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副作用的自我安慰

读过鲁迅先生著作的人,对于“酸葡萄”与“甜柠檬”现象,很容易联想到他笔下的阿Q。众所周知,阿Q有一种独特的精神胜利法,即所谓的“阿Q精神”。例如,阿Q挨了假洋鬼子的揍,无奈之余,就说“儿子打老子,不必计较”,来自我安慰一番,也就心平气和了许多。

虽然阿Q的自欺欺人心理,过去一直成为人们的笑谈,甚至遭到否定、批判。然而,不少心理学家认为,适度的精神胜利法在心理健康方面是非常有价值的。如果我们懂得合理运用“阿Q精神”,往往会让自己增加不少幸福感。

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不愉快的事情,而且很多是我们无法左右或改变的。也许你要问,既然如此,我们应该怎么办呢?难道就要为此一味地痛苦、哀伤吗?事实上,这时,我们不妨使用一下“阿Q精神”来安慰一下自己,对于心理调节可能会非常有效。美国前总统罗斯福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有一次,美国前总统罗斯福家中被盗,他的朋友写信来安慰他。他在回信中说:"谢谢你来信安慰我,我现在很平安。感谢上帝,因为贼偷去的是我的东西,而没有伤害我的生命;贼只偷去了我部分东西,而不是全部;最值得庆幸的是:做贼的是他,而不是我。”

可见,像罗斯福那样,在遭遇不幸时,我们若能换一个角度去看,心情自然就会不一样。曾有人说过:"我因为没有一双像样的鞋穿而苦恼不堪,直到我在街上看到一个人——他没有了双脚。”没错,当“没鞋”的时候,如果想到"没有脚”的人,我们的痛苦和烦恼就显得微不足道了。

不过,无论是“酸葡萄”还是"甜柠檬",在某种程度上讲都是一种消极的心理防御方式,就像是一副止痛药,虽能暂时缓解心里的痛苦,但往往会有一些副作用。例如,有着“酸葡萄”心理的人说别人不好,很容易影响人际关系,给他人一个“小人”的形象;而有着“甜柠檬”心理的人则容易让人觉得安于现状,不思进取。

那么,如何才能把握好自我安慰的度,做到无副作用的自我安慰呢?

一方面,当遇到挫折或不幸而万分苦恼时,我们应当冷静地分析问题的起因,不要完全陷入"自我"的状态中,试着从“旁观者”的角度,客观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正所谓“旁观者清”。

另一方面,如果与他人发生冲突或分歧没法解决,觉得一时间想不出什么解决方法时,千万不要放弃,不到最后一刻,不要提前为自己贴上“不行”的标签。我们可以采取“位置调换法",即从对方的角度出发来考虑问题,经过协商、权衡,最终与对方达成谅解。

可见,聪明的幸福者,既要会运用“阿Q精神”,又要懂得适度运用。