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情感的语调

演讲就是一个人以众多听者为对象,就某一事物、事情或主题发表谈话,阐述自己的观点,表明立场的语言交际沟通行为,同时它又是一门艺术。它的艺术美既体现在文体上,又体现在非语言因素上。演讲文体上的美通过语音语调、词汇、修辞、句式等来表达,而非语言的美主要通过仪容、眼神、面部表情、手势、体态、神态、风度等态势语来传递。

那么,演讲到底该怎样去讲才能把握好演讲的情感呢?这是摆在我们初学者面前的一道题。

其实演讲并无定式,一百个人就有一百种讲法。只要符合自身身份、性格和年龄特点,用真情实感去讲就行了。演讲讲的是你的心声,你的情感,要用“心”去讲、去叙述,应该是声情并茂,声随情走而得到一种升华。所以说演讲最难的是:语言情感的准确释放。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在演讲中如果缺少了情,你就没有办法去把握演讲的基调,就没有办法使用一切技巧,也就无法准确传达演讲稿的内涵。情感的正确使用是把握技巧中的关键,也是演讲的成败因素。在这里我想提示的是:在演讲中用“情”就是“你”要融入演讲稿、融入故事,有机的结合,使“你”和你的作品浑然成为一体,达到一种忘“我”的境界。

演讲者要到生活中和艺术中去寻找和体验语言的暖色调和冷色调,就是我们所说的高兴和悲伤的语气语调,在演讲中常常会使用到。这些语调的正确使用,就需要我们特别注意在使用时的语感,语感要随“情”而动。

为了加强语感,让我们来观察一下亲朋好友在聚会中,相互问候或对某一感兴趣的话题展开热烈讨论的情景,你一言我一语,甚至有人高谈阔论,欢声笑语汇聚一堂,那种亲情、那种友情,时快时慢的语速,绘声绘色的声调,恰到好处的手势,朗朗的欢笑声,其乐融融。大家在这种环境中身心放松,语调自然柔和、温馨,此时的语调就是暖色调。

为了对比起见,再谈一下痛苦悲伤的语调(冷色调)的处理方式。在我们的演讲中有很多表达伤心痛苦的事例。当你讲到亲朋好友中有人离故之时,悲腔的运用是不可少的。在小说《三国演义》中,大家都知道诸葛亮舌战群儒的片段,其实最考验诸葛亮口才的是他为周瑜吊孝哭诉。孙、刘两家这对昔日的盟友为荆州之地翻脸。周瑜兴兵誓要夺回荆州,结果兵败殒命。诸葛亮为大局,毅然前往东吴大营给周瑜吊孝。面对杀气腾腾、凶险莫测的虎穴禁地,诸葛亮依靠智慧,运用朴实的睿智语言,哭诉衷肠,用真情感动了东吴人,得到谅解,从而化险为夷。再次为孙、刘两家继续联合抗曹立下伟绩。这个哭诉就是一个精彩的演说过程,诸葛亮把演讲的语感发挥到了极致,也只有这样他才能虎口脱险。

说以上例子的目的就是想强调一下,在演讲中,任何高兴的口吻和悲伤的腔调的使用,都来不得半点虚假、做作和过分。喜悦代表着朝阳,悲伤表示着夜暮。一切都要自然,要不然在演讲中就会适得其反。试想一下,诸葛亮的语音语调和表情要有半点失真的话,他有多少个脑袋也不够别人砍啊!

在演讲中,口语表达和演讲稿一样也要有层次感、要有大局观和感染力。当你在准备演讲素材时,围绕着演讲的有关语气语调问题也就随之展开,直至演讲结束,它涵盖了整个过程。一个演讲的完成它包含着写作技巧、口语技巧、表演技巧等,它是一个综合体,演讲技巧不是孤零零的,它蕴含着真情和丰富的生活。但每一项都与演讲情感语调的运用密不可分,我们要把写作、口语、表演等巧妙的综合起来润色。比如,当我们在演讲中叙述某一件事,你必然会娓娓道来,语调随其内容变化而变化。时而高兴、时而悲伤;时而高亢,时而低沉;时而急促,时而舒缓;有时需要声断气不断,有时需要一字一顿;还有就是演讲的语速明显快于朗诵,咬字要实,铿锵有力。目的就是围绕主题把“情”用“调”准确恰当地演绎出来。在练习时,要克服语音平淡的方法就是按照以上要求去做。要注意,声音的高低起伏不是忽大忽小。忽大忽小的声音刺激听觉器官,使人感觉不舒服。而是音色、音量的均衡平滑的逐渐增大或减小,要注意过渡。一般以暖色调为主,声调略高于平常说话,语音亲切。

在语言表达上,男性要体现果敢刚毅的阳刚之气;女性要体现温柔细腻的阴柔之美。这样展示各自的优势,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各自的特点和长处。

在刚开始练习的过程中可能会感觉有点难或找不着感觉或不适应,这都是正常现象。要多多揣摩文字内涵,吃透要表达的意思,要动脑,依靠智慧,苦干加巧干,就能起到事半功倍得效果,这是勤学苦练之后的又一要素。

在这需要提醒的是:千万不要为了技巧而玩弄技巧,朴实无华其实也是一种重要的技巧。所有的技巧都是为辅助演讲的情感语调而展现的,目的就是为了感染打动现场的每一位听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