,与音乐同化(音乐同质原理)。参考曲目:《忧郁小夜曲》(柴可夫斯基曲)、《塞上曲》(古曲)、《汉宫秋月》(中国民间乐曲)、《江河水》(中国民间乐曲)、《病中吟》(刘天华曲)等。

然后,选择平静、松弛、安静类的音乐,逐步扩大孩子的感受与体验,随着音乐进行想象,唤起共鸣,使情绪逐渐平静、放松(音乐联想效应)。为此,可选择以下曲目让孩子用心聆听,让他的思绪随着音乐遨游:《春江花月夜》(古曲)、《二泉映月》(阿炳曲)、《良宵》(刘天华曲)、《三六》(江南丝竹)、《G弦上的咏叹调》(巴赫曲)、《第21钢琴协奏曲》中的行板(莫扎特曲)、《月光奏鸣曲》第一乐章(贝多芬曲)、《摇篮曲》(舒伯特曲)、《梦幻曲》(舒曼曲)等。

最后,选择活跃、欢快类的音乐,使孩子能获得轻松愉快的体验和美的感受,不愉快的情绪也就随之得到宣泄(音乐疏泄效应)。有以下活跃、欢快类的乐曲可供挑选:《土耳其进行曲》(莫扎特曲)、《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第三乐章(贝多芬曲)、《春之声圆舞曲》(施特劳斯曲)、《意大利随想曲》(柴可夫斯基曲)、《多瑙河之波圆舞曲》(伊凡诺维奇曲)、《云雀》(罗马尼亚民间乐曲)、《步步高》(广东音乐)、《欢乐歌》(江南丝竹)、《行街》(江南丝竹)、《花好月圆》(黄贻钧曲)、《喜洋洋》(刘明沅曲)、《阳春白雪》(古曲)等。

在进行音乐治疗的同时,家长还可以和孩子多多交流,有效疏导孩子的失落或压抑。

1.让孩子做一些富有建设性的工作

忧郁情绪大多滋生于人的惰性,行动是它天然的克星。行动得越少,就越不想动。为了与惰性作斗争,不妨让孩子把每天从早到晚要做的事都列出来,并尽可能去完成它们。

假如孩子没有心情做,那么家长就要想办法让孩子先行动起来。不必等到想做事的时候才开始,因为只要孩子没有做事的欲望,可能永远也懒得动。相反,让孩子先做一点琐碎的事,接下来就会有心情做其他的事情了。

2.让孩子主动帮助别人

越来越多的心理医生认识到,乐于助人能使人精神健康。忧郁者通过志愿性的工作、社区服务或帮助他人,心情会愉快很多。家长要帮助孩子发现自己具有同情心,能够理解别人,而且对社会并不是毫无价值,这样孩子的情绪会欢快许多。实际上,离群索居本身就是忧郁倾向者的一大病因,和别人多接触对治疗这种病症很有帮助。

3.让微笑常写在孩子的脸上

心理学家经过深入的研究发现,行为能够影响情绪。当人感到忧郁时,不要拖着双脚垂头丧气地走路,要像风一样疾走;不要躬着背坐着,而要挺直身子;不要愁眉苦脸,要露出笑脸,因为这样做本身就能够让人感觉良好。一位心理学家说:“行动本身会转变成快乐。”所以家长要尽量让孩子微笑。

4.让孩子经常锻炼身体.

科学家们认为,呼吸性的锻炼,例如散步、慢跑、游泳和骑车,可使人信心倍增,精力充沛。因为这些运动让人的肌体彻底放松,从而有助于消除紧张和焦虑的情绪。

5.家长指点孩子多读一些相关的书籍

最近有些心理学家建议,让病情较轻的人多读一些有关抑郁症的书,了解这种病发生的原因及本质,对坏心情有一定的帮助。

如果孩子的情绪达到了自我评价降低、悲观厌世、自责自罪的程度时,说明孩子已有情感障碍,家长应该及时带他去心理医生或精神科医生处咨询,以免耽误其他必要的、有效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