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与性格

根据心理学家对性格的研究,可以将性格理解为:性格是一个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他在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主要表现为四种心理特征:对现实态度的特征、性格的情绪特征、性格的意志特征、性格的认知特征。积极的性格特征表现为热爱集体、遵守纪律、正直勇敢、富有同情心、勤劳、认真、节俭、自尊、自觉、果断、自制、坚韧、沉着、对于个人情绪的控制力强。

人的性格并非与生俱来,而是随着生活的历程而来的。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儿童时期是性格成长的黄金时期,是形成习惯及行为模式的关键时期。如果在这段时间儿童的性格遭到忽视,那么将影响他成人后的健康发展。性格的形成期从孩子11个月到11岁左右,这个时期正是孩子学龄前到小学阶段。弗洛伊德特别重视童年的意义,认为一个人的性格到七八岁已基本定型。我国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人的早期经历对性格的形成的作用十分重要。当然,人的性格的形成虽然相当稳定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当境遇及身体发生重大改变时,其性格也会发生一些变化,因此在性格形成的过程中,环境也起着重要作用。

儿童的性格是由儿童生活的物质环境及精神环境所决定的。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中庸理论,使大多数中国人形成忍让、谦恭、随和的性格。音乐环境直接对精神环境产生作用,因此音乐环境被看成是儿童性格的环境因素和文化因素。音乐感受使人的精神产生愉悦,是肯定自我、发现自我的过程。音乐教育以其多种多样的形式,在家庭中给孩子营造了一种宽松、快乐、自由的氛围,让孩子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发现自我情感的丰富,逐渐关注内心的感受,向往精神的愉悦和情感的追求。这样,孩子容易形成情绪稳定,积极向上,充满自信的性格。

而且,音乐爱好可以透露出—个人的性格特点,人们可以通过音乐来判断这个人大概是怎样的一个人。如果想尽快摸清一个陌生人的脾气秉性,那该去和他聊聊音乐:—个人在音乐方面的喜好会透露他的很多性格特点。依据音乐品位来揣测人的个性甚至往往比靠相片还准。这种关联使人们可以从音乐品位人手,比较有把握地判断一个人的个性。听什么音乐是性情的流露,同时也决定了—个人能否被某个群体接纳。有些人会仅仅因为讨厌某人喜欢的音乐,就轻蔑地贬低那个人的品位。此外,还有人通过听与众不同的音乐来彰显个性。

人的音乐品味受年龄、性别和社会环境的左右。对儿童和青少年来说,家人在这方面的影响非常大,家庭影响是孩子是否喜欢音乐和喜欢什么音乐的前提。

音乐文化对年轻人的一大意义就在于突出他们与“老家伙”的区别。从13岁到17岁,音乐对大多数年轻人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因为音乐是年轻人寻找自我、区别于他人的最佳工具。青春期结束后,情况又变了。人又有可能对任何一种音乐产生兴趣,不论他从前是喜欢听重金属还是嘻哈说唱。电子乐的乐迷在接触过古典音乐后也可能钟情于莫扎特。

声音是物质的震动产生的,音乐是声音有节奏的顿挫组成的。不同的音乐有着不一样的性格,有的温文尔雅,有的粗犷豪放;有的像小桥流水,有的似大海波涛。不同性格的人喜欢着不同性格的音乐。摇滚乐迷通常比较有艺术气质或者反叛,喜欢舞曲的性格大都是自由奔放型的,古典乐爱好者则较有文化修养,爱好爵士乐的人喜欢宁静而富有情调,喜欢伤感哀歌的人则多愁善感,喜欢民族乐的人善良老实、富有人性味,而说唱乐迷则比较有运动天赋,但容易产生对立情绪。

心理学研究表明,音乐有助于缓解心理压力,喜欢音乐的孩子,性格开朗、热情大方,思维敏捷而自信,善于与人交往,而这正是当今人格素质的需要。一个人的性格决定着他的学业、前途,对待学业、事业有坚强的意志的人才能取得成功,现在独生子女很多,受到几辈人的宠爱,性格容易为我独尊、自私、懦弱、经不起困难的打击。所以,怎样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很重要。而音乐则能够深入到人的内心深处,愉悦人的身心,让人产生联想,好的音乐作品因此能够让人意志坚强,鼓舞人心。

音乐能改变人的性格早在很多年前就有人研究过了。孔子提出“礼制乐教”,认为社会的秩序有如音乐一样,要有章法秩序,和谐的社会有如音乐般有节奏和秩序,提倡社会的成员要充满仁爱之心,有高尚的人格。柏拉图也认为,用音乐陶冶人的情操,用健康的音乐教育孩子,让孩子在音乐中汲取成长的营养,用音乐培养高尚的情操,为孩子的教育打好基础。一首歌、一段旋律给人的感觉,正是作曲者内心的真实感觉,而当孩子与他们的感觉重合时,便会觉得,这首歌、这段旋律是最美妙的。

性格的形成是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的,音乐能够陶冶情趣,能够改变人的心情,听健康的音乐对人的性格有着良好的影响。尤其是对性格不成熟的孩子来说,音乐能够让他们克服自身的性格弱点,使他们健康快乐成长。

音乐教育对于孩子性格的发展,往往起着很大的作用。同时,音乐本身也有着难以想象的力量。如果每一位家长都能正确地用音乐教育孩子,那就一定能让每一个孩子都健康茁壮地成长。每一个孩子就会变成一个美丽的音符在父母营造的音乐之家里演绎出和谐美妙的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