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都要留一手

人在这个世界上折腾久了,就会生出许多"想法",关于做事,我常对一些涉世未深的青年人说,这个世界远非你想象中的那么简单,所以,不妨让自己多一个“心眼",只要你手中留有“一手"可以"绝对制胜”的绝招,那么,任何时候,你就能够处事不惊。因为你可以静观时变,而后全力出击,力挽狂澜……

有位慈祥的师父,把全身之术全部传给了一个性情暴戾的恶徒,恶徒学艺出师,不思图报不说,反倒认为留着"师父"多了一个“竞争对手”,凭着年少勇气要跟师父“决斗”,最后达到了自己罪恶的目的。

与此相反的一个例子是猫与老虎的故事。传说猫曾做老虎的老师,教它如何发威、怒吼、卷尾、剪、扑之技,但猫思虑老虎比自己庞大若干,"若日后它欲反扑于我该怎么办呢?”遂保留了一手爬树的技巧,果然老虎不久就翻脸,怒欲扑食猫老师,猫老师嗖地蹿上树顶,老虎抬头张望便无计可施了……

两例可见,倘若师父留有绝招,也不致身处绝境,慈善反而为慈善所害。

大千世界,复杂多变,一方面要求做人立世必须有真本领,另一方面,有了真本领又不可轻易拿出,一旦在不适当的时机和场合亮出看家的本领,被人看到了自己压箱底的绝活,就会被别人及时防范,以后再用的时候就不灵了。因此,看家的本领不可盲目轻率地拿出来,要在关键时刻才出手。

三国时期,流传有"卧龙、风雏得一人而安天下"的说法,即是说,魏、蜀、吴三国,不论哪个国家得到卧龙或凤雏其中一人即可得天下,可见凤雏先生庞统的本事是非同寻常的。但是庞统生得怪异,不太令人喜欢,吴国孙权没有留用他,他就去蜀国投奔刘备。此时庞统怀有孔明的推荐信,如果庞统见到刘备呈上孔明的信件,定会得到重用。但庞统晋见刘备时并没有呈上这封信,只是以一个平常谋职者的身份求见,因此,刘备也未能重用他,只是让他去治理一个小县。身怀治国安邦之才的庞统没有拒绝这个一般人瞧不起的职位,他这样做,是他不想施展自己的雄才大略吗?非也。他深知,靠人推荐不足以服众人,他要在该露脸的时候才露脸。

果然,当刘备对他所管辖的耒阳县的政务产生质疑时,他当着刘备的心腹、爱弟张飞的面,将一百多天积累的公案,不到半日即处理得干净利索,曲直分明,令人心服口服,使张飞大为惊讶。试想刘备听到张飞的禀报后,对庞统的才华能不暗自佩服吗?庞统不轻易地露真本事,低姿态入场,在可以一显身手的时候,才将自己"卖"了个好价钱。

凡事留一手,不要轻易拿出看家的本领,实乃做人的至高境界。相反,一个人在社会上,如果不合时宜过分张扬、卖弄,那么不管多么优秀,都难免会遭到明枪暗箭的打击和攻奸。吴王箭射灵猴的故事留给人们的启迪正在于此。

吴王乘船在长江中游玩,登上猕猴山。原来聚在一起戏耍的猕猴,看到吴王前呼后拥地来了,立即一哄而散,躲到深林与荆棘丛中去了。但有一只猕猴,想在吴王面前卖弄灵巧,它在地上得意地旋转,旋转够了,又纵身到树上,攀缘腾**。吴王看这猕猴如此逞能,很是不舒服。就弯弓搭箭射它,那猕猴从容地拨开射来的利箭,又敏捷地把箭接住。吴王脸都气白了,命令左右一齐动手,箭如风卷,猕猴无可脱逃,立即被射死了。

吴王回头对他的友人说,这灵猴夸耀自己的聪明,倚仗自己的敏捷傲视本王,以至丢了性命。要以此为戒呀!可不要用你们的姿态声色骄人傲世啊!

吴王的朋友深为震动,回去立即拜贤人为师,努力克服意气神态上的缺点,生活俭朴,最后赢得了很多人的称赞。

因此,做事不要轻易亮出真本领,留一手才是最重要的。也就是说,在做人处世中要努力表现好的一面的同时,也要想到不利的一面,看家的本领要在适当时机再拿出,这样才有利于自己在社会上游刃有余地生存。

我们做事讲究留一手的智慧,尤其是看家的本领,要留在关键时刻才亮出,这样才能镇住敌人、一招制敌,达到反制的效果。

做事要留一手,正如猫师傅向虎徒弟传授武艺一样,最关键的"爬树"功夫,被猫师傅保留了下来,以防备虎徒弟“翻脸不认师”、倒抓一把的伎俩。也就是说,凡事要保留一张“退”牌,以便危急关头有路可走。

有这样一则寓言,说的是一个车夫为了使拉车的驴子跑得快些,就将一把鲜嫩的青草拴在前面。青草离驴子的嘴巴有半尺远,驴子为了吃到那把绿茵茵的青草,便拼命地向前跑。可无论怎样用力,那把青草也到不了嘴里。

因为人都有这样一个通病,这就是太容易得到的东西不会太珍惜,只有自己千辛万苦争取到的才格外看重。

在现实中,上司受制于下属,老实人反被朋友陷害的事例不胜枚举。我们警惕提防,是防患于未然。假如猫因师徒情义,老老实实地把本领全部传授给虎,恐怕就要成为虎口之食了。我们不主张去害别人,但存有防范之心,睁着一只眼睛睡觉,无论如何都是必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