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民族音乐滋润孩子的心灵

曾有多少家长或音乐教师认为,现在的中小学不喜欢民族音乐,《纤夫的爱》、《两只蝴蝶》、《老鼠爱大米》他们一听就会哼,社会上流行什么歌曲,孩子们就会唱什么,孩子们真的不喜欢民族音乐吗?你听:课间、路上、车上、公园里常听到有孩子们饶有兴致、眉飞色舞地唱着那首脍炙人口的《吉祥三宝》,那甜美的歌声里渗透着孩子们对这首乐曲由衷的喜爱之情。歌声里洋溢着孩子们对温馨的家的深刻体验与感受。谁说我们的孩子不喜欢民族音乐呢?每个孩子心中都有一块稚嫩的中国根,它需要中华文化的丰富营养去滋润,它需要我们父母或音乐老师用民族音乐去培植它。但是,我们还需进一步地努力,用民族音乐去滋润孩子心中的中国根。

民族音乐是民族文化的灵魂,是使一个民族能最深层地感受自己的重要方面,也是使一种文化在世界文化日益广泛的交流中保持自己个性的重要方面。

我国的民族音乐集中着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凝聚着民族艺术的精华,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意志、力量和追求。我们56个民族拥有数以万计的色彩独特的民歌,品种繁多的民间歌舞、民间器乐、曲艺及戏曲种类,它们都具有鲜明的音乐风格,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艺术宝库。

民族音乐教育是传承民族文化,植根民族精神的教育。杨叔子院士曾经讲过一句话:“一个国家,没有先进的科技,一打就垮;没有民族精神,不打就垮。”在五千多年的发展史中,中华民族正是在这种民族精神的支撑下,才得以存在和不断发展的。而民族音乐,就深刻地隐含和表现着这种民族精神。中华民族具有独特的和灿烂的音乐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形成了中华民族独特的音乐表现手法,讲究横向的旋律美,着意于用旋律塑意境,强调音乐作品内在美和外在美的统一,重视音乐的教育价值,“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在给人以快乐、愉悦的同时给人以启示,陶冶人的情操。

灿烂中华有三百多种说唱音乐,三百多种戏曲以及浩若烟海的民歌,还有几百种民族乐器。拿民歌来说,内蒙民歌的豪放、辽阔,江南民歌的婉转、秀丽,陕北民歌的高亢、奔放,云南民歌的明丽、清新,新疆民歌的活泼、欢快……无不给人以美的享受,让人从中得到丰富的体验,体味到各民族的民众民情和鲜明的地域色彩。越具有民族性越具有世界性。各地区各民族的音乐都具有其独特的风格,它体现着本民族特有的审美习惯,包含着民族的历史和优良传统以及民族思想。一首令人**气回肠的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之所以走向国际,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就是因为它富有浓郁的民族色彩,它用民族音乐与协奏曲相结合的形式生动地表达了中华民族对自由幸福的渴望。在全球范围内,极具知名度的歌曲《茉莉花》的旋律,早就随着普契尼的歌剧《图兰朵》登上了世界歌剧的舞台;这首歌的旋律,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闭幕式上,从十四位中国美少女的指尖淌出,让世人领略了舞动的北京;这首歌的旋律,贯穿于上海“申博”宣传片的始终并通过一个3岁女孩的稚嫩嗓音传遍了全世界……一曲情深意长、高雅柔情的茉莉花民歌倾倒了多少外国朋友,多少外国友人温情甜美地唱着茉莉花,牵着中国人的手,连着中国人民的心。因此,民族音乐教育是传承和传播伟大的中华民族文化的教育,是在学生的心中种植民族之根和民族之魅的教育。

尽管中小学生并非不喜欢民族音乐,但学生确实对民族音乐知之甚少。他们说不出几种民族乐器,唱不出几首民歌,就连有鲜明特色的民歌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的。然而,广大学生集体唱情歌,就连5岁儿童也是会唱《纤夫的爱》,追根溯源,这不能怪孩子的民族根太浅而是由于应试教育的观念和社会跟风的环境造成的。广播、电视、唱片公司等社会意识的发展,使流行音乐的传播成了重头戏,从而降低了对民族音乐文化传播的力度,致使逐渐成长起来的年轻人中追星族与歌迷越来越多,而民族音乐的爱好者却越来越少。社会人群的现实功利严重,人们逐步远离民族音乐是因为学习民族音乐不能给人带来现实的利益。

因此,我们需要有效地实施民族音乐教育,激活孩子学习民族音乐的兴趣,让每一个炎黄子孙都了解我们中华民族多元化的音乐。

渗透戏曲,让中国根更茁壮

戏曲音乐是我们华夏文化的瑰宝。各地不同的地方剧种多彩多姿,伴随着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大部分孩子对中国的戏曲没有一点知识,对各种戏曲混淆不清:明明是黄梅戏,他们以为是越剧;甚至是对当地的地方戏也没有一点感觉;在欣赏京剧片段时,他们更是一片嘘声:“不好听,不要听”。在听戏曲时,应和学唱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很好地帮助孩子去体会各种剧种的特点,加深对民族音乐的理解。

走进民族器乐,拓宽孩子的音乐世界

绚丽多彩的民族器乐和大批优秀的民族乐曲,长期以来一直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但由于接触得比较少,大部分孩子对我国的民族乐曲知之甚少。因此,家长可以给孩子介绍各种民族乐器极其相关背景,如二胡:代表作《二泉映月》;琵琶:代表作《十面埋伏》;笛子:代表作《姑苏行》;古筝:代表作《渔舟唱晚》等。

常听民乐,让孩子对民族音乐耳熟能详

音乐的教育作用一般是通过长期感染、潜移默化而形成的。家长或老师应创设一种能让孩子轻松接受的氛围,将孩子带入与民族音乐相融合的环境之中。多听民乐,可以增添孩子有关民族音乐的知识,提高孩子的音乐修养,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休息间播放一首或几首优雅的民族乐曲,可以起到消除疲劳、焕发精神的功效。

音乐教育家柯达伊曾经说过:“固然一个蹩脚的指挥会令人失望,但一个糟糕的音乐老师会在整整30年中将30批学生对音乐的热爱统统扼杀掉。”不只是老师,家长的音乐修养也直接影响着孩子对音乐的兴趣。若是家长或老师本身十分钟爱民族音乐,对民族音乐如痴如醉,甚至有腔有调地唱上儿首民歌,拉上一段二胡《二泉映月》,吹出一曲《鹧鸪飞》,既能给孩子提供更为直接的示范演奏,又能直接把孩子引领到民族音乐里面去。这样,孩子在家长或老师的渲染下,就会自觉走近和爱上民族音乐。

民族音乐教育任重道远,因此,家长或老师有必要加强对孩子民族音乐的培养,民族音乐定能滋润茁壮孩子心中的中国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