铺垫和激**感

情感需要铺垫,应该一步一步地提升,逐步到达**。有的演讲者一上台便慷慨激昂,高声呼感,讲到**时简直声嘶力竭,手舞足蹈,叫人莫名其妙。有的演讲者却是从头至尾都平淡如水,没有波澜起伏的时候。这样的演讲都是不成功的。

演讲要注意控制情绪,逐步地提升感情,一浪高于一浪,最后达到情感**。感情激发来得太突然,让听众不能接受,听众便只有瞪着眼睛看你在台上大呼小叫的“演戏”,只会觉得你滑稽,不会产生共鸣。为此,我们先要把握好感情的基调,起调不要太高,气氛渲染到一定程序再把积蓄已久的感情放出来。这样才能情多不溢。

如果演讲一直过于平淡,那就说明你未进入演讲情绪,自己缺乏**。这是演讲最大的忌讳。对于这一种情形,只能说你讲的话还不是从你心灵深处所发掘出来的。很简单,不要空谈,发掘吧,把你心里所埋藏着的宝藏发掘出来!找出问题的原因,集中注意力去深思熟虑,理智和情感都必须同时运用。

在演讲前就要开始调动情绪,把自己的心理状态调节到预定的情绪之内,注重演讲的情感定位。如果你的演讲基调是轻松、热情、向上的,演讲前就应该团结这样的感情开始酝酿,尽量排斥一些与此不协调的情绪,多想些令人高兴的事。如果你心事重重地走进赛场,那失败恐怕就是难免的了。

演讲的内容和语言安排也很重要。在写讲稿的时候便要注意一步一步地深化;当你演讲的时候,自己的情绪也就调动起来了,即使刚上台因为紧张不能马上进入状态,按部就班地讲下去,也能进入演讲情绪之中。所以写讲稿的时候要慢慢把自己征服,这一点也不可小视。

我们知道了情感的作用及其来源,现在还有必要研究一下演讲者的情感是如何表现及传达给听众的。黑格尔曾说过,艺术家“形象表现的方式正是他的感受和知觉的方式”,“例如一位音乐家只有用乐曲来表现在他胸中鼓动的最深刻的东西,凡是他所感到的,他马上就把它变成一个曲调,正如画家把他的情感马上就变成形状和颜色,诗人把他的情感马上就变成诗的表象,用和谐的字句把它所创作的意思表达出来”。作为具有浓厚的艺术色彩的演讲活动,它的情感,自然也要受自己特殊的传达手段的制约。

记得高尔基曾经说过,人有一个任务,就是要发现自己,发现自己对生活、对人、对某一事件的主观态度,用自己的形式,自己的言词把这种态度表现出来。而演讲者则是通过有声语言和态势语言来传达自己的情感的。这是演讲情感表达的两个重要方面。但同时二者在情感传达的形式上,又有着很大的区别。有声语言以其语义和声音诉诸听众的视觉器官。二者配合默契,殊途同归,共同完成情感,使之作用于听众心理的任务。

在运用有声语言和态势语言的时候,为了收到演讲的最佳效果,我们必须注意以下四个问题。

要有真情实感。这包括两个方面:

1.演讲者要有真情实感,它来之于演讲者对内容的真切感受。

2.对听讲的听众要有真情实感。

只有这样,他的语言、声音以及形体动作,才会真实自然,才能产生较大的感染力,戏剧里强调演员要进入角色,就是让演员体会出角色的思想和情感,这样表演起来才真实而且具有艺术魅力,才能打动观众的心灵。演讲者同样要具有角色意识。作为演讲者,你自己先要笑,才能引起别人脸上的笑,同样,他自己得哭,才能在别人脸上引起哭的反应,你要我哭,首先你自己得感觉悲痛,这样你的不幸才能使我伤心。如果演讲者没有真情实感,而是做作地运用有声语言和态势语言来进行演讲,这不但不能引起听众的情感共鸣,反会使听众感到别扭,甚至反感和厌恶。

态势语言要和有声语言紧密配合。演讲者的表情、动作、手势、姿态,它们的突出特点就是“动”。只有把线条的流动和情感的流动有机而紧密地结合起来,达到和谐、统一,才能真实、自然地表达出演讲者的情感。演讲者的声音要高亢、激昂,与此相应,演讲者的身体可以稍向前倾,同时把手果断有力地冲击出去。只有这样紧密地配合,才能充分表达出演讲者的真实情感。否则,如果二者相脱节,或者不谐调,不一致,就会破坏情感传达的效果。

一般来说,喜悦、激动、亢奋、紧迫等感情可运用快速、重音、升调、停顿、短句、轻松的方式来表现;而悲伤、思索、从容、深沉、庄严等感情可以运用轻读、降调、慢速、长句、沉稳等方式表达。当然还可以如下更详细点:

“喜”的感情,气息充足,声音甜润,速度偏快,声音略重,笑肌提起,发音靠前,给人以兴奋感。

“怒”的感情:气息粗重,音量增大,语速快捷,声音沉重,有一种震慑感。

“爱”的感情:气息柔缓,声音自如,语速平和,快慢适中,轻重平稳,给人以亲切感。

“恨”的感情:气息粗厚,出声生硬,发音气猛而多阻塞有忍无可忍之气,语速偏快,有挤压感。

“悲”的感情:气息沉重,出声缓慢,语速先快后慢,轻重交错,以气托声,欲言又止,给人以阻滞感。

“急”的感情:气息短促,出声紧迫,语速快捷,停顿突然,吐字有力,有一种催逼感。

“惧”的感情:气息上提,出声不顺,语速不匀,轻重随便,给人以衰竭感。

“疑”的感情:气息断连,出声延伸,先快而慢,停连变化,语调下降,给人以踌躇感。

语气的运用对情感的铺垫和激发作用很大,这里特别细说一点:平心静气表示陈述、慰问、教育;高声大气表示强调、鼓励、愤怒、威胁;粗声粗气表示不满、怨恨、驳斥;冷声冷气表示蔑视、敌对、挖苦、制止;唉声叹气表示苦恼、发泄、悲痛;吞声忍气表示恐惧、遗憾、紧张、无奈;冷声悲气表示伤感、凄清、哀愁。

为了使情感到位,演讲前可利用以下方法进行导引,保证情感到位:

情境展示法:通过回忆,幻想一些与朗诵主题相似或相关的故事,情节与场境、画面,使自己的情感过渡到主题情感方面来。

音乐调动法:轻音乐具有浓厚的感情色彩,能打开听众的心扉,活跃听众的思维,使人感到轻松、舒适和兴奋。朗诵前可以选放一些轻音乐或与朗诵主题有关的音乐听听,也可以自己随口哼哼。

引笑调动法:朗诵前开开玩笑,看看漫画,努力把自己逗乐,引笑,以轻松、兴奋的心情开始朗诵。

借景生情法:演讲者在把握了演讲的氛围,确立了演讲的题旨和感情基调之后,根据演讲的时境,借渲染感情基调之景,生发开来,将获得的**传导给听众,取得动之以情的效果。

目标激励法:伟大的目标可以激发高尚的情感。目标的辉煌,价值的崇高是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的巨大动力。

诗词感染法:诗词对于感情的要求更集中,更强烈,演讲中借助诗歌抒**感往往能取得淋漓尽致,感人至深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